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英 胡竹菊
摘要:初、高中過渡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薄弱,本文作者將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在任務規(guī)劃、詞匯記憶和語篇構架三個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進行思維導圖的制作訓練。兩年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修改和完善過程中鍛煉了記憶思維,形成了適合自己的有效英語學習策略,發(fā)展了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英語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1-5795(2009)03-0038-0005
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在學習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采用的具體行為、步驟或技巧。圍繞“形成學生終生學習技能”的目標,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英語課程需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教育部,2003)。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初、高中學生很少接受有效學習策略的訓練,自如駕御學習策略的能力嚴重缺乏。通過對高中新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抽樣調查(胡竹菊,2002)發(fā)現(xiàn),盡管《英語新課程標準》極其重視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提出了宏觀指導,但還缺乏可操作的具體教學方法;許多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忙于落實具體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知識掌握與策略形成之間的有效調控,雖然教學費時費力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20世紀90年代,文秋芳(1993)在一個優(yōu)秀生和差生的個案研究中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示出杰出的宏觀和微觀調控能力,經常對自己的學習進步情況和策略進行反思,而差生則在上述方面顯得極為欠缺。O'Malley&Chamot(1990)、Oxford(1996)等針對學習策略的研究表明,重視學生有效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能使學生提高學業(yè)成績,并且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1思維導圖的涵義及其理論基礎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由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chuàng)。剛開始只是作為一種新的筆記方法,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巴贊(2004)認為,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形狀存入記憶庫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xiàn)。思維導圖按照發(fā)散性思維的特征,把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寫在產生聯(lián)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次級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xiàn)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并且末端開放(巴贊,2000)。它形象直觀,可以使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兩者產生和諧的“共生現(xiàn)象”,因而記憶內容深刻、快速、有效。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lián)系橋梁,把學習內容由語言轉化成形象、再由形象轉化成圖像的知識儲存過程,是掌握與提升知識的過程,也是監(jiān)控、反思知識掌握程度的過程(沃德,2003)。
根據(jù)學習內容的差異,巴贊提倡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需要制作簡易思維導圖,例如他把學習項目的訓練分解成介紹、計劃、組織、運作、跟蹤和概要等方面(巴贊,2000)(見圖1),每一方面再按要點開展活動,這樣整個訓練規(guī)劃就可以通過一張簡易思維導圖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便于操作落實,也便于自己回顧整個思維過程,促進交流與反思。學習者自己或他人可以對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反思、修改和調控,從而促進學習策略的形成,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
思維導圖自從引入到教育領域以來,已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英國已經把思維導圖作為國民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新加坡、韓國、日本、德國、美國等國家的教育教學機構也已經開始對該課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在我國,目前關于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介紹和引進階段。
