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珺
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而情感則是“藝術(shù)”的核心。作為文秘專業(yè)的基礎課程,秘書教學應力求迎合市場需要,貼近學生心理,授之以趣,以達到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施教的“藝術(shù)”功效。
關鍵詞:高職;秘書;情感教學
文秘專業(yè)是一個傳統(tǒng)專業(yè),也是一個供職領域廣泛的專業(yè)。作為文秘專業(yè)的入門課程,學好秘書學則是學好其他專業(yè)課的基礎。在高職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臺上老師講得很精彩,而臺下往往寂靜一片,無人響應。為此,許多老師表示無奈,并將原因歸咎于高職生不比本科生,素質(zhì)低,能力差。但我認為單一的教學方法和填鴨式地理論灌輸才是癥結(jié)所在。
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講到秘書人員的參謀特點之一就是“換位思考”,而作為教師,我們卻把多數(shù)精力放在了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和講授中,學生能否理解,是否感興趣恰恰被我們所忽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師因材施教,教之以情,授之以趣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關鍵。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jié)出以下情感教學方法,愿與讀者共享。
1 上好第一堂課,奠定交流基礎
學生對“新”老師的第一堂課總是特別認真,這源于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相對于教師而言,“新”的學生如同一張待描繪的白紙,如何上好第一堂課,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則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人與人初次見面5秒鐘就會形成第一印象,而且會對未來的交流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可見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會先在黑板上寫上姓名、辦公地點、聯(lián)系電話、QQ號及E-MAIL,然后再利用幾分鐘對《秘書學》的教學安排、課時分配和課程要求做簡明地介紹。這種做法讓學生們感到很新奇,每個人都會馬上拿出紙筆認真地做著記錄,不時還有同學現(xiàn)場發(fā)問,這就使課堂氣氛一下子輕松了許多,同時也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為今后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結(jié)合當前熱點,恰當移植案例
20世紀初,案例教學法就已經(jīng)為哈佛工商管理學院所廣泛應用,并逐漸為世界各高校所普遍認可。在《秘書學》課程中,由于其理論知識多,操作實踐少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上很難擺脫單一死板的理論講授模式,進而也就無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狀,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總結(jié)當前的熱點人物和話題,形成生動幽默的案例為教學所用,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書本上的理論知識。
比如,我在講解秘書定義時舉了兩個例子,首先指出社會上兩種常見的負面說法讓學生談觀點,即:一是說秘書是領導的“跟包”;二是說男領導身邊的女秘書多是領導的“小秘”。再有引用當年春節(jié)晚會郭冬臨、馮鞏小品中“劉秘書拿三弦”那一片段,使學生在笑聲中通過討論和主動思考正確理解秘書工作的近身特點和輔助屬性,從而全面掌握秘書的定義。
3 針對市場需求,幫助學生定位
當前,許多高職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yè)前景盲目樂觀,尤其對自己未來所應聘的職位和待遇問題期望過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只教書本上的東西,而是要針對時下市場和社會需求來不斷調(diào)整授課內(nèi)容,適應市場需要,讓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明確方向,清醒地認知自己,做到合理定位。
例如,在講解各企業(yè)制定秘書用人標準時,我會將目前社會大多數(shù)企業(yè)錄用各級別秘書人員的條件和薪金水平羅列出來,通過事實和數(shù)字說話,讓學生自己對照標準找差距,從而幫助他們正確審視自己,明確未來的努力方向。
4 講述求職經(jīng)歷,貼近學生心理
求學的目的是什么?為了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我想每個學生都會這么回答。那么是做精英還是做草根?99%的學生一定滿懷雄心地說:要做精英。然而面對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日益激烈的職場競爭,我們在教學中要對學生滲透社會的就業(yè)形勢,幫助他們合理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對于高職學生來講,現(xiàn)在最關鍵的是盡快樹立正確的就業(yè)心態(tài),尋找一份有發(fā)展的職業(yè)。
在講授秘書職業(yè)求職時,我講述了自己應聘時的心理變化和真實經(jīng)歷,比如,用人單位在面試時經(jīng)常會提問以下幾個問題:“你為什么要選擇這個職業(yè)?”、“你希望能拿多少薪水?”、“你認為你的強項和弱點是什么?”、“你在大學期間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等等。學生們對這些實例都相當感興趣,不時積極提問,這就達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教學效果。
5 加強課下交流,愛心喚起“樂學”
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教書,而是要育人。因此,除了課堂上要強化情感教學外,教師還應注重課下的情感互動,和學生誠心交流,真心做朋友。只有主動關心學生,了解他們對課程有什么問題和困惑,建立起“課上師生,課下朋友”的融洽關系,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渴望和興趣。
比如,我經(jīng)常會早去課堂或下課晚走一會兒,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到學生當中,談談他們關心的話題,講講自己的學生經(jīng)歷,聽聽他們對課程的建議。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支持,也會對他們有所啟發(fā),而且反饋的信息對今后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更具借鑒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一種興奮劑,人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就不會把學習看成沉重的負擔,從而會積極主動地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愉快的學習中去。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運用情感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而且能更好地發(fā)揮“藝術(shù)”的功效。入情才能入理、明理才能導行。因此,授予學生樂趣,才能使他們想學、愛學,學好、用好。
參考文獻
[1]《情感教學心理學》.盧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2]《喚醒情感情境體驗教學研究》.李秀偉.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7年3月.
[3]《情感教育論綱》.朱小蔓.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4]《情感教育》.劉曉偉.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