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強
摘要: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學生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就會竭盡全力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培養(yǎng)興趣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數學知識同步進行,努力創(chuàng)設新奇、新異、新穎的情境,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數學 學習興趣 愉快教學 第二課堂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知識的原始動力;學習興趣也是學生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興趣,使人不怕吃苦;興趣,使人廢寢忘食;興趣,使人執(zhí)著而愿意付出努力。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就會竭盡全力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培養(yǎng)興趣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數學知識同步進行。學生樂于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根據他們的思維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兩大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努力創(chuàng)設新奇、新異、新穎的情境,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使直接興趣轉化為學習的間接
興趣。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如下幾點經驗:
一、發(fā)掘教材的趣味性,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數學的特點是:抽象性、嚴謹性和廣泛應用性。如果把數學的抽象性和廣泛應用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可以體會到數學其實是博大精深、奧妙無窮的。備教材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設計問題,使他們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充分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如初中的統計初步這一章,給出了一批數據,讓學生去算平均數、方差、標準差,這樣學生感到很枯燥,我改為讓學生調查每位學生每月的零花錢,每十位學生為一個調查組,然后,再算一下平均數、方差、標準差,相互比較。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感到枯燥,也有興趣了。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內容和各自的學生實際,盡量采用“提問建模解答應用”的一體化模式,誘使學生因問生趣。激發(fā)他們迫切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時,不妨創(chuàng)設情境:有一塊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塊,若要再配一塊同樣的玻璃,是否必須三塊都帶去?只帶一塊行嗎?為什么?一題三問,層層遞進,更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采取愉快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
只有讓學生置身于“聽起來有趣,學起來有勁”的愉快學習氣氛中,才能激發(fā)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的主動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據此,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歌訣”的形式對所學內容加以概括和鞏固。例如: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時,由于學生對公式記憶感覺有困難,因此教給他們公式的右邊可以記為:“首平方,尾平方,首尾積的二倍放中央”的歌訣,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不等式組解集”的內容時,用“兩大取大,兩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中間,大大小小解不了”的歌訣,幫助學生記憶。學生讀起來順口,記起來方便,從而降低了難度,使學生學得輕松,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開辟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根據新教材的提示與要求和數學的自然性、實用性,我決定了開辟第二課堂,建立數學興趣小組,舉辦數學知識猜謎、小制作比賽、拼圖游戲等等。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后部分學生對“勾股數”產生了疑問,我就因勢利導給學習小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勾股數”到底有多少?這些“勾股數”有沒有規(guī)律?課后學生總結出來如下規(guī)律:
3 4 5, 435,345,
5 12 13,6810,6810,
7 2426 ,81517, 91215,
940 41 ,10 2426,121620,
116060,123537, 152025,
138485,1448 50,18 2430,
…… …… ……
對課外小組得出的結論我給予了肯定,并把此結論用板報形式宣傳,這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生動有趣、吸引力強,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點和創(chuàng)造力,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在他們的閃光點上做文章,讓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感覺路就在腳下。這樣他們就會興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繼續(xù)追求成功。特別要給學生多打氣、多鼓勵他們,要充分肯定其動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其心理在表揚中受到振動,開始對學習數學感興趣。這時就要趁熱打鐵,教導他們上課要認真聽講,逐漸培養(yǎng)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選用媒體教學手段,誘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在教學手段的應用上應考慮到能直接給學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不僅要經常使用一些直觀教具,包栝圖表、實物、標本,更要使用一些現代化手段,諸如幻燈、投影儀、錄像機、多媒體等。例如在學習《圓》這一章時,各知識點都是動態(tài)鏈接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guī)律和結論是不變的。在學習“垂徑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系定理”,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以前用圓規(guī)和直尺說起來蒼白無力,學生學起來無興趣,我利用《幾何畫板》來演示給學生效果相當好。通過教學媒體的使用,可以在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最大的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fā)他們的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好數學的源泉和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注重對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走進數學、親近數學、研究數學,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體驗,所以不管是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都要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盡量想辦法使學生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對學習持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使學生自覺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激活智力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