2實驗內容
本實驗旨在探究英語教師如何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監(jiān)控自己的思維過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實驗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通過思維導圖制作成訓練、英語水平測試、問卷調查、訪談和日記等方式分階段進行,實驗時間為兩年。訓練項目、時間分配及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安排見表1。
實驗樣本來自某重點中學高一四個班的學生共198名,兩個實驗班共102名學生接受了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訓練,另外兩個班96名學生作為對照班成員。實驗班和對照班從學校隨機編排的18個平行班中抽取,經調查,學生的入學成績、英語學習經歷、英語學習觀念和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方面基本一致。學生都沒有接觸過思維導圖,也沒有正式參加過英語學習策略方面的訓練。在實驗過程中,所有學生都根據(jù)教學計劃進行正常的英語教學。實驗班的英語教師同時為實驗的研究者,在實驗前進行英語學習策略、思維導圖及應用方面的知識學習,然后指導實驗班的學生進行為期兩年的思維導圖制作訓練。對照班的教師和學生不參與實驗的任何活動,只提供對照樣本和成績數(shù)據(jù)。
3實驗過程
3.1訓練階段
根據(jù)巴贊的思維導圖原理,我們抓住初、高中過渡階段學生英語學習的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任務規(guī)劃、詞匯記憶和語篇構架,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具體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規(guī)劃學習任務、加強詞匯記憶和構建文句段落,通過示范、訓練和鞏固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
項目1、制作任務規(guī)劃思維導圖,培養(yǎng)計劃策略
在新生始業(yè)教育階段,首先進行單元任務規(guī)劃思維導圖制作訓練。教師板書示范做引導圖(見圖2),指導學生把握每單元的語言目標,包括分布于聽、說、讀、寫各步驟的詞匯、語法、復雜句式、語篇結構等。學生不一定能準確地發(fā)現(xiàn)所有的語言目標,但是通過同學互評,本人不斷修正,教師點評和指正,學生很快學會怎樣去把握知識要點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制作出滿意的單元任務規(guī)劃思維導圖。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寫出每單元的鞏固思維導圖,促進學生在自我實踐及反思中形成適合自己的計劃策略。
學生掌握了單元任務規(guī)劃的基本原理后,教師把制作單元任務規(guī)劃思維導圖作為單元預習任務,要求學生每單元開始時上交,在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后展開小組討論,評出最佳單元任務思維導圖(見圖3)在班級公告欄內進行展示,使學生的相應思維導圖制作達到熟練程度。
項目2、制作詞匯記憶思維導圖,培養(yǎng)記憶策略
記憶策略對高中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就某種意義而言,甚至可以說外語學習程序就是記憶程序”(胡春洞,1982)。識記材料的數(shù)量對識記效果有明顯影響。美國心理學家米勒教授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人腦一次記憶量為7±2個組塊,超過9塊,識記效果明顯下降(陳琦,2001)。換言之,一次識記材料過多,識記效率越低。只有盡可能地將記憶材料進行有序地組織和加工,增加每個組塊的信息量,使記憶的效果最大化,才能既增加記憶材料的數(shù)量,又提高記憶的質量。中學英語教材詞匯的
呈現(xiàn)方式不是孤立的詞表式記憶,而是按照一定的語境、一定的內容組合在一起。教師需引導學生挖掘每單元詞匯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相關單詞進行組塊,制作出直觀思維導圖進行加工記憶。我們按照巴贊的思維導圖原理,引導學生制作組塊式記憶思維導圖,訓練學生的記憶力。
(1)歸納與演繹思維導圖
詞匯記憶除了讀音和拼寫記憶外,更重要的是詞義的記憶。實踐證明,孤立地記憶詞義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把相關的記憶內容通過歸納和演繹的方式加工成直觀形象的思維導圖,學生則比較容易通過聯(lián)想記住整個組塊。例如,“我的食譜”組塊和“營養(yǎng)”組塊(如圖4)是結合高中英語教材Healthy Eating一課創(chuàng)作的示例思維導圖。“我的食譜”組塊從日常食譜如肉類、谷類、蔬菜水果、飲料、點心聯(lián)想到它們所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脂肪、糖等,學生可以從淺顯易記或已掌握的單詞meat,rice,noo-die,vegrtables,fruit,drink,dessert入手,建立和相對抽象的單詞protein,vitamin,carbohydmte,mineral,fibre,fat等的聯(lián)系,通過歸納式信息加工記憶掌握生詞。相反,“營養(yǎng)”組塊從生詞入手,記憶時和熟悉的詞匯進行聯(lián)系,加強記憶的效果。在詞匯的學習和復習階段,兩種方法都能激發(fā)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任意選用或交替使用都有利于記憶。
(2)發(fā)散式思維導圖
詞匯發(fā)散式記憶就是在訓練學生記憶單個生詞時利用詞義的發(fā)散性聯(lián)想到熟悉的詞組和短語,調動學生記憶的積極性,達到快速記住詞義的目的。在高中課本Healthy Eating單元中有一部分食譜制作的內容,呈現(xiàn)了許多關于食物加工的動詞詞匯,在記憶時容易造成詞義混淆,筆者采用了詞匯發(fā)散式記憶方法進行示范,如dice切絲diced carrots(胡蘿卜絲),puff——撲粉——puffed rice炒米粉,whip抽打——whipped eggs打雞蛋,peel削皮——peeled apple削皮的蘋果,ferment腐爛、發(fā)霉——fermemed toufu臭豆腐,shake搖晃——shaked milk奶昔,preserve保存——preserved fruit蜜餞等。根據(jù)示范提示,學生小組合作,以新鮮有趣的方式加工記憶信息,畫出烹飪詞匯的相關思維導圖總結(如圖5)。
