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婉蓉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陶行知關于科學教育的主要觀點及其特點,同時也對陶行知科學教育對當時及現代我國科學教育的意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陶行知;科學教育;意義;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40-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09)01-0088-02
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他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大力推行科學教育,創(chuàng)立了一套較完整的科學教育理論和方法體系。對我國近現代科學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陶行知科學教育思想日益受到教育專家的重視,人們開始研究其精華。陶行知科學教育思想對我國現今的教育改革和實踐有著重要啟迪意義。
一、陶行知科學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
陶行知是中國現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科學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經過萌芽、形成、發(fā)展、成熟四個階段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留美期間,對西方的科學思想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與日本的對比,認識到了中國的科學落后。他說,在20世紀科學昌明的時代,應該有一個科學的中國,強調了科學的重要性,形成了科學教育思想的萌芽。回國后,陶行知進行各種教育實踐,開始形成了科學教育思想。在他看來,科學教育是國家民族圖發(fā)展謀生存、進行新文明建設的必由之路。30年代陶行知科學教育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之后,他展開一切科學實踐活動。將科學與教育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與實際并重,強調科學教育對富強國家的重要意義,其科學教育思想日益趨于成熟。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的四個階段是與時俱進的。他將科學理論不斷運用于實踐中,同時也在實踐中使理論不斷發(fā)展、深化。
二、陶行知科學教育的主要觀點
(一)科學教育的目標
陶行知認為科學是富國興邦的重要手段。他提出:“要救中華民族,必須民族具備科學的本領,成為科學的民族,才能適應現代生活,而生存于現代世界”。要建立一個科學的中國,就要對人進行科學教育。因而,陶行知強調通過科學教育培養(yǎng)人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人的科學意識、使人人掌握科學技術,通過科學化來促進現代化,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在陶先生看來,堅持實現科學的大眾化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他指出,要建設科學的中國,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國人個個都知道科學,也就是說要通過科學教育來實現科學的大眾化,促進科學的現代化。陶行知十分強調進行科學教育要注意科學道德的養(yǎng)成。他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的根本壞了,即使他有再大的本領也是沒有什么用處的;相反的,本領越大,他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因此,他認為進行科學教育首先要先向學生們講清楚科學道德,使他們懂得科學是為全社會服務的、是為了追求真理的。而不是單個人的、不是用來危害社會的。陶行知高度贊揚那些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他說:“真正的科學家是追求科學的真理。拿著科學的火把救人。”由上我們可以得出:陶行知提出了較為全面的科學教育目標,為當時的科學教育指明了方向,培養(yǎng)了許許多多的科學人才,同時也與當前的科學教育改革是相通的。
(二)科學教育的內容
陶行知說“科學不發(fā)達,不能造福,所以應該有科學的生產、科學的勞動?!边@里所指的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不過在兩者之中。陶行知更加強調自然科學對社會的作用。但是他并不因此忽視社會科學。他指出:“科學的意義,應該包括社會科學,還要社會組負責任,引導全校以科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觀察人生。探討它,分析它,以求得正確之了解,合理之處理?!碧招兄鞔_指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都是科學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此外,他的科學教育思想是在其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在他看來,將科學技能運用于實際操作中是進行科學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內容,他從生活教育出發(fā),提出科學教育的內容要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同樣的,在陶先生看來,進行科學教育也要注意道德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道德。但是,科學只是一種工具,本身沒有好壞之份,而我們要把科學當做追求真理的“救人”工具,用來維護全人類的利益。
(三)科學教育的方式方法
陶行知把其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遷移到科學教育上,強烈批判傳統(tǒng)教育手腦分離,教育脫離實際的方式,認為科學教育必須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手腦并用,進行科學實驗。他倡導“自然是吾師、宇宙即學?!钡睦砟?,認為進行科學教育應當把學校的范圍擴大,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尋找“真知識”。因此,他將育才學校建在風景秀麗,自然生態(tài)良好的重慶鳳凰山上,充分地利用這里的資源,廣泛地開展各種科學研究活動。陶行知指出,進行科學教育重要的是對不同的教育對象進行不同形式的教育,要根據教育對象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科學教育的不同需求進行教育。此外,他說,教師是科學教育的引領者,因此科學教育的成功關鍵是看教師的素質、能力,等等。陶行知進行科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
三、陶行知科學教育的歷史意義及現代價值
(一)陶行知科學教育的歷史意義
陶先生的科學教育思想與實踐,對我國近現代教育史有著積極的貢獻。鴉片戰(zhàn)爭打破了中國閉關自守的局面,各國列強開始瓜分中國,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是科技的落后導致社會的落后。因此,他們積極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促進中國近代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陶行知先生弘揚“五四”精神,在基礎教育范圍內大力推廣科學教育,開展“科學下嫁”活動,廣泛開展科學教育實踐。他說,科學教育是為了大眾的解放、為了民族的解放、為創(chuàng)造富的社會的。這鼓舞了廣大人民的斗志,促其積極參與科學活動。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是與當時毛澤東提出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科學教育方針是相通的。
陶行知科學教育思想是在中國近現代社會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具有完整的教育內容。同時也包括了一套完整的幼兒科學教育理論體系,大力培養(yǎng)“科學幼苗”和科學人才,這在中國算是第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五四以前,陶行知繼續(xù)前人的道路,進行科學教育除了提倡科學精神之外,還主張改革教學法,大力引入外國先進科學教學法,同時根據我國的具體實情進行科學教育,體現了教育的科學化,推動了中國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二)陶行知科學教育的現代價值
1.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
陶行知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培育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在其辦學的過程中無不體現著實證創(chuàng)造、勇于批判、自由探索和追求真理等科學精神。他把實證精神貫徹于實際教學過程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當代科學教育中,我們也要堅持實證的科學精神,在教學中堅持自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動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落實科學素質教育。同時,陶行知的批判精神也指引著我們要敢于對已有的教育觀念、內容進行批判學習,敢于創(chuàng)造。陶行知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追求真理,科學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謀求大眾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學習科學要堅持真理,不要因為小小的利益而犧牲人類的利益。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將中西方的思想熔為一爐,其體現的科學精神不僅超越了前人也超越了時代,對現代教育仍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重視科學技能和科學道德的養(yǎng)成,提高科學教育地位
陶行知進行科學教育最為重視的是科學道德的培養(yǎng)和科學技能的運用。今天的科學教育改革,應把對學生的科學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關鍵是為了實踐。此外,學生在獲得科學技能的同時也要具備良好的科學道德,學習科學是為了全人類的利益而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陶行知的科學教育思想對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決策及培養(yǎng)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我們必須提高科學教育的地位。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fā)展成為各國經濟發(fā)展的決定因素,中國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實現新世紀的騰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必須通過科學教育的改革,堅持不懈地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3.提高科學教師的素質
陶行知說,造就科學的中國,教師負有非常重要的責任。他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什么都不懂,對什么都有好奇心,需要教師的培養(yǎng)。因此陶行知強調教師的素質關系到學生的素質,也關系的國家民族的整體素質。今天我們也應認識到這個問題:教師隊伍的科學化對于科學教育發(fā)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國政府要注重教師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要加強對科學教育的研究,努力反思自己的教育實踐,不斷地發(fā)現和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進行科學教育。
陶行知是我國現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認為現在的世界是科學的世界,在科學的世界里,要有科學的中國,只有發(fā)展科學,中國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他的思想是與我國當前的“科教興國”戰(zhàn)略思想一脈相連的,對于推行新一輪的科學教育改革有著重大的意義。
責任編輯星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