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秋菊
摘要: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探討本學科自身規(guī)律以外,還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教會學生思維。而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藝術(shù)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提問是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恰當?shù)奶釂枺瑢τ跍蚀_了解教育對象,開發(fā)學生智力,啟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都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語文課堂 課堂教學 課堂提問 提問藝術(shù)
語文課堂的提問藝術(shù),是一項隨語文教學活動發(fā)生就存在的教學技能藝術(shù),這一領域的研究對語文教學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提問能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啟下、啟發(fā)思維和調(diào)節(jié)氣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成為聯(lián)系師生思維活動的紐帶,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課堂提問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探究與素質(zhì)教育相適應的課堂提問藝術(shù),促使全體學生全面、主動地發(fā)展,顯得更加重要。
一、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一些誤區(qū)
然而,在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在實施課堂提問時并未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發(fā)揮,進入了誤區(qū)。
主要表現(xiàn)在:(1)陷入空洞浮泛的誤區(qū),使學生茫然失措。問題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學生茫然失措,導致提問后的"冷場"和"卡殼",達不到提問的目的。(2)陷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使學生厭倦抗拒。賣弄花槍,玩花拳繡腿是教學之大忌。有人為嘩眾取寵,表現(xiàn)其改革精神,把課堂搞得分外熱鬧,但不講求實效,這樣的課堂提問,只能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甚至抗拒,因為它無助于認識的深化。(3)陷入浮光掠影的誤區(qū),使學生淺嘗輒止。這樣的問題浮光掠影,學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來。一問一答,似乎體現(xiàn)了提問教學法,其實這樣的發(fā)問不僅沒有必要,反而有害,導致學生不探究問題實質(zhì),淺嘗輒止,長此以往,就會出現(xiàn)思維萎縮。(4)陷入單調(diào)直露的誤碼區(qū),使學生思維僵化。這些提問的共同點就是過于單調(diào)直露,不給學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拋出一個個知識點,激不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容易使學生思維僵化。(5)陷入惟我獨尊的誤區(qū),剝奪學生的逆向思維,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千方百計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回答。如果學生的回答偏離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聲斷喝,要么置之不理,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6)提問思考時間過短,學生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教師就讓學生回答。
二、課堂提問的新視角
針對上述種種現(xiàn)象,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機制和教師駕馭課堂、教材的能力,確是當前語文教研的重要課題。下面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的一些新思維、新做法,以求“拋磚引玉”:
1.課堂提問重精。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高標準要求:課堂提問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shù)性。那么“精問”就指教師注重提問的科學性和藝術(shù)性的結(jié)合,精心設計和提煉一些富有啟發(fā)性、情感性、變通性、挑戰(zhàn)性,富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方向,擴大思考范圍,提高思考層次。沒有思考價值的“淺問題”不提,問題太淺,表面上學生對答如流,實際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樣若是問題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望“問”興嘆。也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如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的中心句是: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根據(jù)這個句子設問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課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作者為什么要多次強調(diào)這句話?通過這幾個問題的探討,學生能準確地把握雨來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深刻體會出作者的意圖:即表現(xiàn)雨來是一個愛國的小英雄。這樣以“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睘楹诵模瑢訉舆f進,不僅使學生對“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钡睦斫膺_到全面準確,而且對課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shù)。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如何才能使提問“精煉”呢?我想教師只有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認識結(jié)構(gòu),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巧妙使用,才能在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讓課堂風生水起!
2.課堂提問重度。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教師所提的問題應符合學生實際的認識水平和想象能力?!秾W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課堂提問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層次中選擇最佳切入點。
首先要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結(jié)合具體課文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置問題,其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維量,而不能是簡簡單單的用“是”、“對”、或“不是”、“不對”來回答的問題,因為只問“是”“非”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衡量學生的知識質(zhì)量都是不利的,在“是”與“非”的判斷中必然有僥幸答對的,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存在有僥幸答對的心理,養(yǎng)成不愿積極思考的不良習慣。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河北省涿州市豆莊學校)
參考文獻:
1.鄭曉龍:《“問”的問題》,《中學語文教學》,2005年第8期。
2.張良田:《語文教育研究需要一種大氣與沉穩(wěn)》,《中學語文教學》,2005年第10期。
3.周良順,韓杰:《課堂提問要“精、巧、活、深”》,《山東教育》,2000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