(3)情境思維導圖
怎樣教學生辨別記憶詞形相近、拼讀相似的生詞是詞匯教學中的難題。單個生詞記憶效果較差,不容易找到記憶聯(lián)接點,而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借助情境建立記憶的網(wǎng)絡,達成“成串記憶”、“組塊記憶”,能夠擴大記憶的容量,提高記憶的質量。例如高中學生對attack(攻擊)/attract(吸引),effort(努力)/effect(名詞,影響)/affect(動詞,影響)兩組詞總是混淆記憶。我們針對當前中學生的普遍心理,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嘗試通過畫思維導圖鞏固記憶的效果(如圖6)。
情境創(chuàng)設:男孩的秘密
中文思維:我非常喜歡一位迷人的女孩,我知道攻擊她是不禮貌的,于是我盡力用功學習,希望利用成績的提升吸引她的目光,這一招還真管用,她佩服我了。這件事鼓舞了我,影響了我的未來學習。
英語思維:I like an attractive girl very much.I know it's rudeto attack her.SO I make an effort to improve my study,thust to at-tract her attention.It works.What I have done has a great effect onher.She begins to look up on me.This eneourages me and affects.my future work.
思維導圖引導情境聯(lián)想式的記憶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記憶的內容上,記憶的加工方式深刻而獨特,學生更容易掌握識記的內容。
項目3,制作語篇構架思維導圖,培養(yǎng)調控策略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語篇分裂成語言點、語法、詞匯等給學生講解,學生掌握的方式也是分散無序的。這樣的教學造成了學生機械記憶教師講授的內容,很少考慮篇章整體,缺少主動學習語篇的調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因而語篇分析概括能力和寫作構架能力缺乏,閱讀水平低下。制作課文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上而下的語篇分析能力,克服中國學生閱讀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見圖7)。
MI=Main Idea,SI=Supporting Idea/Major Detail,D=Detail
我們嘗試通過制作語篇構架思維導圖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理解調控能力。練習步驟如下(見圖8):
(1)通讀全文,理解內容
(2)小組討論,劃出主旨詞
(3)獨立制作思維導圖
(4)組際互換思維導圖討論
(5)教師評閱,個別展示
學生制作的思維導圖并不一定能涵蓋文章的所有要點,甚至會有理解錯誤,但是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分析篇章的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堅持一段時間的語篇構架思維導圖訓練,包括制作思維導圖和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然后遷移應用到寫作構架上,學生的篇章意識明顯加強。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互評、教師引導、本人修正等過程中形成了英語學習的調控策略。
4結果與討論
4.1思維導圖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形成
思維導圖的運用使學習任務的計劃可視化,使學生樂于運用計劃策略。思維導圖呈現(xiàn)學習任務方法獨特,形象直觀,書寫簡單。在將近兩年的思維導圖制作訓練過程中,實驗班的學生對自身學習的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形成了每單元班級規(guī)劃任務和自我規(guī)劃學習任務的習慣,在英語預習、復習、作業(yè)完成情況的檢查中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其次,思維導圖的運用改變了學生機械重復的詞匯記憶方法,他們能嘗試歸納、演繹、發(fā)散式記憶,多角度多渠道地鞏固所學的單詞。有位愛好畫畫的學生在訪談中深有感觸地說:“我從來沒想到我能用畫畫的辦法來記憶單詞,以前一看到英語單詞就頭疼,但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記單詞了,因為我可以讓單詞和我的畫畫靈感聯(lián)系起來,特別是我把記單詞的方法和同學分享時看到同學羨慕的眼神我就開心不已?!睆膶W生的課文背誦、作文反饋情況來看,思維導圖的運用提高了篇章記憶的效率,明顯減少了背誦過程中記憶中斷的現(xiàn)象,也提高了學生的篇章構架能力,開闊了寫作的思路。
表2所列的學生學習能力的自我評價結果反映:實驗班經過兩年的實驗訓練,在學習任務的自我規(guī)劃、詞匯的記憶和篇章背誦,以及寫作等方面體現(xiàn)的學習策略意識都明顯地優(yōu)于對照班。
4.2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實驗促進高
中生英語成績的提高
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依據(jù)知名學者的教育教學理論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學法指導,為了使學法指導有客觀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我們借助于一年一度的市學科教學質量統(tǒng)測(該統(tǒng)測難度系數(shù)高,兼顧普通中學的學生水平,命題教師都為各校抽調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檢測效果相對準確),進行實驗班、對照班的統(tǒng)測成績分析。實驗二學年后,我們通過實驗班(102名學生)和對照班(96名學生)的兩次期末市統(tǒng)測成績匯總分析,并跟入學初測成績(實驗班平均分88.74,優(yōu)秀率25.5%,對照班平均分88.86,優(yōu)秀率24.8%)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班的平均分和優(yōu)秀率都高于對照班(實驗班平均分93.11,優(yōu)秀率45.6%,對照班平均分90.52,優(yōu)秀率32.3%),優(yōu)秀率的提高尤其明顯(見表3)。
