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緒君
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了傳播媒介的變革,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傳播媒介的革命。文學的傳播借助媒體而生存和發(fā)展。傳播媒體的不斷革命使文學的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快速。
一、印刷媒體:高雅文學的殿堂
印刷術是為了解決復制難題而產生的,印刷是媒體的第一次革命,它消滅個性化復制,創(chuàng)立了共性化復制。印刷品的出現(xiàn)使文學更大范圍地進行傳播。成熟的雕版印刷,產生于中唐;活字印刷,產生于宋代。到明代印刷術發(fā)達,書坊眾多,為書籍的廣泛刊行提供了方便條件,于是小說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興盛階段。
到了二十世紀,小說終于成為文學的正宗,也迎來了紙版媒體時代。先進的印刷機械與技術由西方傳人中國,復制變得既快又好且價廉。在社會政治與思想文化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出版業(yè)不僅策動了五四文化革命,還催生了現(xiàn)代文學的降臨。而且在五四時期它本身也成了先驅者傳播新思想和新文學作家馳騁文壇的重要陣地。”紙版媒體的巨大號召力決定了這個時期的文學主流與風氣。1918年5月最具影響的《新青年》雜志,刊登了魯迅的新體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此后書刊出版白話小說蔚然成風。這大大擴大了白話小說的傳播范圍與影響。小說上升為與詩歌、散文平起平坐的文學的主流品種,寫小說成為文人雅士的時尚。小說登上大雅之堂。印刷媒體成為高雅文學的殿堂。
二、電子媒體:精英文學的廣場
電子媒體泛指廣播、電影、電視。廣播的功能主要是傳播資訊,電影的功能是滿足娛樂,電視兼有資訊、娛樂兩大功能。電視技術發(fā)明于1929年的英國,二戰(zhàn)后發(fā)達國家相繼進入普及階段。電視問世雖晚,但后來居上,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中國內地于80年代進入電視普及階段。當商品大潮把文學推向漂流島,而以電視為主的音像媒體則把文學的傳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音像媒體以它輕松愉悅的觀賞方式,以它無孔不入的滲透深度與廣度,使人們不愿也無暇閱讀印刷文學。面對電子媒體的潮流,一部分文作家、劇作家對歷史名著、時尚文學進行改編,使其以電子媒體的方式更加廣泛地在大眾中進行傳播。
電子媒體使文字的精英文學變成了視覺的大眾文學。電子媒體使精英文學成為老百姓的文化食糧,幫助了精英文學的傳播。電子媒體成為精英文學的廣場。
三、網(wǎng)絡媒體:通俗文學的臥室
網(wǎng)絡技術的誕生與快速發(fā)展是一場劃時代的傳播技術革命,它完全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的方式。以電腦為終端的因特網(wǎng)是多媒體技術。電腦網(wǎng)絡還可以使復制更簡單、更靈巧、更無節(jié)制。一篇網(wǎng)上作品,可供無數(shù)次下載與無限量打印復制。而紙版作品,雖然可以無限制地印刷,但都是有限制地印刷。另外,紙版復制,必須是機構所為,而復制網(wǎng)上作品,完全是個人行為。從理論上講,借助網(wǎng)絡媒體的文學,傳播效力無窮無盡,它能夠在瞬息間傳遍全球,讓每個網(wǎng)友共享。網(wǎng)絡媒體因其傳播的方便與快捷,使通俗文學成為時代的浪潮。在臥室的電腦上寫,在臥室的電腦上傳輸,網(wǎng)絡媒體成為通俗文學的臥室。
四、大眾媒體:當代文學的煉獄
傳播媒體的不斷創(chuàng)新促進了文學傳播的加速。大眾媒體成為文學傳播的加速器。大眾媒體的創(chuàng)新:印刷媒體——電子媒體——網(wǎng)絡媒體,使文學存在的樣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高雅文學——精英文學——大眾文學。在大眾媒體的變革中,文學從神圣的殿堂步入普通的廣場。一方面促進了高雅文學的傳播,一方面降低了精英文學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當代文學必須正視以下問題:
1、“讀圖”已在很大程度上占據(jù)了人們的認知空間,試圖躲避圖像是不可能的。但有必要認清時代所賦予“讀圖”的本質,一旦完全陷入“讀圖”,人們會面臨思考能力的危機。
2、媒體是文學得以傳播的手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要對文學傳播的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受眾、傳播效果等進行深入的切合實際的研究。
3、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由于一心追求物質生活的提高。為了適應快節(jié)奏的生活,往往無暇慰藉心靈,精神空虛、盲從,只能以短、平、快的方式認知、吸收資訊,放棄了主動思考的權利。文學的生存必須以廣泛的讀者群為基礎,文學意義的凸顯有賴于讀者的靜觀、聯(lián)想、思考。
4、要想使人們重新回到“詩意的棲息地”,就必須明確文學存在的價值,呼喚真正的文學。文藝創(chuàng)作者要堅守住自己的陣地,努力挖掘文字的深意和藝術魅力,從而煥發(fā)出文學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