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磊
【摘要】 目的 評價彩色多普勒超聲顯像對腎癌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79例腎癌患者的彩超多普勒診斷結果。結果 二維超聲結合CDFI所見,腎透明細胞癌66例中,超聲診斷正確49例(74.2%),不能確定性質17例(25.8%)。13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聲像圖較典型,超聲診斷正確。4例體積較大者,二維聲像圖是混合回聲,超聲診斷為多囊腎,病理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內部出血壞死嚴重。結論 彩超多普勒對腎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率非常高,它不僅能鑒別腎臟彌漫性病變和局灶性病變,確定癌腫的大小和范圍,顯示癌腫與腎血管和周圍臟器的關系,并且能了解是否有轉移,對腎癌的分期、手術方案的制定及估計預后等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腎癌(RCC)彩超多普勒;二維超聲;血流信號
腎癌(RCC)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超聲檢查是目前腎癌臨床診斷中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隨著彩色多普勒能量圖(CDE)的普及應用,腎癌血流特點的顯示變得更加敏感和直觀?,F(xiàn)將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79例RCC患者彩超多普勒診斷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79例腎癌患者中男42例,女37例,年齡31~67歲,平均43.7歲。腎透明細胞癌66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病灶直徑2~12 cm,平均4~5 cm。均經(jīng)手術及病理確診。
1.2 方法 所用儀器為東芝SSA-370A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探頭頻率4.2 MHz。首先以二維圖像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及聲像圖特點,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檢測病灶內及周圍血流走向,PW、CW測及血流頻譜,收縮期末峰值速度(Vs),舒張期末峰值速度(VD),平均速度(VM),搏動指數(shù)(PI)和阻力指數(shù)(RI)。
2 結果
①二維超聲:20例腎占位性病變中,腎透明細胞癌66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66例腎透明細胞癌,直徑2~3 cm 12例,4~5 cm 9例,其余45例直徑均≥6 cm。小者(直徑2~3 cm)呈高回聲,大者(直徑4~5 cm者)呈低回聲,直徑≥6 cm者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緣欠清晰。13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直徑為5~6 cm呈高回聲結節(jié),邊緣欠清晰,內部回聲均勻。而另4例直徑10 cm,呈混合回聲,內部見多數(shù)無回聲,緊密相連,腎盂及周圍脂肪囊規(guī)整;②CDFI:腎透明細胞癌66例中,58例(87.9%)腫塊內部見豐富血流信號,脈沖多普勒可測及動靜脈頻譜。8例(12.1%)內部未見明顯血流信號。13例(100%)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內部未見明顯血流信號。CDFI測及收縮期末峰值速度Vs=150~40.3 cm/s,舒張期末峰值速度VD=32.1~14.2 cm/s,平均速度VM=55.6 cm/s,搏動指數(shù)PI=1.23,阻力指數(shù)RI=0.58。
二維超聲結合CDFI所見,腎透明細胞癌66例中,超聲診斷正確49例(74.2%),不能確定性質17例(25.8%)。13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9例聲像圖較典型,超聲診斷正確。4例體積較大者,二維聲像圖是混合回聲,超聲診斷為多囊腎,病理見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內部出血壞死嚴重。
3 討論
腎細胞癌又稱腎腺癌、透明細胞癌,發(fā)生于腎小管上皮細胞,是最常見的腎惡性腫瘤,約占腎腫瘤的85%~90%。過去由于腎癌的臨床癥狀出現(xiàn)較晚,一般在捫及腹部包塊或出現(xiàn)血尿時才能發(fā)現(xiàn)?,F(xiàn)在由于超聲檢查的普及,提高了腎癌的檢出。
在腎臟占位病變中90%是腫瘤,其中又有90%為惡性腫瘤[1]。隨著超聲技術普及對門診及住院患者進行常規(guī)超聲檢查和對大面積人群進行超聲查體,被發(fā)現(xiàn)的腎臟惡性腫瘤越來越多。腎癌是最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占成人惡性腫瘤的大約2%,人群發(fā)病率為0.064%[2]。根據(jù)腎癌的細胞結構不同又分為腎腺癌、腎細胞癌、透明細胞癌、顆粒細胞癌、未分化癌及乳頭狀囊腺癌等。腎癌的超聲表現(xiàn)多種多樣,過去文獻中稱多數(shù)腎癌回聲與腎實質相等或較之為低,強回聲少見。近年來由于小腎癌的發(fā)現(xiàn)逐漸增多,報告為強回聲的也越來越多。腎癌的回聲與腎癌的細胞分化程度及細胞內結構無關,而與細胞排列密切相關。
腎癌與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許多相似之處,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分為典型與非典型兩大類:典型者表現(xiàn)強回聲團塊,內部回聲均勻,邊界清楚;不典型者根據(jù)腫瘤內部的組織成分比例或瘤內出血壞死等表現(xiàn)為從低回聲至強回聲不等。腎盂腫瘤中最常見移行細胞癌,其他惡性腫瘤如鱗癌和腺癌也可發(fā)生,腎盂良性腫瘤少見[3]。腎母細胞癌主要在兒童期發(fā)病,腫瘤體積較大且進展迅速,回聲多樣化,易液化囊變,易轉移可提示診斷。脂肪肉瘤的最大特點即反復轉移和復發(fā),腫塊巨大起自腹膜后并累及左腎,回聲較低,臨床無癥狀。
由于惡性腫瘤大多可產(chǎn)生血管生成因子,誘發(fā)新生血管,致腫瘤血供豐富。本組CDFI對腎癌血流信號的檢出率為87.9%。文獻報道[4],CDFI診斷腎惡性腫瘤以檢出動脈血供為標準,其敏感性為90.9%,特異性為66.7%;以檢出靜脈血流為標準,其敏感性為22.7%,特異性為100%。說明CDFI對腎癌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較高的價值。另外,CDFI還有助于了解腎癌患者周圍血管如腎靜脈和下腔靜脈內有無癌栓及癌栓的部位和對靜脈壁的浸潤情況等,對腎癌的分期、手術方案的制定及估計預后等有重要意義。
總之,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腎臟占位性病變的診斷率非常高,不僅能鑒別腎臟彌漫性病變和局灶性病變,確定癌腫的大小和范圍,顯示癌腫與腎血管和周圍臟器的關系,并且能了解是否有轉移,為臨床診斷,決定治療方案以及估計預后提供重要信息。
參 考 文 獻
[1] 王益民,龔新環(huán).腎占位性病變的超聲診斷評估.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1995,4(4):175.
[2] Porena M,et al.Incidentally detected renal cell carcino-ma;Role of ultrasonography.J Cltrasound,1992,20:395.
[3] Cheong L L,et al.Sonographic features of a renal pelvic neurofibroma.J Clin Ultrasound,1990,18:129.
[4] 尹玉成,張希平,閻瑞玲,等.多普勒超聲在腎腫瘤中的應用.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2,8(4):27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