通過訪談、隨筆日記和日常觀察我們還了解到:實驗班學生普遍認為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使他們運用策略的意識增強了。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是知識的掌握、提升、監(jiān)控及反思過程。借助于文字、圖像、線條等的思維導圖把復雜的學習內容簡單明了地呈現(xiàn)出來,便于自己理清思維脈絡,促進自我反思,也便于跟老師、同學交流,利于他人反饋,及時修正,從而提升學習策略。有位后進生在日記中寫道“雖然畫思維導圖開始總讓人心煩,因為它給了我額外的作業(yè)負擔,但是我也剛剛從畫思維導圖開始意識到學英語的方法其實是很多的,而我以前從沒動過類似的腦筋。這對我以后的英語學習是個小小的震撼,至少我不會老揀芝麻丟西瓜了”。一位優(yōu)秀生則明確表態(tài):“即使以后老師不做試驗了,我也要一直堅持畫思維導圖,它讓我看到學習的效率……”從學生的整體來看,思維導圖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了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加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從統(tǒng)測成績分析,中等生的成績提高幅度較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更明顯;從日常觀察得知,優(yōu)秀生最愿意使用思維導圖。
5總結與反思
思維導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英語學習策略,從而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我們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似乎給學生提供了一幅思維“全景圖”,經過思維導圖制作訓練的學生思考問題時能從問題焦點出發(fā),在不同的分支上無限地發(fā)散和延伸,產生出更多觀點甚至是創(chuàng)意,激發(fā)出靈感的火花;他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優(yōu)于其他學生,能突破思維定勢,在不同知識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系統(tǒng)有條理地思考學習內容;他們英語學習興趣高,緊張、焦慮等情緒明顯低于其他學生,注意力集中,不易疲勞,學習成就感明顯;他們樂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互,團隊歸屬感和合作意識強。在實踐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渴望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他們樂于嘗試運用策略解決英語學習中的難題,認為這時期形成的學習策略為以后英語的可持續(xù)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使其終身受益。但是,教師在操作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大班授課下學習小組的合作監(jiān)督作用不容忽視。在思維導圖制作和修正過程中,教師很難對所有的學生進行長期、及時的監(jiān)督,最好組建4-6人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的力量監(jiān)督學生的自覺性,小組長帶頭推進組和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對思維導圖制作與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思維的訓練和修正只有在集體討論中才能落實和調整。
(2)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效果才更加明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課時緊、教學容量大,騰出大塊的時間組織策略培訓會打亂教學秩序,增加師生教學任務未能完成的焦慮情緒,影響教學質量。只有恰到好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才能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3)學習策略的形成因人而異,要有等待時間。教師在把策略介紹給學生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要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學習策略還需要經過學生自己的提取和加工。對于掌握快的學生要及時地表揚肯定,而對于掌握慢的學生也要不斷地鼓勵和支持。等待時間的充分和訓練的循環(huán)往復有利于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實驗只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法的一種嘗試,在實驗設計和過程操作中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實驗過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實驗教師個人因素、學校整體安排等的影響,實驗班與對照班雖隨機抽取,但各科老師并不全部一致造成對英語學科學習的沖擊不同等等。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加入到探索“高效學習”的行列,使學生會學、樂學,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