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磊
朗讀是語言活動、智力活動、情感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既屬于語文教學的“讀”,又屬于“說”。衡量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不僅要看寫作能力如何,文章理解怎樣,還要看朗讀水平如何。教師要把語文課上成讀書課,以讀促問,以讀促悟,以讀促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能力為核心,育人為目標”的教改思路。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一般具有如下4個作用。
有助于加強文章的理解
朗讀是書面語言有聲化、化無聲為有聲的閱讀活動。朗讀文學作品,是對文學作品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從視覺擴大到聽覺,賦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可增強其藝術感染力。作品中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寫,淋漓盡致的心理刻畫,回腸蕩氣的韻味,慷慨磅礴的氣勢,只有在會心的朗讀聲中,學生才能隨著作品感情的跌蕩、心潮的起伏、思緒的翻騰去咀嚼、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既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又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語言感染力。
如柯巖的作品《周總理,你在哪里》,詩人以尋找、呼喚周總理為線索,謳歌了人民的好總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光輝一生,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總理的由衷敬仰和深切懷念。朗讀時要充滿激情,發(fā)自內心,基調應該是沉重而悲痛的,節(jié)奏應是緩慢的。在字字情、聲聲淚的朗讀中加深對“人民總理人民愛”這一主題的理解。而陳毅的《梅嶺三章》朗讀起來則要擲地有聲,氣勢宏偉,這樣有助于理解革命家視死如歸的壯志豪情。
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優(yōu)美,必須如品香茗一般,細細品味朗讀,才能體會作者不同的語言風格和表達的感情色彩。要使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必須把語文課上成讀書課。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輔導朗讀時要注意3點。1)范讀生動。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掌握課文的感情發(fā)展變化,配合恰如其分的動作、表情,把作者的感情有聲有色地表達出來,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教材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師在朗讀示范中如能“讀之以情”,學生就會“感之以趣、趣之以讀、讀之以思”。2)創(chuàng)設情景。在教學時要善于營造氛圍,喜、恕、哀、樂通過語言真切地表達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教材提供的環(huán)境和角色關系中。3)教給方法。朗讀要根據(jù)不同文體要求設計聲音的輕重高低,節(jié)奏的快慢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褒貶喜惡。學生通過鮮明的節(jié)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感受到朗讀的氣韻和美感,找到朗讀的感覺。
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朗讀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有其獨特的作用。優(yōu)美的朗讀,尤其朗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借助作品描繪的情景展開想象,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作品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造,再現(xiàn)作品中的春花秋月、金戈鐵馬,使呆板的文字化成生動的形象,解讀出課文的情感意味。如《長征》詩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句里的“暖”是全詩的難點,可讓學生先看一段“紅軍巧渡金沙江”的片斷,然后讓學生讀出這句詩表達的“喜悅”之情,再讓學生想象紅軍不費一槍一彈取得勝利的歡樂場面。再如《草原》文章開頭一段的描寫,展現(xiàn)了草原那如詩如畫的場面,富有節(jié)奏的朗讀會把學生帶入藍天白云下綠色的無限草原,喚起學生美好的感受,從而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可多渠道地向大腦傳送信息,比泛泛的瀏覽和無聲的默讀印象深刻。今天在課堂上的朗讀,幾十年后依然牢牢印在學生的腦海里,并隨著閱歷的增長和感情變化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心靈上受到啟迪和熏陶。如《岳陽樓記》中“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中的“居廟堂之高”實際是指受重用、在朝為官,“處江湖之遠”實際是指遭貶斥、在野賦閑,采用這種委婉的說法,使語言具有一種含蓄美,只有在反復朗讀中加以揣摩,才能理會句中的深意,從而提高文學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有助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長時間從事某種行為,大腦就會疲勞,導致教學效率低下。課堂上適時插入幾次朗讀,學生情緒會為之一振,那長時間“刻苦鉆研”所產生的厭倦情緒、綿綿睡意將蕩然無存,相反會以飽滿的熱情、清醒的頭腦、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之中,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使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由“苦學”變?yōu)椤皹穼W”,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新課程改革把朗讀提高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學會朗讀,樂于朗讀,才能充分發(fā)揮朗讀在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河南省鹿邑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