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英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班上的幾十個同學在一起學習,雖然學同樣的教學內容,但由于各種原因,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和過程是不一樣的。所謂“后進生”是指那些學習過程中知識基礎比較差,接收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的一些同學。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們面臨著一系列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英語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問題,這是每位教師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進行“后進生”轉化的嘗試,并采取了一些相應對策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xiàn)總結出與廣大同仁探討。
一、提升自我情感素質,對學生進行感化
教育過程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其最大特點就是以情感人。教師對學生的情感關懷不僅是教育工作的巨大動力,而且能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及動機,提高其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作為教師應該具有理想的教師人格:在智能方面,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嫻熟的技能;在品行方面,教師要有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在教學方面,教師要認真鉆研,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教師具備了優(yōu)秀的情感素質,就能形成對學生的感化作用。
二、循循善誘,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系統(tǒng)小結、課外學習等方面。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但計劃要切實可行,既要有長遠打算,又要有近期安排,執(zhí)行過程中要嚴格要求,磨練意志。課前預習是上好新課、取得好效果的基礎。而“后進生”常常缺乏預習能力,不知道怎么預習、從何入手、要達到什么目的、預習與聽老師講課有什么關系等。為此,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的不同難度、不同教學目的和學生不同的基礎與接受能力等具體情況提出預習要求。如:要求先把課文讀通、讀懂;在課本上把重點、難點用圈、點等識記符號標出來;布置一些預習題,讓學生預習后試答,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又可使他們有的放矢地聽教師講解重點、難點,因為專心聽課是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會帶著預習中的問題來聽課,做好筆記,不是全抄全錄,造成顧此失彼。及時復習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反復閱讀、背誦對話和課文,強化基礎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的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分析對比,直到對所學的知識由“懂”到“會”。一些難易適中、語言地道,既有趣又與教材有關系的閱讀材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獨立學習的能力,激發(fā)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引起和保持人的注意力的重要因素。針對初中生模仿力強、記憶力好、敢于開口、樂于參與的特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此外,還可以采取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興趣中學、在樂中學。學到“這是什么”句型時,我拿了一個不透明的口袋,里面裝一些文具,如:橡皮、直尺、鉛筆、削筆刀等讓學生摸。學生摸到橡皮說:“Its a eraser.”摸到鉛筆說:“Its an pencil.” 再比如學到問路知識時,把教室里的課桌擺成學校的各個部分,并且將它們命名,如:the playground, the classroom building, the library等,讓學生兩人一組練習有關問路的句子,并挑出幾組學生表演。這種直觀性的情境教學容易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四、進行分層次教學,使學生能力逐步提高
教師教學時首先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為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如:在專題性問題的講解中,學到關于顏色的知識時,教師把課文知識點、生詞purple, orange, turn, dark等講解后,學生基本理解課文意思,進而提供不同難度的問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比較容易答出來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待“后進生”回答問題后應鼓勵他們:你回答得很好,你不比別人差。即使回答有誤,也應親切地告訴他們:沒關系,你也許忘了預習,否則你一定能回答好。同時,教學之余多給“后進生”特別關照,作業(yè)可以面批,并組織成績好的同學進行“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幫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使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走近“后進生”,喚醒他們的學習熱情
教師要學會利用感情的特點,用自己的愛去感化“后進生”,使之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對于那些成績差、缺點多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應特別加以關照。課余時,多接觸他們,與他們隨便聊聊,側面了解他們各方面情況,用愛心去撫慰他們并提供幫助,切忌對他們歧視或嘲諷。實際上“后進生”的心靈很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更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教師的愛心會像春風一樣融化其心靈的堅冰,激發(fā)他們的信心和勇氣。這樣,課堂上他們才會集中注意力,課堂氣氛才會輕松而愉快,才使師生雙方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教與學,這樣“后進生”成績才會逐步提高。
總之,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教育,進而實現(xiàn)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