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林
“讓課堂活起來”,這是已故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對廣大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在如今的教學嘗試中,這無疑是各科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點。那么,教師怎樣做才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呢?
一、精心推敲引言,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它往往卻影響著整個一堂課的成敗。好的開頭,能抓住學生的心,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感,為整堂課的教學提供良好的切入口。相反,千篇一律的導入,啰嗦的開頭,往往會淹沒學生的熱情,扼殺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冷漠、厭倦情緒充斥整個課堂。所以,教師設計引言要精心推敲,注意言簡意明,提高感染力。
引言要新穎,經(jīng)常變換方式。如:結合典型事例、播放樂曲、講故事、設懸念等搭配使用??傊?教師應根據(jù)當堂課的內(nèi)容,抓住學生心理特點精心設計引言,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
二、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
教學中,學生參與程度大小是衡量教學成功的關鍵。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教育活動都離不開受教育者的參與。要想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發(fā)揮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1.精心設疑。平鋪直敘的一堂課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乏味、厭倦情緒,從而失去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氣氛沉悶,而設疑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有疑才能激發(fā)學生認識上的矛盾,使學生處于“心憤憤、口啡啡”的狀態(tài),從而造成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探索問題的熱情,發(fā)揮起主體作用。這樣,課堂就會迅速活躍起來。所以說,教師不僅要樂于設疑,更重要的是善于設疑。設置的疑問一定要有思考的空間,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的價值。
2.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是反映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語言需要的條件,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東西就會引起人們的積極態(tài)度,使人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無疑是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一條捷徑。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例如:運用“表演法”進行角色模擬,讓大多數(shù)學生獲得表現(xiàn)和參與的機會,使之始終處于主體地位。
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工具。良好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艱苦的學習變得輕松快樂。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得知識和營養(yǎng)。所以說,讓課堂活起來,教師的語言要精彩,利用語言特殊的魅力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1.必須使語言具有傳情性,即講課時,盡量做到聲發(fā)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增強口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與老師心心相印。2.要使語言具有風趣性。風趣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在形象的實例中吸取教訓,也可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極力去探索;風趣的語言可使原本緊張的課堂氣氛變輕松、活潑,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四、把愛心帶入課堂,融洽師生關系
教學活動是個雙邊活動,不僅是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同時也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活動。教師應把愛心帶入課堂,那充滿愛意的眼神和微笑,熱情洋溢的鼓勵,贊揚的話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起到了一種“興奮劑”的作用。所以說,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學生、信賴學生、鼓勵學生,奉獻一顆愛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愛。于是學生思想活躍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樂學的環(huán)境,使課堂出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歡樂和諧的教學氣氛。
綜上所述,教師應巧妙地利用四十分鐘建立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變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為生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各種心理因素處于最舒展、活躍的狀態(tài),從而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幸福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