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在現代人生活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口語交際能力是人的綜合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說:“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yǎng)?!钡诮虒W實際中卻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沒有時間不要”的現象,這種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針對當前的教學現象,筆者認為如果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說會道,那么教師除了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外,最重要的是加強訓練,讓訓練落實到每一天。
一、做好三年規(guī)劃,使訓練具有序列性
目前的教材,雖然是一綱多本,但就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來說,無論哪一個版本都存在不足,都是實行單元教學,或是朗讀,或是朗誦,或是演講,或是辯論,口語交際的訓練難以貫穿到每一天。給人的感覺似乎組織幾次這樣的活動,活動前教師指導一下,就可以達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殊不知,這無異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真正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沒有很大幫助。
語文新課標說:“口語交際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如自信心、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庇纱藖砜?中學生的口語交際教學重點不在于給學生傳授口語交際知識,而在于提高他們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出發(f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進行優(yōu)化整合,做好三年的教學訓練規(guī)劃,把口語交際教學的內容及訓練重點分解到各個時段甚至每一天,讓學生每一天都有訓練的機會。
從時間安排來講,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早讀課(或午讀),除此之外,許多教師還開展了課前語文活動。如能把這些時間安排好,做到持之以恒,有的放矢,那么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也就有了時間的保障。
在有了時間的保障之后,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安排,避免放羊式的教學訓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口語交際教學目標的規(guī)定是:“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樹立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tài)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薄白⒁饪谡Z的特點,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借助語調和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薄皩W會演講,做到觀點鮮明,材料充分、生動,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個性和風度。在討論或辯論中積極主動地發(fā)言,恰當地應對和辯駁。朗誦文學作品,能準確把握作品內容,傳達作品的思想內涵和感情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教材中安排的教學內容包括朗誦、演講、討論、辯論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內容他們在小學或初中階段基本接觸過,但缺乏訓練,有部分同學的口語交際的膽量還相當小,水平還很低,另外,口語交際能力也不僅僅是這幾方面的能力。
基于上面的分析,筆者認為應形成如下訓練序列:
(一)心理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儀態(tài)大方,站在講臺上有一種自信的表現。(二)朗誦能力訓練。掌握朗誦基本要領,讀出感情色彩,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三)脫稿發(fā)言訓練。能脫離講稿發(fā)言,流暢地表述觀點,自然地把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四)演講能力訓練。掌握演講的基本要領,借助語氣和語調、表情和手勢,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五)說話得體訓練。能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目的,恰當地進行表達。(六)即興發(fā)言能力訓練。快速組織語言,明確表達觀點,說話得體。(七)辯論能力訓練。掌握辯論的基本要領,明確表達觀點,敏捷而恰當地應對和辯駁。(八)主持能力訓練。掌握主持節(jié)目或會議的的基本要領,做到儀態(tài)大方,有親和力,較好地駕馭場面。
二、拓寬訓練渠道,注重實踐性
中學生的口語交際教學不在于傳授口語交際知識,而在于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拓寬訓練渠道,注重實踐性。
但在目前的情形下,教學時間有限,該如何讓學生實踐呢?筆者認為首先是教師要提高認識,搞好口語交際教學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也可以提高當前一線教師最關注的高考成績;其次是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充分利用早讀課(或午讀),加強指導,提高早讀課(或午讀)的質量。每個學校都有早讀課(或午讀),這是很好的訓練機會,然而目前早讀課的質量卻不盡如人意。許多教師只是從應試出發(fā),把早讀課當作背誦課,對朗讀或朗誦缺乏基本的指導,結果時間花了,學生的朗讀或朗誦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端正認識,加強“讀”的指導,把早讀課變成訓練學生朗讀或朗誦能力的時間。
(二)開展簡單的課前口語活動。開展這樣的活動有一個層次性問題,首先在于訓練學生的膽量,使其在大庭廣眾之中,做到儀態(tài)大方,表述清楚;其次是掌握朗誦、演講、即興發(fā)言等的基本要領;再次是根據不同的目的和場合做到語言得體。
