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斌
學生學習英語,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對待學生們出現(xiàn)的錯誤既不能每錯必糾,也不能放任自流。如果過分地糾錯,很容易挫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果放任不管,他們又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理解了本沒有理解的知識,以致出口就錯。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分清主次錯誤,選擇適當?shù)募m錯時機與場合,并采取妥當?shù)姆椒ā?/p>
★暫時不予糾錯
學生自由交談,連續(xù)地回答問題,朗讀課文而出現(xiàn)語音語法錯誤時,教師不宜立刻糾正。因為此時師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傳遞信息上而不是集中在語言形式上。同時,學生需要一種不間斷的語境進行交際,更需要老師的鼓勵。如果此時打斷學生的思路,就會影響其表達的流暢性;天生較靦腆的內(nèi)向的學生就不敢繼續(xù)說下去。在學生表達完畢后,教師可以自己糾正,也可以讓其他同學幫助糾正,以此驗證其他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認真聽講。
★不要當眾糾錯
有些學生常為發(fā)音不準或口語不流利而缺乏自信,由于虛榮心的驅(qū)使,他們害怕在眾同學面前“丟面子”而不敢開口。因此,即使他們說錯了,老師最好也不要當眾糾正。例如,有的學生把“wedding ceremony”(儀式)這個詞誤寫成“cemetery”(墳墓,墓地),(信息)“message”誤寫成“massage”(按摩),“father”(父親)誤寫成“farther”(較遠),(嘴)“mouth”誤寫成“mouse”(老鼠),(市長)“mayor”誤寫成“major”(長者),(海洛因)“heroin”誤寫成“heroine”(女英雄),(墳墓)“tomb”誤寫成“womb”(子宮),(高度)“altitude”誤寫成“attitude”(態(tài)度)。老師應該等到下課之后,再找學生進行個別糾正,這樣不會使他們在眾同學面前難堪,同時又達到了糾正錯誤的目的。
★立即糾錯
當學生連續(xù)表達時不宜立馬打斷糾錯,但是,在以語法訓練為目的的句型操練或單項聽力訓練時應立即糾錯。譬如:
1.It is known,that the earth is round. ( × )
2.It is well-known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 √ )
3.As we all know,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 √ )
4.As is known to all,China is in the east of Asia.( √ )
對表達正確的同學給予充分的表揚與鼓勵,對表達錯誤的同學應該立刻加以指正,以達到強化語法訓練的目的。
假如是聽力訓練,聽力訓練之后應當馬上說明對錯的理由,并幫助學生們查找出現(xiàn)失誤的原因;并且要求學生重復聽一到兩次,如果還是聽不明白,不妨要求他們?yōu)g覽一遍聽力內(nèi)容,以驗證究竟那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與此同時,還應要求他們看清命題人的思路。
★讓學生自己糾正錯誤
學生在做書面作業(yè)時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檢查,但是依然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而筆者在批改學生的作業(yè)過程中,用紅筆標出學生能看明白的符號。例如,拼寫錯誤用Sp.(spelling)代替;用T(tense)代表時態(tài)錯誤;用C(collocation)代表固定搭配出現(xiàn)錯誤;用Pu.(punctuation)代表標點符號出現(xiàn)錯誤……然后讓學生們自己進行糾正,在下次作業(yè)批改時檢查上一次作業(yè)中學生們對于錯誤的訂正情況。這樣做能使學生們對所犯的錯誤有更深刻、更清醒的認識,同時也能促使他們養(yǎng)成自覺監(jiān)督自己少犯錯誤的良好習慣。那種幫學生改正所有錯誤
的的做法只能是吃力不討好,還會助長學生們的依賴心理,對學習極為不利。
★讓學生相互糾正錯誤
在批閱學生作文時,常常會遇到一些低級的錯誤,如將writing拼成writting;將spoke寫成speaked;將strict寫成strick;而government卻少寫“n”,等等,這類錯誤學生一點就悟,可往往是在別人指出之后才捶胸頓足。學生總是先入為主地認為自己的書寫是正確的,檢查時帶著這種潛意識是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的筆誤的。對于這類錯誤最好要求學生們在上交之前進行相互批改。這樣做,每個人既是學生又是老師,這種雙重角色的扮演能使學生在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實踐中漸漸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習慣,從而減少和避免不該出現(xiàn)的失誤。
糾錯是一種藝術,教師要把握好“度”。要本著友善的原則幫助學生提高,而不是讓他們產(chǎn)生反感和出現(xiàn)不合作的心理。
★糾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換位思考”,要把學生當成很“幼稚”的成人、親人,如果拿成人的標準要求學生,就會覺得“犯這么低級甚至荒唐的錯誤真是不可理喻的”。
2.不要情緒性放大學生的錯誤,這樣會讓犯錯誤的學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會使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師生雙邊關系的和諧,達不到糾正錯誤的效果。
3.要讓學生覺得什么錯誤都能改正、變好,千萬不要打擊和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樣樣都不行,這種心理上的挫傷往往會毀掉他們的一生。
4.學生是在犯錯、認錯、知錯、改錯、再犯錯,再反復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教育需要教師的耐心和等待,要在觀察中鼓勵,在鼓勵中提醒,在提醒中反復,在反復中成長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