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榮
摘要:和諧產生美,和諧產生效益,在提倡科教興國的今天,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講究“和諧”。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教學和諧課堂
一、和諧課堂的理論界定
所謂和諧,從理論上說,是指組成事物和現象的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和多元化的統(tǒng)一,和諧產生美,和諧產生效益。和諧課堂,是堅持以人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協(xié)調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學生態(tài),從而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
和諧的社會,能讓我們相守安寧,共同發(fā)展,和諧的課堂,能讓我們取得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教育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構建和諧課堂,以產生最佳的課堂效益。和諧的教學過程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從而達到各項教學目標。
二、現階段職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現狀
現實教學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有些內容學習起來,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對課堂教學不加以精心設計,營造不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不能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很容易造成教與學枯燥乏味,甚至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學計劃難以實施,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在職校政治課堂教學中,政治課上普遍存在的教法是:以講解和提問為主,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主要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從頭講到尾很少參與,課堂教學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和樂趣。這樣的課堂教學脫離現實生活,必然導致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而且,將政治課與考試聯(lián)系起來,并不能把政治課學習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現象不是和諧課堂所要求的。另外,現在的政治課程安排不合理,實際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地位仍沒有得到學校、教師的重視。
三、構建思想政治課和諧課堂的措施
(一)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嚴師出高徒”等所謂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隨時代的發(fā)展已暴露出他們嚴重的不足,現代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對待學生,教師的微笑、幽默、風趣會帶給學生輕松和愉悅的感受,從而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政治課堂上,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或一句貼心的話語往往可以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例如,在一次下午的政治課中,有幾個學生可能是實在支持不住了,開始閉目養(yǎng)神,我把話鋒一轉“法輪功害人也害己,黨中央和國務院三令五申要給予堅決取締,但我們有些學生居然在課堂上練起來了”,學生爆笑,打瞌睡的同學也就被吸引過來,達到了“一笑泯睡意”的效果。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搶答、筆答題競賽等,把競爭帶進課堂,使課堂更加民主、更加和諧。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完成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一言堂”會使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不利于情感交流和知識交流,因此,我們應讓課堂變成“群言堂”,允許、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即或是錯誤的東西,只有讓學生說出來才能知道他錯在哪,從而加以正確引導。和諧課堂教學下的學生,學習行為由被動走向主動,他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學會反思、質疑,學會發(fā)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學會懷疑和批判,再通過演講、辯論、自我展示、自我解答問題等教學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塑造出完美、健全的人格。
(三)建立互信、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比绻麤]有和諧的師生關系,卻要構建和諧課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無異于紙上談兵。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的伙伴關系,只有給學生應有的尊重和信任,我們才能與學生心靈溝通,實現師生間的心靈互動,只有走到學生內心深處去,關愛他們,引領他們,才能為構建和諧課堂,產生最佳的課堂效益起到良好的鋪墊。美國著名教育家卡爾?羅本斯說:“在學習開始,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和淵博的知識……全不相干,盡管這些因素在某一時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學習不靠這些,學習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關系,靠這關系之中的態(tài)度?!北M管政治課課時少,與學生的見面機會少,但這并不妨礙教師與學生的促膝談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呵護他們稚嫩的心靈,學生是有血有肉有靈魂,你對他的關心、尊重,一定會換來他的以誠相待、推心置腹,換來他對你的尊敬。
(四)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個人魅力
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職業(yè)道德,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學習專業(yè)知識,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使自己成為品質優(yōu)秀,專業(yè)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教師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則會“不令而行”。政治課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師生關系和諧了,思想教育的實效性會大大提高,思想教育的無痕性魅力也會大放光彩。
作者單位:吉林通化縣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