【摘 要】在2009年語文高考試卷中,許多古詩鑒賞考題都涉及到古典詩詞的“煉字”問題,本文對該問題作了詳細的歸納、分析、論述。
【關(guān)鍵詞】語文高考 古詩鑒賞 煉字 命題方向
“煉字”是高考古詩鑒賞中幾乎年年都出現(xiàn)的題型。如剛剛塵埃落定的2009年高考,就有很多省市考到了古詩詞的煉字藝術(shù)。但從閱卷情況來看,卻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xué)的這類題得分不太理想。這就表明我們在備考時一定要對古詩詞的有關(guān)煉字方法加以了解,對有關(guān)煉字的作用有所掌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縱觀古詩詞的煉字方式,一般以如下幾種情況為主,高考煉字題的考查一般也集中在如下方面:
一、巧煉動詞,勾勒形象
動詞在詩歌里有獨特的作用,在勾勒形象、傳情達意、摹寫物態(tài)方面有著獨特的功能。而詩歌語言的“凝練”特點在動詞的應(yīng)用上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例如大家熟知的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句中的“生”字,許多人會誤認為是“升”字?!吧敝荒鼙憩F(xiàn)月亮的位置由低到高的變化過程,而“生”不但能表達上述意思,而且能體現(xiàn)大海孕育明月的意思,讀起來感受也不一樣了。
如2009年四川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
陸 游
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1)請談?wù)勥@首詩前兩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1)“入”字表現(xiàn)出河的生氣,“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解析】這里的“入”和“摩”都是動詞,“入”是“進入”的意思,“摩”是“觸摸”的意思。“三萬里河”指黃河,“五千仞岳”指華山,兩者都在金人占領(lǐng)之下。詩一開篇就劈空而來,氣象森嚴(yán)。山河來是不動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這黃河、華山不僅雄偉,而且虎虎有生氣。但大好河山,陷于敵手,怎能不使人感到無比憤慨?“東入?!钡狞S河,仿佛夾著憤怒之氣,傾瀉而來;“上摩天”的華山,昂然挺立,直刺蒼穹。這兩句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
二、妙煉形容詞,生動描摹
我們知道形容詞是描繪事物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它也是古人的一個重要的煉字對象。例如秋思之祖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一句。原本“藤”“樹”“鴉”都是平常之物,無任何感情。但是前面加上“枯”“老”“昏”意義就大不一樣了??菸奶?年老的樹,黃昏的鴉,生機和活力全無,,一派死氣沉沉的景象。這為后文作者抒發(fā)悲秋思鄉(xiāng)之情作了有力的襯托鋪墊。這樣的描摹,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人身臨其境。
如2009年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寄遠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風(fēng)緊云輕欲變秋。
正是客心孤迥處,誰家紅袖憑江樓?
(1)首句中“悠悠”在詩中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悠悠”,寫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長、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獨。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鋪墊。
【解析】這里的“悠悠”是描寫水面的,是個形容詞。這首詩的前兩句分寫舟行所見水容天色?!奥朴啤?見水面的平緩、水流的悠長?!八媛朴啤奔仁乔屣L(fēng)徐來,水波不興時的景象。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這景象既顯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較平靜,也暗透出他一絲羈旅的孤寂。
又如2009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月
杜 甫
萬里瞿塘月,春來六上弦。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
爽合風(fēng)襟靜,高當(dāng)淚臉懸。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
[注]①瞿塘:瞿塘峽。位于長江三峽奉節(jié)至巫山段,安史之亂后,杜甫曾閑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農(nóng)歷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2)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參考答案】“萬里”極言空間之寥廓,烘托了詩人望月懷遠的思緒之綿長。“夜久”極言時間之久遠,烘托了詩人因憂慮時局動蕩、國事艱難以及思念親人而老淚縱橫、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
