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曼
[摘要]: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的時代,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審美教育,是提高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奠基性工程,是培育跨世紀人才的重大舉措。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成了美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擔。
[關鍵詞]: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情景創(chuàng)設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指運用美學理論進行審美教育,從而樹立人們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人們感受美,認識美,鑒賞美,正確地分析、看待周圍的事物,增強分辯美丑善惡的能力。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高峰時期,對美產生了朦朧的意識和熱烈地追求,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就成了美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擔。
一、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意義
目前,美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離不開美育的熏陶,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其意義主要是:
1.有助于學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和培養(yǎng)。《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美育對于改變民族的精神面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面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轉變不良風氣,美化全民族的心理有重大意義?!碧岢裎拿骶褪且萁鹬髁x、自私自利等不良風氣對學生的思想浸害,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形成高尚道德品質。
2.有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學校是育人的場所,黨的教育方針規(guī)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泵烙侨姘l(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只有在發(fā)展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的同進強化美育,才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任務
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理論為指導,通過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的感受,想象和理解能力,并逐步形成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完善審美理論結構,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造就一代全面發(fā)展的新人。
三、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語文學科是與審美教育最為直接、密切和廣泛的學科,《中學語文大綱》中指出:“語文教育要在語文文字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美的情趣?!卑褜徝澜逃鞔_規(guī)定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審美教育是有利于中學語文整體性目標的實現(xiàn),符合中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們必須重視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把美育寓于語文教學之中。
(一)挖掘教材的審美因素實施美育
綜觀職高語文教材,有贊美祖國山河的“自然美”,有歌頌崇高風尚、美德的“社會美”,有表達語文文字的“藝術美”,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所蘊含的美學特征和美育因素,恰到好處地實施美育。
1.要挖掘教材蘊含的自然美因素實施美育。中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詩歌、散文是以自然景物為對象激起學生美感體驗的教材,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自然美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美的情感,達到創(chuàng)造美的目的。
2.挖掘教材蘊含的社會美因素實施美育。中學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散文,它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內心活動的描繪,來表現(xiàn)人物崇高思想境界和社會新風尚。在教《風景談》時,緊緊圍繞“如果你也當它是‘風景,是偉大者!”重點名句子的理解,通過清晨霞光中號兵和哨兵,贊頌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民族精神,學生知道我們的社會主義是美的,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3.挖掘教材蘊含的藝術美因素實施美育。中學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以語言精湛,文辭優(yōu)美,結構嚴謹而引起學生美的感受,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樓閣》、《故都的秋》等,其中的語言和想象之美,是向學生實施藝術美的好教材。我在教《荷塘月色》時,讓學生注意抓住荷塘的月色的句子,通過想象來觀察月下荷塘的圖畫,欣賞小提琴輕柔的音樂,身臨其境的想象,以景托情的朗讀等,讓學生借塘面的水氣感受出月色的飄逸美,借葉子和花感受出月光的色彩美及夢境般的童話美,借淡淡的云寫出月色的朦朧美,借斑駁的樹影寫出月色的神秘美。最后用聽覺感知的名曲旋律來描寫視覺感知的光和影,突出月色的和諧美,通過這些美的感受,體驗作品表現(xiàn)的藝術美,對學生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利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達到美育的目的
挖掘教材的審美因素,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給學生多方面的審美陶冶,使學生沉浸在審美的境界中,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1.在朗讀和吟誦中體驗美。葉老曾經說“敘事抒情的文章好還是美‘讀,就是把作者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情動于中,而聲發(fā)于外”。這就是要求學生在讀中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達到美讀。
2.在美的情境中,陶冶美的情感。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就是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理解相象的語言文字,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器官共同參與思維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悅耳、悅目、悅心的審美環(huán)境,陶冶學生美的情感,讓學生進入美的意境。
3.在形象再現(xiàn)中表現(xiàn)美。在學生初步理解教材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通過形象直觀的形式,將教材的內容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形象再現(xiàn)中表現(xiàn)美,有利于學生對美的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在豐富的想象中創(chuàng)造美。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教師應教學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美。古詩語言精美,內涵豐富,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沒有寫出的內容,體會到弦外之音,這樣,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古詩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四、實施審美教育的語言
1.直白。直白即直接說服,堅持正面教育,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可在語文教學中直接用語言向學生展示生活美、藝術美、社會美,使學生在教師講解中接受美的教育。
2.滲透。滲透即潛移默化。美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在欣賞美的時候,直接的效果是感情的體驗,無論是對美的熱愛或憎惡,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理解。美育的滲透并不是靠一兩次美的欣賞活動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陶冶”、“熏陶”,經常的影響,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使學生不知不覺而又自覺自愿地去感受、去吸收,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審美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教師必須把審美教育與語文教學活動密切結合起來。美育是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造人、塑造人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觀念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認真研究,充分挖掘語文學科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在教學過程和大型活動中科學、合理地實施,按照美的規(guī)律,為學生塑造美的靈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學工作者,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會不斷地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把學生帶到美的理想境界中去感受美和體驗美,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美、理解美、享受美、吸收美、開拓美的視野,讓每一位學生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