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青澤
文章編號:1672-5913(2009)06-0069-02
摘要: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要針對課程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兼顧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本文介紹了在教學中依據(jù)建構主義理論采用的“案例教學法”,實踐證明其教改實踐不僅有明顯的教學效果,并且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關鍵詞:圖像處理;課程教學;案例教學法;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圖像處理課程作為一門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在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中開課面比較廣,是平面設計、動漫制作、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印刷出版等多個專業(yè)的必修課。它是以講授計算機圖像編輯軟件為主要內(nèi)容的新媒體技術,要求學生掌握用計算機進行圖像處理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形成處理圖像的基本能力。由于該課程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因此在課程大綱的制定和教學方法上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
1根據(jù)高職學生和課程特點,制定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大綱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并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廣告制作、網(wǎng)頁制作、動畫制作、動漫制作、印刷出版、服裝設計等領域。過去這些設計工作必須由美術功底深厚的設計師來完成,而現(xiàn)在的設計工作不一定需要多么高的美術功底,只要有優(yōu)秀的創(chuàng)意,良好的藝術鑒賞能力,以及熟練掌握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完成工作了。因為圖像處理軟件已經(jīng)給用戶準備了大量的素材,軟件的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能夠較好地模仿手工繪畫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這就為普通用戶從事藝術設計和制作提供了條件,這也正好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作為高職學生本身,對于圖像處理這門技術不是去搞研究,也不是去搞開發(fā),而是做應用。
目前高職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偏重理論上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理論課時占用多,結果教學內(nèi)容繁雜,重點不突出。教師在課堂上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理論知識的講述上,偏離了能力培養(yǎng)的主線,而學生學習起來也無從下手。
因此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要針對課程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兼顧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對于理論教學部分,應根據(jù)課程和學生特點有重點地設置課程內(nèi)容。比如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開設的圖像處理課程,可以先用8%的理論課程講解平面、色彩、創(chuàng)意等基礎知識。再用85%的理論課講解目前市場上最流行的、實用最廣泛的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的操作方法和應用技巧,突出核心技術及圖像處理的先進理念。最后用7%的理論課讓學生了解Coredraw、Illustrator、Painter等常用軟件的知識。
對于實踐教學部分,要突出能力培養(yǎng)的主線。通過調(diào)整教學大綱要保證實踐課時不少于理論課時,同時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課程大作業(yè))實驗和課程實訓。驗證性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在理論教學后能馬上進行實踐操作,這樣既鞏固了理論知識,有很好的鍛煉了動手能力。綜合實驗(課程大作業(yè))一般在理論課結束時同期完成,主要是讓學生在分節(jié)實驗中形成的能力點綜合起來子,形成圖像處理的綜合能力。課程實訓則是以行業(yè)標準要求學生,讓其形成職業(yè)能力。
對于教學效果檢驗部分,這針對實踐性強的特點,采用上機考試替代傳統(tǒng)的筆試。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專業(yè)資格認證和專業(yè)水平認證,用社會上公信力強的專業(yè)認證考試來進行課程的考試替換。
2依據(jù)建構主義理論采用“案例教學法”,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教學法是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的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它以實際的教學案例為對象,先由教師對案例進行展示、分析,然后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協(xié)作、探討完成案例,最終來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構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更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計算機圖像處理這門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構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基本階段。
2.1案例的設計
案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案例為驅動的教學方法。其教學模式以案例為中心,圍繞案例的完成來組織課堂教學。因此案例的創(chuàng)設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科學的案例,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和鍛煉,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粗制濫造的案例,則讓學生如墜云中,找不到成功的道路,所以在創(chuàng)設案例時,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1) 設計案例要緊扣教學大綱,正確理解案例和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
教學大綱規(guī)定了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nèi)容、課時安排等,把教學大綱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合到一個個具體的案例中去,才能讓學生在完成這些具體案例的過程中,掌握案例中蘊含的知識點。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的要求,是案例設計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案例是教學目標的具體化,通過具體的案例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在確定總體目標后,再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通過這些案例來體現(xiàn)總的學習目標,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是設計案例的最基本的原則。計算機圖像處理課程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符合這一基本原則。
(2) 設計案例要針對學生,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
設計案例要瞄準完成案例的主體——學生,要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中的情感需求。設計案例時一定要注意案例的可操作性,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應當是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的果子。案例的形式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必須來源于學生身邊鮮活的實例,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如:教師節(jié)即將到來,安排學生用Photoshop制作《賀卡》來祝賀老師的節(jié)日;在元旦來臨時,安排學生用Photoshop的綜合知識制作一份精美的《月歷》、《年歷》等。
(3) 設計案例的難度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一定的梯度。
比如在Photoshop選區(qū)的編輯與創(chuàng)建技術中要體現(xiàn)出運用選擇工具、菜單命令、快速蒙版、路徑、圖層蒙版、通道等手段進行處理的漸進性。
(4) 案例要有一定技術前瞻性,能體現(xiàn)技術的發(fā)展趨勢。通過最新的一些案例,可以適時補充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應用技術,擴充教學內(nèi)容的信息量。
例如可以增加利用3DS MAX軟件進行圖像處理方面的案例,把原來僅用Photoshop軟件處理二維靜態(tài)圖像擴大到處理三維動態(tài)圖像,滿足學生對立體、動態(tài)圖像處理的需要。
2.2案例的完成
案例完成一般是四個過程:案例呈現(xiàn)——方法探索——教師示范——完成案例。首先把案例通過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白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接著采取相互討論的形式,教師通過誘導啟發(fā)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圍繞課堂的難點和重點做簡單的示范;最后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布置的案例,教師巡回檢查、提示、輔導,對學生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作必要的講解或提示。
計算機圖像處理所涉及的概念和名詞比較多,同時有很多知識點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概念性和原理性,需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計算機圖像處理是一門靈活性很強的課程,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老師絕不可簡單呆板地給學生講解幾個案例就了事,而是應該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活學活用,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2.3案例的展示評價
案例展示評價包括: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作品展示三種常見的方式。根據(jù)案例的特點,通過學生互評推薦,教師的點評總結。對選中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可通過投影、教學系統(tǒng)轉播、教學網(wǎng)、校園網(wǎng)等平臺展示。
實踐證明,明確高職學生課程的特點,依據(jù)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制定教學大綱,采用“案例教學法”, 不僅能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處理圖像的水平,而且能從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與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的良好品質(zhì)。
參考文獻:
[1] 周建國,呂娜. Photoshop cs圖像處理一冊通[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2] 鄭金洲. 案例教學指南[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陳琦,張建偉. 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