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慧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初步欣賞能力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怎樣設計好欣賞教學步驟、優(yōu)化課堂教學呢?本文根據(jù)個人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認識和體會。
一導。即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主要以故事、謎語、圖畫、導語等形式引入新課,可以直接引入課題或總結概括歌曲內容,或引入情趣,以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如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歌》時,首先介紹歌曲產生的背景田漢在什么情況下作的詞,聶耳怎樣譜曲;在介紹歌曲在革命戰(zhàn)爭中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最后講解歌曲在新中國建設中仍然激勵我們奮勇向前,揭示歌曲的主題。
二聽。聽是欣賞教學最關鍵的一步,它貫穿于音樂課的始終。聽錄音機、聽范唱,每聽一次都要讓學生帶一兩個問題去思考,并且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深入,達到教學目的。如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錄音前,首先提出問題:你在什么地方聽到過《國歌》?每當聽到《國歌》時你的心情怎樣?曲中連續(xù)出現(xiàn)三個“起來,起來,起來”,給你的感覺是怎樣的?你能用線條或圖形表示出來嗎?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豐富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情緒。也就是說,“聽”可以增強學生欣賞的目的性,讓小學生進一步感知旋律,熟悉歌曲。
三唱。即練唱歌(樂)曲主題旋律,是學生體會音樂情緒很重要的一步。通過練唱主題旋律,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親身體驗歌(樂)曲的情緒。如欣賞管弦樂曲《童年》,在學生初步欣賞樂曲之后,我用投影片出示了樂曲的主題動機和主題旋律,讓學生練唱,體會其情緒,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悲傷的情緒。結合導入新課時的故事,使學生對情緒的感受更為深切,最后,我結合作品主人公——海霞苦難的生活,對學生進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教育及國情教育,使學生的思想素質在新、舊社會的對比認識中得到升華。
四復聽。這是個感受歌(樂)曲情緒的升華。是體會歌(樂)曲表現(xiàn)力的關鍵。在以上幾步中學生對歌(樂)曲的情緒有了初步的體驗,通過復聽,可讓學生再次感受或體驗歌(樂)曲情緒,讓學生體驗歌曲是通過怎樣的形式表現(xiàn)情緒的。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理解音樂語言,體會音樂的表現(xiàn)力。如在初步欣賞完管弦樂曲《童年》后,我就讓學生分段復聽,感受作品中運用不同樂器的表現(xiàn)力和主題在不同調性、調試上的重復與發(fā)展,對表現(xiàn)音樂的環(huán)境、氣氛和情緒的作用;學生在欣賞中理解了音樂語言,體會出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五討論。經過了導、聽、唱、復聽,學生對歌(樂)曲有了較深刻的感受,但如果要把對歌(樂)曲的理解、鑒賞能力化為己有,還要通過討論,把學生內心的體會溢于言表,讓學生從理性上理解歌(樂)曲的豐富表現(xiàn)力和思想內容,從而達到理性欣賞的高度。如在復聽管弦樂曲《童年》之后,我就讓學生分組討論:這首歌曲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浪花、風浪以及漁霸的兇殘的?它都通過什么方法、形式表現(xiàn)出悲傷的情緒?通過學生積極熱烈的討論,學生學會了分析,明確了怎樣表現(xiàn)歌(樂)曲的藝術美,進而明確了表達自己心聲的方法,真正達到了理性欣賞。
總之,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好教學步驟,鼓勵學生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遨游,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qū)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