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秋梅 李景軍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為了更好地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就必須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內(nèi)教學中去;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外校內(nèi)教學中去;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中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途徑
對大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如何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怎樣使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落到實處,收到實效?筆者認為,主要是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要科學設計教育內(nèi)容,對大學生深入淺出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入耳、入腦、入心。具體而言,應結合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內(nèi)教學中去、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外校內(nèi)教學中去、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中去。
一、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內(nèi)教學中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艱巨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主渠道。注重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系統(tǒng)的理論灌輸,可以引領大學生主流意識,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馬克思主義認為,通過灌輸使“無產(chǎn)階級獲得精神武器”,是無產(chǎn)階級實現(xiàn)解放的必然之途??即幕谂袏W地利社會民主黨的“新綱領草案”時說:“社會主義意識是一種從外面灌輸?shù)綗o產(chǎn)階級的階級斗爭中的東西,并不是一種從這個斗爭中自發(fā)產(chǎn)生出來的東西。”同理,對科學的、系統(tǒng)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把握、認知不可能通過自發(fā)的方式,而只能通過學習、教育的方式進行。因此,要讓大學生完整、準確地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必須完整、系統(tǒng)、準確地傳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全部內(nèi)容和基本精神,使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涵、原則等理論被大學生深刻地理解。
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課堂內(nèi)教學時,課堂內(nèi)教學可以采取以下三種形式:第一,教師進行主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教師在進行主講時,要對大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如在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中,使他們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的光榮使命感;在以愛國主義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中,使他們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價值;在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的公民道德教育中,使他們?nèi)娲_立“八榮八恥”的榮辱觀念,自覺地實現(xiàn)社會主義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在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中,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內(nèi)化為他們的基本素質,對大學生的全面素質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還要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其對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不應輕易回避或一帶而過,而是要緊密結合國際國內(nèi)形勢的新變化,緊密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的新情況,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實踐,緊密結合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和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新要求,進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加以正確有效地引導,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與判斷周圍所發(fā)生的事情,促進他們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思考與關注。第二,組織課堂活動。舉行適當?shù)恼n堂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增強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可以組織討論會、辯論賽、知識搶答賽以及演講賽等課堂教學活動,以增強其效果。有條件的高??梢赃m當時候還可邀請航天英模、救災英雄、奧運冠軍們作報告,用榜樣的力量感染他們、激勵他們、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振奮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第三,專題片教學。通過專題講授講解、理論學習、理論培訓、理論研討等形式,努力使社會主義榮辱觀內(nèi)容入耳、入腦、入心。
二、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外校內(nèi)教學中去
要提高社會主義榮辱觀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除了認真組織課堂內(nèi)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課堂外校內(nèi)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課堂外校內(nèi)教學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學校圖書資源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有利于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著作,并寫出讀書筆記,或是撰寫小論文,教師進行批閱,其成績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應到圖書館查閱書籍,并整理出書名目錄,方便學生借閱,如果條件允許,教師應編寫《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大學生讀本》,以方便學生進行學習。第二,利用校園網(wǎng)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學校網(wǎng)站建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專欄,設立著作選讀、學生留言、教師答疑等欄目。第三,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櫥窗等載體,向大學生宣傳“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宣傳報道先進典型,批評不良傾向和不良現(xiàn)象,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要以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yōu)化、美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化風尚,使學生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引導大學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惡丑,自覺抵制庸俗、低俗等不正之風,努力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第四,學校黨校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納入教學內(nèi)容,加強對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榮辱觀教育,使廣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成為學習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模范和榜樣,在大學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帶頭作用,促進全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中去
社會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中,除了理論教學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者還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體來講,應注意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進行社會實踐教學時,必須充分考慮到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因素。即在社會實踐教學基地的選擇,社會實踐教學的主題,社會實踐教學的組織等相關方面,應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nèi)容。如可與政府、企業(yè)、農(nóng)村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及多種經(jīng)營致富的農(nóng)村先進典型,邀請先進人物舉辦報告會、講座,組織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甚至通過創(chuàng)辦“紅色”網(wǎng)絡資源等多種實踐形式開展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樹立起堅定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通過組織大學生閱讀黨史人物傳記、參觀革命紀念館、祭掃烈士墓等實踐活動,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充分利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涌現(xiàn)的革命英烈和模范群體、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素材,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進取、不怕苦難、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系列讀書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廣泛開展“三下鄉(xiāng)”、“愛心活動”、“學雷風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實踐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使其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熏陶和感染,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指引下健康成長。把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堅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新一代。
第二,高校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教學時,要開展行之有效的實踐教育、體驗教育,形成教育機制,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導大學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大學生中大量的、即時的、經(jīng)常性的思想問題,是靠輔導員、班主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來解決的。當前,輔導員、班主任作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組織者和協(xié)調者,需要在以下方面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認真調查研究,深入系統(tǒng)地分析研究大學生思想狀況和特點;要認真深入學生,指導黨、團支部和班委會,搞好班級、宿舍公寓和年級工作;要認真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要認真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作好個別思想工作,特別是要開導、疏導、引導好大學生正確處理好適應環(huán)境、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擇業(yè)和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要認真為大學生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好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工作,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做好校園網(wǎng)和網(wǎng)絡道德建設工作,做好畢業(yè)生就業(yè)服務指導工作;要認真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溝通,密切學校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爭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良好配合,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自覺學習、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要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要善于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學典禮、畢業(yè)典禮和民族英雄紀念日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知榮辱、樹新風、做新人”的主題教育活動。
通過以上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反思和改變自我價值觀上的某些模糊認識,養(yǎng)成謙虛謹慎的品格和艱苦奮斗的作風;通過廣泛的實踐,使大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熏陶、認識得到升華、覺悟得到提高;通過實踐使大學生提高辨別現(xiàn)實生活中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樹立自身行為的價值取向;通過實踐,提升和強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客觀要求轉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工作者要通過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際踐行以及切實可行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評價方法,強化實踐教學,注重日??己?,努力使大學生真正做到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知行合一。
參考文獻:
[1]本書編輯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選讀[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社會主義榮辱觀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湘教通[2006]171號-83);吉首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重點資助課題(教通[2006]12號-1)理論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