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芹
一、主題內(nèi)涵
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而只是“其一”。教學發(fā)展具有無限可能性,英語教學過程中充滿了未知的可能,再高明的教師也不可能近乎完美、滴水不漏地事先想好課堂上的所有內(nèi)容,所以經(jīng)常會有與課前預設(shè)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偶發(fā)事件發(fā)生。由于偶發(fā)事件具有偶然性、突變性、多樣性和不易控制等特點,很多老師都對此感到非常擔心。作為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在上課時被突如其來的偶發(fā)事件打斷,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面對偶發(fā)事件,我們有時掃興,有時惱火,有時束手無策,有時則習以為常。
偶發(fā)事件,更多時候是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性因素,甚至成為個別教師教學心理中的陰影。其實,偶發(fā)事件看似與教學目標無關(guān),或是會影響課堂教學,但只要教師處理得當,因勢利導、以變應變,并加以恰當運用,不但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還可以將之轉(zhuǎn)化為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資源,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
二、案例描述與評析
上課開始后,一切都如同預料的那樣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地閱讀課文Satisfaction Guaranteed,筆者把手背在后面邊看學生是否還有問題,邊思考該怎樣進行這個討論,以及怎樣才能讓他們參與到討論中來,使他們有話可說。這時,筆者看見班里的一個學生迅速把一本小書收到了抽屜里面,盡管他收得很快,筆者還是看見了,那是一本時下在學生中很流行的漫畫書——《機器貓》(又名《哆啦A夢》)!這名學生是個有名的英語“困難戶”,他其他學科都還不錯,就是英語總也學不好,平時也沒少找他談話,并對他進行過多次課余輔導,但仍不見有明顯的進步。因此,筆者對此十分生氣,本準備把他叫起來教訓一番,但很快便冷靜了下來,并想了一個較好的辦法:
“After reading the text, we know that Tony is a perfect robot, he can help you to solve many questions you will meet in your life. 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like him?”學生們回答“no! ”這使筆者感到很吃驚,聯(lián)想到剛才那位學生看的書,筆者馬上問道:“what kind of robot do you want to have?”這時,教室里炸開了鍋,什么樣的回答都有,“哆啦A夢、變形金剛、飛天小女警,等等?!逼渲?,說哆啦A夢的學生最多,于是,筆者就把剛才那個“釘子戶”叫了起來,問道:“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like哆啦A夢?”他回答道:“Of course!” “can you tell me the reason?” “Because he is very lovely and when I have some difficulties he will help me.”他的回答讓筆者很吃驚,平時上英語課很沉悶甚至一言不發(fā)的他居然可以回答得這么好!“Great!”筆者立即表揚了他,并馬上問道:“Do you have any books about this robot?”他遲疑了一下,還是把抽屜中的那本《機器貓》拿了出來,然后把頭低下了。
筆者拿起這本書,發(fā)現(xiàn)書上有一個大大的藍色哆啦A夢,然后把這本書展示給同學們看,并說道:“As we all know, 哆啦A夢 is a lovely robot.He can do many things for us. And most of us like him very much.If you have a chance to design a robot, what kind of robot will you build?”這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地開始討論起來,那位學困生也加入到討論中。
討論結(jié)束后,筆者再一次叫他,他說道:“I want to design a robot,who has a circle head without hair, a circle body, two round palms of the hand without fingernail. He must be different from other robots. Because he is not just a machine, he also have (has)space of thinking and emotion (emotions). He can make people feel satisfaction when the people need to help or call for help.”當他回答完畢,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下課鈴聲也在這一刻響起。
當天下課以后,筆者沒有去找這位同學談話。但沒想到的是,第二天早上,一到辦公室就發(fā)現(xiàn)桌上有一張卡片。上面寫道:“敬愛的胡老師:對不起,我知道我在上課的時候看漫畫書是不對的!我以后再也不看了。還有就是我會好好學英語的!”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時,筆者很慶幸當時自己的冷靜,如果按開始的想法處理,真不知道事后會發(fā)生什么。
三、教學反思與分析
其實,在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隨時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偶發(fā)事件,這些偶然性事情的發(fā)生,使教師難以按教案設(shè)計的步驟教學。有些教師在出現(xiàn)教學意外后不知所措,自己心中沒底,索性就亂講一氣,這樣只會使學生失去對老師的信任,并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其學習興趣,使教學意外直接轉(zhuǎn)化為教學事故。而事實上,說不定這些節(jié)外生枝的問題和活動的價值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它可能就是枝外生花疏影橫斜,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利用好了不僅能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還能提高教學效率。
因此,怎樣面對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怎樣使結(jié)果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這不僅需要教師一貫的素養(yǎng),還需要 “教學靈感”。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使教師與學生零距離地交流知識和情感,還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機智應變、富于挑戰(zhàn)的多彩空間。而要想在這個空間里靈活馳騁、自由揚鞭,則需要授課者具有機敏的頭腦和應變的技巧。教學機智,就是一個成功的授課者的法寶,只要靈活地加以應用,整個授課的空間就會在無形中得到延展。也許一個靈光閃現(xiàn)就會開啟無數(shù)智慧的頭腦;也許一個妙手偶得就能點亮無數(shù)雙閃亮的眼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
其次,教師要有豐富的學識做后盾。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起碼要精通本科知識,要不斷鉆研,以不斷增強對該學科的認識。此外,對于不是本科的知識也應該懂得,教書與育人是無法分開的,所以尤其是心理學,如輔導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更是教師們務必涉獵的范疇。教育是一門教人育德的藝術(shù),如果不了解孩子,包括他的思維、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等,就談不上教育。
有了這樣的思想準備,課堂上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成因素,我們就能泰然面對,并加以智慧地推進。正如布魯姆所說,“沒有預料不到的結(jié)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shù)了?!苯處熞妹翡J的眼光,果斷地放棄預設(shè)的教學程序,做到冷靜對待,巧抓生成契機,以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留住沒有預約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孟兆山.沒有預設(shè)的生成[J].內(nèi)蒙古教育,2005,(8).
[2]方云凱.談課堂教學中的“非預設(shè)生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5,(2).
[3]焦肖燕.直面課堂中非預設(shè)生成——化尷尬為精彩[J].化學教學,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