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槐
【摘 要】網絡是當今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信息來源及交流平臺,教育工作、德育工作也應充分利用網絡及其資源,改進傳統(tǒng)的德育模式,構建新型的德育平臺,以適應新時期德育工作發(fā)展的要求。
【關鍵詞】網絡資源 新型 德育平臺
互聯(lián)網流行的今天,信息資源異常豐富,以互聯(lián)網為架構的交流、聯(lián)系方式繁多,如BBS(電子公告牌系統(tǒng))、QQ(網絡聊天)、E-MAIL(電子郵件)等,網絡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工作、學習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青少年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的現(xiàn)狀讓人擔憂
我們青少年學生可以說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而長大,他們從小就接觸了電腦和網絡,網絡給予他們更多的學習方式與途徑,但部分中小學生已沉迷于網絡其中,長時間地進行聊天、網絡游戲,甚至瀏覽色情不健康的網頁。早在1995年時候,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卡耐基梅隆大學就發(fā)表了一份題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色情市場》的調查報告。報告披露,在過去的18個月里,研究人員在國際互聯(lián)網中發(fā)現(xiàn)了91.7萬幅(件)色情圖片,小說,和影視片。平均每天約有1700多件色情信息被擴散到美國50個州的2000多個城市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現(xiàn)在肯定比那時多得多。網絡的有害方面已在不同程度影響著學生的學業(yè),甚至導致少部分學生荒廢了學業(yè),細嫩的身軀、身心地也正在受到無情的腐蝕。老師和家長們稱為“電子海洛因”,全國政協(xié)委員張海迪、徐文仆、孫金龍等知名人士也紛紛對此表示擔憂。
二、用好網絡資源,構建新型的德育平臺
作為青少年培養(yǎng)主要責任者——學校和教育工作者,我們是不能忽略和回避現(xiàn)實,是時候檢討和改進我們工作方法、方式、手段了,過去的傳統(tǒng)的面對面說教的德育工作模式已經不太適應出階段教育的需要了。網絡化、信息化的潮流已經形成,教育信息化也已經成為我們教育的主題之一,在知識、技能的教育方面,信息化、網絡化程度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可以說已是春風馬蹄輕了,但在德育方面還是蹣跚學步。
筆者認為,轉變傳統(tǒng)的面對面的說教和訓話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新型的德育平臺,是我們德育工作在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有效途徑。
1.利用網上圖、文、音頻、動畫、視頻等素材制作成德育教育課件
網上資源包括圖、文、音樂、動畫、視頻等,數(shù)量豐富,時效快。我們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制作成德育多媒體課件,包括交互性的課件,更能體現(xiàn)其生動性,特別多媒體課件,多種要素集于一體,特別是現(xiàn)在流行的網上動畫(多為FLASH制作),能夠生動地制作出具有豐富的動畫,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非常符合學生的感知心理,容易得到學生的接受。視頻片段多為最新、最及時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如今年的抗日勝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我國神舟六、七號發(fā)射成功,等等,這些在互聯(lián)網絡上有大量的圖文、動畫、視頻等信息,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配合我們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讓學生牢記歷史,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了解國家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利用網上即時交流進行德育教育
網上交流同樣的豐富多樣,包括有電子郵件(e-mail)、BBS、ICQ、騰訊QQ、語音對話、可視電話等,教師與學生過以上文字方式進行交流。眾所周知,德育教育少不了交流,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狀況,必須有雙方深入的交流,但有些學生不愿意面對面地與我們教師進行交流,至于寫信,特別是中等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對自己的文字水平已經夠自卑的了,讓他們寫信,是一百個不愿意。通過ICQ、騰訊QQ上的交流,學生可以與教師進行即時對話,也可以雙方互留話題。另外,學生非常熱衷于網上聊天,有些還涉及到黃色的內容,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能夠引進網上交流(談話)的方式,可以引開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一個自由、盡情地傾訴的天地,那么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會是如虎添翼。新型的交流方式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也可以給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3.利用網絡游戲,營造融洽的師生交流情景
網絡游戲經過幾年的發(fā)展,越來顯出其較突出的仿生、交互性、對抗性和競爭性,這些特點正好迎合德育教育工作的困難對象——特殊生。因為特殊生普遍在學習和日常操行方面較差,難以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贊同,但青少年好勝的心理又驅使他們尋找突破口,網絡游戲則是現(xiàn)行最佳的方式和途徑,所以不少學生沉迷于其中,荒廢了學業(yè),甚至危害到身心健康。網絡游戲對青少年來說是利小弊大,但不能生硬地壓制,最佳的方式應該是用積極的方式進行引導,包括指導學生選擇游戲的種類、時間的控制,有可能的話,老師可以參與學生進行小組游戲,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師生和諧、民主、協(xié)助的情景,變說教為民主的交流與輔助,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利用網上虛擬現(xiàn)實的技術,設置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在校生地德育教育在適當?shù)慕逃?、場所進行是最好不過的,但可能由于客觀的原因,如交通問題、經費問題,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干擾等原因,往往只能較少的機會得以外出,所以到現(xiàn)場的機會較少,如能夠用網上虛擬現(xiàn)實的技術,設置情景進行德育教育則情況將有極大改觀。網上虛擬技術有機地結合了因特網技術、網絡虛擬現(xiàn)實技術,老師和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而進入和點擊,登陸者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雖然此項技術目前更多的是用于理工學科如物理實驗方面,隨著技術的完善,將在德育方面會大有作為。目前,我們也可以用接近現(xiàn)實的虛擬技術——全景環(huán)視技術,亦稱360°全景環(huán)視技術,或稱基于圖像處理的panorama(全景攝影技術,就是把相機環(huán)繞360°拍攝一組照片拼接成一個全景圖像,用一個專用的播放軟件在因特網上顯示)。教師和學生控制鼠標按環(huán)視的方向,好像在一個窗口前瀏覽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為德育教育創(chuàng)設較為接近現(xiàn)實的情景,如網上可游北京故宮、長城,網上參觀博物館、太空館等,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教育等,都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5.制作德育網站
我們知道如果不主動去占領網絡,網絡必然會被不健康的東西占領。我們德育工作者必須拿起“武器”,根據(jù)青少年心理特點精心制作學生喜愛的網站,設計一些學生喜愛的網頁如“悄悄話”、“心理咨詢”、“知心姐姐”、“高考狀元談”、“怎樣和異性交往”等等,正確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讓德育網站像警衛(wèi)一樣時刻守候在這些青少年身邊。特別是心理咨詢,在網絡中比現(xiàn)實中要好開展得多。因為網絡中學生不用擔心老師知道他是誰,他可以用匿名的方式來咨詢。這在現(xiàn)實中是無法做到的,它極大地保護了學生的隱私。
參考文獻:
[1]蔡鐵權,樓世洲,張劍平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程[M].科學出版社,2004.
[2]徐熙,張建華.網絡,德育工作的新機遇[J].中小學教育資源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