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莉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重視與學生心靈的溝通,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做到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信心。
聾校的教育對象是聾生,耳聾兒童生活在無聲的世界,生理的缺陷,使他們有耳聽不到,有口不能言,“以目代耳”成為他們唯一從人們的表情和動作中獲得信息的途徑。教師要時時把聾兒當朋友看待,經(jīng)常與他進行心與心的交流,讓他們覺得教師是值得信賴的知心朋友。那么對聾生這塊玉如何精雕細琢,使他們成器,根據(jù)本人的經(jīng)驗。談點看法。
一、做聾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良師
聾校教師是耳聾學生的啟蒙者和領路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培養(yǎng)者,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著,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體現(xiàn)者。作為聾校教師,無論是傳道還是授業(yè),都應成為聾生的良師。讓聾生在校期間多學點自立的本領。培養(yǎng)和訓練他們生活和勞動的能力,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增強他們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信心,提高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四有”公民。
二、做聾生受傷心靈康復的益友
聾生由于生理的缺陷,在心靈深處留下了一塊陰影。面對聾生強烈的自卑心里和倔強的性格,怎樣開啟聾生封閉的心靈,我認為尊重聾生的人格是最佳的鑰匙。首先教師深入聾生,了解聾生,掌握聾生的心里活動,不失時機的解開聾生心里的誤區(qū)。其次,尊重聾生,教師交給聾生任務時,要信任他們,要表現(xiàn)出充分的信任感,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完成任務。比如,拍拍他們的肩或用手語表示一定能完成得好。即使任務完成后不太如意,教師也要用贊許的目光激勵他們。比如,用微笑,點頭表示對她們的鼓勵。聾生行為受到老師的尊重,自然教師也就會受到聾生的尊敬。聾生把教師當做可敬的朋友,封閉的心靈就會打開,一些難言之語就會向教師傾吐,受傷的心靈才能得到康復。
三、做關心聾生的知心人
聾校教師對聾生的教育應既有愛心又有耐心和信心。聾生由于從小失聽,阻礙了他們與外界的廣泛接觸和了解,加上上學較遲,年齡和身體不斷增長,思想意識因受語言的影響,跟不上身體的發(fā)展,所學的文化知識與他們具有的體魄不相稱,故導致心理與生理的不平衡,所以教師對聾生要做到正確的輸導,排憂解難。如對他們進行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立志成才。讓他們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健康成長。
聾生雖然和健全人一樣生長在社會的大家庭中,但他們對社會的了解是片面的,社會對他們的教育是有限的。如課余時間看電影和電視,正面人物的先進思想是通過語言來表達的,這正是聾生聽不到的部分。相反,反面人物是通過流里流氣的打扮和不三不四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聾生一看就清楚,容易學也容易模仿。所以教師要深入聾生、了解聾生、研究聾生、關心聾生、教育聾生,做聾生的知心人,防微杜漸。要面向全體聾生,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