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一、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涵義及表現(xiàn)
(一)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涵義
1974年,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職業(yè)倦怠這一概念,特指在助人行業(yè)中,個體的體力、精力、能力無法應對工作要求而產(chǎn)生的一種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而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助人。職業(yè),逐漸成為了職業(yè)倦怠的高發(fā)人群。教師職業(yè)倦怠是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期高水平的壓力體驗下而產(chǎn)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
(二)教師職業(yè)倦怠的表現(xiàn)
據(jù)有關調查研究表明,我國中小學教師面臨著較大的心理壓力,有92.7%的被調查中小學教師出現(xiàn)輕微的職業(yè)倦怠,58.8%的被調查中小學教師出現(xiàn)較嚴重職業(yè)倦怠,有23%的被調查中小學教師出現(xiàn)極為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其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具體來說,有以下三種典型的心理或行為表現(xiàn):
1情緒衰竭
處于職業(yè)倦怠狀態(tài)的教師常常表現(xiàn)出疲勞感,容忍度低,煩躁易怒,敏感緊張等。對教育教學工作喪失熱情和積極性,工作馬虎,對生活則冷漠、悲觀。
2去人格化
經(jīng)受職業(yè)倦怠的教師通常會逃避社會交往,以消極、麻木、否定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易于攻擊人。對同事常常無端猜疑,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減少接觸或拒絕接納學生,甚至遷怒學生或視學生為宣泄的對象。
3個人成就感降低
當教師感覺他們的職業(yè)所帶來的諸如金錢、學生贊同、社會認可等回報少之又少時,會開始覺得自己的工作不再值得去做,還傾向于自我貶損,將工作中的不成功歸咎于自己能力不足,因缺乏信心而失去工作動機,變得不思進取、厭學、厭教。
二、不良師生關系對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消極影響
師生關系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態(tài)度等。教育中的知識傳遞、情感陶冶、人格培養(yǎng)等一切隱性或者顯性影響,都是基于師生關系形成的。所以說,師生關系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相連。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師的工作效績,進而導致教師產(chǎn)生或高或低的個人成就感,是影響教師職業(yè)倦怠心理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健康發(fā)展,緩解教師職業(yè)倦怠,相反,不良的師生關系則會對教師職業(yè)倦怠產(chǎn)生消極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影響教育教學效果
在學校中,對學生的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來展開的,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促使學生形成社會道德觀、科學觀與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技術、藝術情感等各方面的素質。而師生關系影響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情況,所以會影響教育教學效果。具體到教學活動中來說,首先,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促使良好教學氛圍的形成,使學生產(chǎn)生輕松、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引起學生對教師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容易接受教師的要求,使得教學信息傳播暢通,信息反饋及時真實,有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梢?,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預期教育教學目標的關鍵。相反,如果師生關系緊張,學生對教師的教育就可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不滿、煩悶、厭惡、緊張、恐懼等消極態(tài)度和情緒體驗,甚至還可能為逃避教師而逃避學習。生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師生之間情感對立,相互持敵對的態(tài)度,這種狀態(tài)就會抑制大腦皮層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造成消極的影響,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身發(fā)展。而對于教師來說,這意味著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沒能完成工作任務,致使教師個人成就感降低,喪失信心,長期下去給教師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并逐步轉變?yōu)槁殬I(yè)倦怠。
(二)影響班級管理工作
班級管理是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課堂秩序、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安排以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制約班級管理的因素很多,但師生關系是最核心的。班級管理講究心理管理、情感管理、民主管理等等,因為管理說到底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過程,涉及到各種人際關系,而只有和諧相處、相互溝通,才能得到及時、理想的反饋,最終達到管理的目的。例如,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不可避免地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和獎懲,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彼此溝通,相互理解,那么老師表揚學生,學生會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學生會認為是愛護,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能起到激勵的作用,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如果是以師生間的和睦相處與和諧相通的感情作為解決問題的紐帶,會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相反,如果教師總是以權力和威嚴震服學生,則會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恐懼或抵觸情緒,將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老師表揚學生,學生認為是哄人,而老師批評學生,學生認為是整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成為了前進的障礙。這樣,最終的結果是班級秩序混亂,教育教學活動無法順利開展,教師一方面會厭惡和怪罪學生,疏離學生,對工作失去熱情,另一方面會質疑自己的能力,感到無助,形成工作壓力,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
(三)影響教師心理健康
生活其實是一個與他人不斷交往的過程,可以說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身心的健康。師生關系是學校環(huán)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也是教師個人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與學生相處占據(jù)了教師生活的絕大部分,對教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師從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享受到快樂,對生命有積極的體驗。以這樣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工作,自然有利于減輕教師工作的心理壓力和疲勞感,并增強教師的自我成就感,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與人交往的愉悅,甚至改善教師與同事、領導以及家人的關系。但是,如果師生關系不融洽,也會影響到教師的工作情緒和熱情,變得消極怠工,進而導致教師的其他人際關系惡化,生活質量下降,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痛苦的經(jīng)歷,感受不到工作的樂趣,體驗不到自身的價值,這些必然會嚴重危害教師的心理健康,使其產(chǎn)生職業(yè)倦怠感。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緩解教師職業(yè)倦怠
(一)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
不良的師生關系對教師倦怠有消極影響,相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會有利于教師的身心健康,緩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所謂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尊重和信任為前提,喚起學生對教師的敬重和愛戴,從而讓學生接受教師并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