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福環(huán) 秦寶龍
[摘要]目的:乙胺碘呋酮對于心房纖顫恢復正常心律的效果。方法:均采用口服藥法,第1周大量后遞減,直至復律成功。結(jié)果:治療38例有36例復律成功。成功率為90%。結(jié)論:乙胺碘呋酮對于各種心律失常均有良效:是治療慢性心房纖顫的有效可靠藥物。
[關(guān)鍵詞]乙胺碘呋酮;治療;心房纖顫;復律
[中圖分類號]R541.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5(b)-068-02
筆者1988年12月~2003年3月用乙胺碘呋酮治療心房纖顫38例,效果良好,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38例心房纖顫中,男16例,女22例,年齡最大的66歲,最小的22歲。
1.1.1病情分類風濕性心臟病房顫28例,冠心病房顫10例,風心病左房直徑<45mm的26例,>45 him的2例,左房直徑>55 mm的不在選擇范圍之內(nèi)。冠心病10例,左房直徑均<45mm。
1.1.2病程38例心房纖顫病史均在18個月之內(nèi)。超過18個月的不在范圍之內(nèi),其中發(fā)病1個月之內(nèi)的8例,1~3個月的22例,4~6個月的6例,7~12個月1例,超過1年的1例。
1.1.3實驗室檢查38例中,32例進行彩超檢查,心房內(nèi)均發(fā)現(xiàn)血栓。
1.1.4排除標準38例中均無心力衰竭,無感染,無風濕活動,復律過程中均停用地戈辛。慢性心房纖顫、心率低于70/min不做為選擇對象。
1.1.5用藥史38例中36例在門診用乙胺碘呋酮進行復律。2例住院過程中用乙胺碘呋酮復律。
1.2治療方法
32例采用第1周乙胺碘呋酮每次0.2 g,每小時1次,每天5次,從中午12時開始服藥,若不成功,第2周改為每次0.2g,每日3次,若仍不成功,第3周仍為每次0.2 g,每2小時1次,每日5次。若仍未轉(zhuǎn)復,第4周仍為每次0.2 g,每日3次。若服藥4周,仍未轉(zhuǎn)為竇性心律,則認為乙胺碘呋酮復律無效,停用乙胺碘呋酮治療。
6例采用第1周服乙胺碘呋酮,每次0.2 g,每小時1次。每天4次,從中午12時開始服藥,每2周每次0.2 g,每日3次。若仍未復律,第3周每次0.2 g,每日4次。若仍未復律,第4周為每次0.2 g,每日3次,若4周仍未復律成功,認為乙胺碘呋酮復律無效,給予停用。
復律成功后,乙胺碘呋酮減為每次0.2 g,每日2次。服3d后減為每次0.1 g,每日3次。此劑量再服3 d,然后改為每次0.2 g,每日1次,長期維持治療(一年半左右)。
2結(jié)果
38例中有36例復律成功,占92%,最快的1 d,最慢的30 d,平均(16+8)d,失敗2例。
第一種方案治療的32例中,成功31例(96.8%),失敗1例,(此例因嚴重惡心嘔吐,中途停止服藥而失敗)。第二種方案治療6例,成功5例(83%),失敗1例,為風心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做過兩次二尖瓣分離術(shù)后的61歲老人。8年前患心房纖顫,用奎尼丁復律成功后,長期用奎尼丁維持,后來左房>53 mm,再用奎尼丁復律失敗的患者。
3副作用
38例患者中出現(xiàn)惡心、腹脹的消化道癥狀的有28例(73.6%),除1例外,均能堅持服藥。
38例中出現(xiàn)QT間期延長>0.48 s的有6例,占16.8%,在嚴密觀察下繼續(xù)用藥,獲得復律成功。無一例>0.55 s。
38例中有8例化驗了肝功能,轉(zhuǎn)氨酶輕度升高1例,復律成功后改用維持量,1個月后再復查肝功,肝功能正常。6例做了T3、T4、TSH檢查,均無異常改變。
38例中有12例(31.6%)看燈光時,自覺眼中有彩色光點出現(xiàn)。改用維持量后,此癥狀很快消失。
4討論
乙胺碘呋酮幾乎對各種心律失常均有良效,乙胺碘呋酮除抗心律失常性能外,尚具有抗交感活性和抗甲狀腺性能,最近研究表明,它又是鈣調(diào)節(jié)蛋白拮抗劑的抗氧化劑,在心肌缺血時,它具有保護線粒體與高能磷酸鹽的功能。對心肌功能有改善作用,因此口服乙胺碘呋酮對陣發(fā)性和持續(xù)性房顫均有顯著療效。乙胺碘呋酮對左房內(nèi)徑>45mm或房顫時間持續(xù)>1年者仍然有效。Gold報道68例應用奎尼丁等治療無效的持續(xù)性頑固性房顫患者服用胺碘酮有效率為79%,Kywakobckuu MC等介紹了門診長期適用胺碘酮預防房顫發(fā)作的經(jīng)驗,觀察250例患者,年齡35~75歲,心肌營養(yǎng)不良81例(與糖尿病、肥胖癥、更年期、飲酒等有關(guān)),冠心病71例,Ⅱ期高血壓病55例,風濕性心臟病35例,心肌炎性心硬化8例,房顫發(fā)作史6個月~15年,乙胺碘呋酮復律后維持量200~300 mg/d,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有80.1%效果良好:冠心病有69.0%,Ⅱ期高血壓患者有54.6%;心肌營養(yǎng)不良的有48.3%,而總有效率則分別為91.5%;71.8%;94.6%和83.3%。Middlekauff等綜合5組在慢性及陣發(fā)性房顫患者中進行的關(guān)于小劑量的乙胺碘呋酮療效的非隨機性臨床觀察,隨訪15-27個月,竇性心律的保持率在53%-79%[3]。關(guān)于乙胺碘呋酮的毒副作用,臨床報道較多,尤其是大劑量長期應用時,毒性更大,但若維持量減至0.1~0.2 g/d,則極少出現(xiàn)毒性反應,Rosenbaum等1983年發(fā)表的《乙胺碘呋酮10年經(jīng)驗》一文,報告許多患者用乙胺碘呋酮長達5~8年,撤藥率不超過1%~3%,因此認為很少有其他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能長期被患者耐受。從本文用乙胺碘呋酮治療房顫患者38例臨床療效看來,乙胺碘呋酮仍不失為治療慢性房顫有效和可靠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