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寶莉
摘要: 怎樣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本文就此問題從“師生法理關系”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師生關系 和諧法理情感
21世紀,我國已邁入市場經(jīng)濟的大門,也已經(jīng)加入了WTO。如果我們的教育模式還是過去的老一套,那是適應不了時代發(fā)展的?,F(xiàn)今,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能影響他人、指導學生領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不再只是教科書的執(zhí)行者,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與學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教書匠,而是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并付諸實踐的研究者。這樣,建立一種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就成為我們的必需,建立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前提。而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從法理和情感兩個方面入手。
一、師生法理關系
目前學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師生法理關系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學生權利經(jīng)常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許多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個人權利的社會人來對待。師生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這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質上是忽視學生的獨立性,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不恰當?shù)膸熒ɡ黻P系。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間的法理關系,首先就要致力于建立充分體現(xiàn)尊重、民主和發(fā)展精神的新型師生法理關系。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傳統(tǒng)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否認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外部環(huán)境和力量對學生的作用與影響,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被動載體。這樣的師生關系和學生觀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更不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養(yǎng)成,阻礙了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民主平等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其次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既表現(xiàn)在對學生獨特個性行為表現(xiàn)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xiàn)在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讓學生自由充分發(fā)現(xiàn)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2.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法制意識淡薄,認識不到學生擁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利,這是侵犯學生權利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和廣泛存在的內在原因。學生也是公民,人格尊嚴同樣受法律保護。但某些教師常常以一種“良好”的動機導致人格侵權行為。如直接責打學生;代行體罰或自罰;罰打掃衛(wèi)生、罰做體育動作、罰值日、罰超量做作業(yè)等。所以,教師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識,明確師生的權利義務關系,同時也要加強教育制度倫理建設,使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更加明晰,并轉化為具體的制度規(guī)定,切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
3.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教育關系,即一種具有道德純潔性的特殊社會關系。教師的不道德行為首先表現(xiàn)在對學生思想的侵犯方面,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行為,使教壇成為闡述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舞臺,課堂成為個人自由思想出售的市場。表面上似乎增強了學生對社會、人生的“感性認識”,但實質上,“感性認識”是片面的、不客觀的,甚至是不科學的。其次表現(xiàn)在對學生精神上的壓迫方面。部分教師出于維護集體榮譽、完善個人形象等“良好”動機強迫學生按照他的思維去想、去做。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抵御不良社會風氣,同時也要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從而為師生關系的純化創(chuàng)造有利的教育環(huán)境。
二、師生情感關系
師生法理關系是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僅僅正確的法理關系是不夠的,師生關系得不到真正的融合和升華,因而,基于正確的法理關系,師生關系的和諧還需要有情感的增進。師生情感關系也普遍存在問題。從整體上說,師生情感關系的狀況仍難以令人滿意:師生之間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lián)系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源泉。優(yōu)化師生情感關系,重建溫馨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系和諧的現(xiàn)實要求。新型的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這種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
1.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聯(lián)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一個獨特的平等的個體。公平地對待學生,不能厚此薄彼,絕不能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差別就對他們區(qū)別對待,這樣會讓學生失望和傷心。對于學業(yè)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在教學生活中,總會碰到這樣的學生:倔強、不聽話、不愛學習。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脆弱的,特別需要老師的熱愛、關心、幫助和信任。因此,教師就應該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這樣,學生心中的很多癥結就會打開,會主動拆掉隔閡高墻,溝通情感,變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2.教師要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這樣學生對老師就油然產生崇敬之感和感激之情。學生會因為收獲知識而心存感恩,對老師更加尊重和愛戴。這樣就非常有利于師生間的交流,甚至是心與心的交流。所以,展現(xiàn)教學過程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是優(yōu)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3.教師要樹立完善的個性,魅力的人格。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yōu)秀品質,這是優(yōu)化教師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魅力不僅僅是來自得體的穿著、脫俗的談吐、嫻雅的舉止、美好的姿態(tài),更是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教師的優(yōu)良人品,才是吸引學生最根本的原因。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的行為道德標準、淵博的學識、高尚的性情及融洽的處事能力等綜合素質對周圍人的影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為人師表、是模范、是榜樣。因此,教師必須具備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基石。教師的行為道德,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甚至一生。因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yǎng),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yè)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總之,師生關系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化為強大的教育力量。和諧社會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在完善法理關系和情感關系兩個方面共同努力。要處理好師生關系,使師生之間存同去異,教學相長。當然,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建的,它是教師艱苦勞動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嚴育洪.事說師生關系.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張洪如,曹雨萍.當代大學生心里學.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易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