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秀萍
[關鍵詞]教研活動;服務;教學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09)08(B)-0016-01
教研活動是一種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xiàn)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它旨在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那么,中小學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呢?
一、要使教研活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1.要明確教研活動的特點和目的。教研活動最主要的特點和目的,就是要解決當前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實際問題。也就是說,教研活動的課題不在大而在精,不在虛而在實,應急教育教學之所急。否則,教研活動就是空研究。
2.要做教研活動的有心人。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優(yōu)越的研究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要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要本著“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則,緊密結合本職工作去開展教研活動,使教學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研相長”的效果。
3.要找準教研活動的“突破口”。教研活動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作為課題開展研究。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起“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善于把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經(jīng)過“設計”轉化成為一個又一個富有個性特色的研究課題,再通過攻克一個叉一個研究課題。來解決一個又一個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種研究,最易達到同步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穩(wěn)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要使教研活動為提升教師素質服務
1.要正視教研活動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意義。當今已不是一個只要有知識或文憑就能當教師??拷?jīng)驗和“汗水”就能當好教師的時代。而是一個要求教師必須盡快從“教書匠”向“教育家”轉變的時代。這就需要廣大教師要具備多種能力。除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教書育人的能力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教研活動的能力。一個教師如果缺乏教研活動的能力,那就意味著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工作潛能,意味著他很難適應新課程的需要。
2.要懂得一些進行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師片面地把教研活動理解為聽課、評課和寫文章,這是一種很狹隘的看法。教研活動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教師絕不能只憑個人意志、只憑自我感覺、只憑工作習慣或只憑幾分熱情去搞教研活動,一定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方法去搞教研活動。
3.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身的素質。由于教研活動一般是在本校開展的,是針對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的,這種實用性的研究,很容易顯性形成教師實用性的教學教研素質和后發(fā)優(yōu)勢,從而幫助教師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經(jīng)驗啟示我們:教師必須要學會通過教研活動來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教研活動來重塑自己的職業(yè)形象。也有機會通過教研活動來形成一種新的工作、生活方式。教師應善于在和學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業(yè)。
三、要使教研活動為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服務
教學實踐是開展教學研究的平臺和土壤。許多科研課題往往來自于教師教學中的心得,許多卓有科研成效的教師也多得益于教學實踐的鍛煉。事實上,對于一個普通教師來說,上好一節(jié)課。就是一次教研。通過教學積累經(jīng)驗是最好的教研途徑。同時,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很多,有大有小,教師要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恰當選擇。在選題上應該著眼于小問題,以小見大,鉆深研透,而不要大題小做,泛泛而談、浮光掠影。要選擇實實在在的具體問題,如如何導人新課、學生與自己對著干怎么辦、怎樣讓不交作業(yè)的學生交作業(yè)等。不要選擇抽象空泛的問題。要隨著課改的發(fā)展靈活選題。要知道,能服務教學的研究,是最有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
四、要博覽群書,注重反思和積累,提高自身專業(yè)技能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內容越來越開放,這也要求教師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而博覽群書,廣泛吸收養(yǎng)分,補充最新知識,則是教師增加知識積累、提高教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徑。平時,教師還應注意相關資料的收集工作,并堅持寫好教學后記。這有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和教研素材,為教研提供有力的例證,為教學提供有益的幫助。教師在積累的同時,還要多反思。教師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新鮮感和好奇心可能會逐漸消退,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去開辟新的思維空間,去探索新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