【解析】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漂泊不定,經(jīng)常遠離故鄉(xiāng)遠離親人。對于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銘心。詩中的“萬里”就體現(xiàn)了杜甫顛沛流離、四處漂泊的生活境況。“夜久”,寓意著他是一位夜行者,孤獨、凄涼,惟有那高懸的月亮陪伴著詩人度過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月是他的精神伴侶和理想寄托。在幽靜朦朧的月色中,詩人敞開心扉,傾訴他的孤寂和苦悶,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梢哉f,月是詩人坎坷歲月、匆匆行旅、悲情一生的見證者,是杜甫一生經(jīng)歷的反映,折射出那個特定時代的風(fēng)貌。
三、精煉數(shù)詞,含蘊豐厚
大多數(shù)同學(xué)都以為數(shù)詞平常直白,但是它們一經(jīng)錘煉,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齊己的《早梅》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早已膾炙人口。其實他的原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是鄭谷把其中的“數(shù)枝開”,改為“一枝開”,這“一”字煉得好!不僅暗合題目中的“早”字,而且一枝梅花傲然怒放于皚皚白雪中,愈發(fā)顯得梅花是那樣的超凡脫俗,極富意境美。齊己因此而拜鄭谷為“一字師”,留下一段千古佳話。此外“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薄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薄按荷?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等詩句都是巧用數(shù)詞的典范。
四、錘煉虛詞,活躍情韻
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煉恰到好處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yīng)等美學(xué)效果。盛唐詩人善于運用虛字,如“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杜甫《兜率寺》頷聯(lián))。“有”與“自”,包含了遠近數(shù)千里,上下數(shù)百年,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
以上講的是古詩煉字的常用方式,現(xiàn)在我們再來說一下古詩煉字的好處。
1.煉字可以再現(xiàn)景物特點,展現(xiàn)景物的特征。詩詞中煉得極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征表現(xiàn)景物。杜甫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極妙,由“燃”字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與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麗、鮮艷的特征,在青綠背景的反襯下,花朵就顯得格外紅艷。不僅如此,還利用火苗燃燒的跳動感,賦予花兒以動感,化靜為動,就把花朵競相開放、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生機盎然的特征準(zhǔn)確地傳達出來了。
2.煉字可以賦予所描繪景物以情趣、情感和詩意。其實好的詩詞往往能賦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們馳騁想象,就能領(lǐng)悟到其中的詩意。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逼渲泻髢删涫菫槿藗髡b的名句。一個“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點,而一個“近”字則賦予了景物以感情。詩人為何不說江清“人近月”而說江清“月近人”呢?當(dāng)然,除了要符合音韻、格律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因為“日暮客愁新”,所以月亮成了一個能理解詩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侶,它要主動靠攏來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3.煉字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優(yōu)美的意境。眾所周知,詩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種意境,而和諧則是意境的重要法則。詩歌講究音韻的和諧和氣韻的飽滿。范文正公所作《嚴(yán)先生祠堂記》中收尾四句是“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他的朋友李太伯看見就告訴他說:“公此文一出名世,只一字未妥。”他問何字,李太伯說:“先生之德,不如改成先生之風(fēng)?!薄帮L(fēng)”字在意義上有“風(fēng)范”之意,比“德”更深廣,但更重要的是,全詩押“Bng(江陽)”韻,較為渾厚、響亮,而“德”字仄聲音啞,只有“風(fēng)”字沉重響亮才能在全詩中形成和諧的音韻和飽滿的氣韻。
4.煉字可以強化詩人的感情。有的字煉得好,可以對情感的表達起著強化作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弊謱憰r間之長,頻率之高,由此強化了詩人因遭遇坎坷、長期漂泊而產(chǎn)生的孤苦與悲涼的心境;“獨”字,根據(jù)對仗的原則,可以理解為“偏偏”之意,詩人卻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懷,這不正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那種憂國憂民、雖九死猶未悔的執(zhí)著精神的體現(xiàn)嗎?
由上可見,我們只要明確古詩詞煉字的形式,掌握古詩詞煉字常起的作用,我們是不難對付高考古詩詞煉字題的。
★作者簡介:段之盼,安徽省界首市界首中學(xu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