(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適時開展辯論活動。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探究活動。既然有探究,那么在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中就會出現不同的意見,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適時地讓學生開展討論,展開辯論,做到一舉多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探究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讓學生的辯論能力得到了訓練。
(四)安排活動,讓其展露才華。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水平慢慢提高,此時應該給他們安排活動,如開展班或年級或學校的朗誦、演講、辯論比賽,或者根據學校其他部門(學生工作處、團委、學生會等)的工作安排,結合實際情況,讓學生開展演講、辯論等活動,讓他們主持節(jié)目或會議,使他們的才華有展示的機會,也可滿足其表現欲。
三、貼近學生生活,增強訓練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必須抓住中學生好奇、喜歡新鮮、有表現欲的心理特征,無論是形式的安排,還是內容的安排,都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其參與的欲望。比如形式上既可安排演講、辯論比賽,又可安排學生進行模擬訪談、采訪先進人物等;在開展演講、辯論比賽時,可安排學生做主持,安排學生進行總結點評等。內容的選定應讓學生感興趣,讓學生有話說,如演講訓練可提供“中學生早戀之我見”“中學生過分追星誰之過”“不同地域和習慣的同學應該如何相處”等題目;辯論可安排“青春偶像崇拜利大于弊/青春偶像崇拜弊大于利”“艾滋病是醫(yī)學問題/艾滋病是社會問題”等題目。在課前三分鐘的口語活動中,教師可以設定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情境,如“在高三畢業(yè)典禮上,你作為學生代表,請發(fā)表簡短講話”“學校舉行中秋聯歡活動,你作為主持人,請說一段開場白”“在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登高活動中,作為組織者,請你為老人們說一番話”等等。學生有了興趣,教師在組織訓練的時候就可以事半功倍。
四、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增強訓練效果
在新課程背景下,應加強教學有效性研究。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最少的時間來獲得最大的收獲。在進行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優(yōu)化整合語文教學中各個板塊的內容,做到一舉多得。
(一)與語言積累及運用的訓練相結合
目前的高考試題,其中一個板塊就是語言文字運用,如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然而學生積累的詞語(熟語)卻有限,為此在課前三分鐘口語活動中,剛開始時可以要求學生在講臺上講一個成語故事,一方面訓練其說話的膽量及說話的流暢性和生動性,另一方面又可以加強成語積累及應用的訓練。又如2006年普通高考福建考題中有這樣一道題:“今年4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回到福建祭祖,請你以福建學子的身份寫一段真切自然、簡潔得體的歡迎辭。”類似這樣的題目,近幾年有很多,對此,教師可以設定各種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既訓練其語言表達準確、鮮明、生動、簡明、連貫、得體,又加強了備戰(zhàn)高考的訓練,做到備考與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兩不誤。
(二)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學生的課外閱讀越來越成為問題,因此在課前三分鐘口語活動中,可以讓學生介紹一本書(或一篇文章),這樣既訓練學生說話膽量、儀態(tài)、語速、聲量等,又推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加強了課外閱讀的積累。
(三)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要求說話者不看講稿而能夠自然流暢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對此,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可以跟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在課前口語活動中,讓學生描述一個場景,說明一個事物或闡明一個觀點。這樣既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流暢性和生動性等,又訓練其思維能力和口頭作文的能力。
(四)與閱讀教學相結合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發(fā)揚教學民主,讓學生有發(fā)言的機會,許多教師也開始這樣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回答,這其實與即興發(fā)言相類似,教師如果把握得好,既可以解決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又可訓練學生即興發(fā)言的能力。
(五)與古代詩詞教學相結合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痛。古詩詞反映的生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對于古詩詞,學生感到最痛苦的就是讀不懂,因此要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多接觸。在課前口語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介紹一首沒有學過的古詩詞,這既可以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又可以讓學生每天都與古詩詞接觸,這樣堅持下來,按兩個學期計算,學生就可以多接觸一百多首古詩詞。
總之,讓學生能說會道是語文教師的教學理想之一,學生能說會道是語文教學有效的一個表現。要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能說會道,這有賴于訓練。要做到有效訓練,就必須制定周詳的計劃,形成訓練序列,讓訓練落實到每一天。
(梁建國 廣東省韶關市廣東北江中學5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