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紅
[關鍵詞]語文課 課堂教學 角色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設計和創(chuàng)造適宜的教學情境,是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翅膀飛向自由王國的必要手段。課堂首先要有民主、自由、寬松、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才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但僅停留在這一步是不夠的,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要向橫向和縱向拓寬,有經(jīng)驗的老師會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校園文化、多媒體設備等開拓學生的思維廣度,幫助他們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建立新舊知識聯(lián)系;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更善于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引領學生的想象力向未知領域飛越。
教師的評價反饋應是啟迪課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課堂中,教師絕不僅僅是課堂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而應在恰當評價學生發(fā)言的同時適時點撥,促進課堂學習新的亮點的生成。某老師執(zhí)教的“只有一個地球”,課文文句十分淺顯,可以說既無生詞,也無難句,但老師在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提了一個頗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讀了本文,你感覺滋味如何?”這是個很感性的問題,既無標準答案,也不太難回答。果然,學生很快有了自己的“滋味”,一句,兩句,片言只語,有些答案也很到位。一般處理是老師擇取自己中意的答案歸納小結(jié)一下,就完事了。但該老師沒有停步,一方面逐句修改完善同學們的答案,使之添枝加葉、血肉豐滿,成為通順優(yōu)美的語句;一方面又鼓勵學生上黑板“發(fā)表出版”思維的成果,使之變成明白的文字,這時就又暴露了一些語言文字問題,該老師再逐句評改。與此同時,他還把學生的回答暗暗構(gòu)思成一篇散文,在評改完所有語句之后,三勾兩畫,添添改改,竟將學生零散的片言只語合成了一篇基本通順的散文,真令人拍案叫絕!有很多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只作“是”或“否”的判斷,有時學生的回答明明很有展開的契機,卻輕易放過去了,太可惜了!
教師個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不妨偶而為之。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誠然不錯,但不少語文課堂,學生不會做主人,做不像主人,如現(xiàn)代文閱讀總是老一套:提三個問題,開始分組討論,亂嚷嚷的沒有結(jié)果,老師叫幾個尖子一答了事。這種課,看著熱鬧,但真正的學習效果卻大成問題。并不是說老師都要滿腹經(jīng)綸,講起課來滔滔不絕,學生只有記筆記聽講的份。但老師腹中無墨水,怎能奢望學生才華橫溢?語文教師應該有扎實的基本功、較寬的閱讀面,才可能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有些教師先天條件好,就下功夫練朗誦,范讀起來酣暢淋漓,怎不令人傾倒;有些教師潛心鉆研板書藝術,每上完一堂課就有一張精美的板書,總是令學生久久難忘。當然,教師不能以教代學,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不能代替學生學習,不能因為自己讀得好而不給學生讀的機會,這個度,相信教師會把握的。說到底,課堂教學活動是必須由師生雙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勞動,學生應該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質(zhì)疑討論;而教師絕不是旁觀者,愉快而高效的學習旅程來自于教師高超的設計組織,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能不斷引領學生走進豁然開朗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