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勝
[摘要] 生活是靈動的,是豐富多彩的,但我們的學生因缺少感悟生活,他們的作文呈陰暗、封閉、狹隘、無語的不良現(xiàn)狀,本文就此提出了解決此問題的四大策略:一是以生活為基礎,積淀社會美,二是以自主為特征,張揚個性美,三是以探究為方法,追求藝術美,四是以合作為理念,彰顯創(chuàng)造美,從而讓學生的作文呈現(xiàn)個性,張揚自我,在生活的陽光下更加美麗。
[關鍵詞] 作文 生活 自主 合作 探究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鄙钍庆`動的,但是學生缺少對生活本身的思考,甚至不愿走出自我的怪圈。我們要指導學生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張揚個性。讓靈動的生活流淌在作文之中,讓作文在生活的陽光下變得更加美好。
一、以生活為基礎,積淀社會美
宋朝朱熹的《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毕日苄蜗蟮乇扔髁藙?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讓生活走進學生作文,成為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這里的“生活”是指學生所接觸、感受到的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方面多維、多元、多樣的生活內(nèi)容,還要延伸到學生內(nèi)心世界和想象空間。
歌德認為:相信生活,它給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籍都好。生活的厚重、文化的底蘊使我們認識到作文世界里的生活詠嘆調(diào),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因此,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深入到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并在生活中掌握第一手材料,積累生活,認識生活,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實施生活作文教學改革,教師要讓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把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如組織學生游覽當?shù)氐娘L景名勝,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或深入社會了解風土人情,古今變遷;或收看電視新聞,洞悉時事要聞、國際風云;或搜集學校大事、班級趣聞等,這都是學生寫作的豐富資源。立足生活基礎,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世界竟如此美麗寬廣,真可謂博大精深,他們敢想、敢寫、敢批判、敢反思。心理的閘門打開了,學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作文中。學生由“要我寫”發(fā)展到“我要寫”,“我手寫我心”,思維流暢,下筆文從字順,自然成文。他們打開社會美這一蘊藏著美的豐富寶庫,在作文中顯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社會美。
二、以自主為特征,張揚個性美
學生生活、學習在一個開放、動態(tài)的信息社會,應關注生命意識、自主意識,挑戰(zhàn)智慧,挑戰(zhàn)自我,張揚個性。感受力、想象力,語言表達力是寫作中三種重要能力,其中對生活的感受力是寫作的關鍵一步。劉勰說:“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苯虝W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學生作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認識到每個學生都具有極大的潛能,并且要求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歌德認為:“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是常青的?!闭n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我們必須把作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而且進軍到學生的心靈里,生命的成長中?!拔宜脊饰以凇?作文在生活中與每個學生的生命相隨,成長發(fā)展。學生獨立的主體地位,通過生活得到確立,閃光點得到肯定。學生在寫作中取得成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學生寫作卻常常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因為每篇文章無論其篇幅長短,質(zhì)量高下都是他們內(nèi)心情感的流露,是想獲得師生認可的勞動果實。這樣,學生主動地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做生活的強者。他們記真事,講真話,抒真情,表真意,強烈的情感體驗中蘊含獨特的個性美。
三、以探究為方法,追求藝術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車爾尼雪夫斯基認為“美是生活”,把生活引進作文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批判地接受。作文教學就是從語文學科領域或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具有研究價值的主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實踐、調(diào)整、搜集、處理、表達及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作文水平的提高。筆者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沿江(長江),靠城(良渚文化高城墩)資源開展探究式習作,以西區(qū)生態(tài)園為切入點研究區(qū)域文化。首先是了解意義。區(qū)生態(tài)園不僅提升西區(qū)的綠化品位,而且改善投資環(huán)境,是人們休閑、鍛煉的好場所。其次是認識園區(qū)。生態(tài)園營造美麗的大綠地,灌喬木、花草、小橋、流水、亭臺、廣場,無不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第三是探究構思。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生態(tài)園以“龍之魂”貫穿公園,設計了“龍之源”雕塑、“龍之吟”影壁、“龍之帆”膜亭、“龍之行”廊架、“龍之影”廣場等。生態(tài)園拓展了“探究性寫作”的空間,提供了個性化的寫作土壤,讓學生在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和體驗中獲得真實的寫作感受。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認為:“要變語文自我封閉為開放性,開放語文教學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從生活入手,讓豐富多彩的生活流淌在學生作文中,既解決了同學們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提升了寫作教學的層次。同學們的作文世界里反映龍的文化,人文關懷,環(huán)保意識,社會進步,他們的作文追求生活的藝術美。
四、以合作為理念,彰顯創(chuàng)造美
合作有科學的分工,明確的責任。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共同受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互動交流,真切體驗,求同存異,共同發(fā)展。首先,合作是生活、學習的前提。通過生生、師生、組組、班班等多邊多向的合作交流活動,讓同學們相互取長補短,溝通信息,活躍思維。筆者曾經(jīng)布置同學們開展辯論會,任務分配后,他們組成正反方兩大組,每組選出四個辯手,大家查閱書籍、上網(wǎng)、拜師等,活動資料準備得極為充分。其次,合作是尊重、和諧的保障。合作成員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集體陶冶著個體,個體為集體而驕傲。同樣是上次的活動之中,筆者一些后進生,他們積極,熱情,敢于承擔重任,其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令老師刮目相看,獲得了同學們的尊重。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不會把它當成負擔,反而提高認識:作文就是生活。第三,合作是自信、自律的根本。合作的過程增加了學生成功的機會,減少了學習中的失敗者。在反復的合作中,他們在問題的解決、思維的碰撞中多了情感的溝通與加強。正是由于學生材料合作準備的充分,在辯論場上他們唇槍舌戰(zhàn),針鋒相對,他們引經(jīng)據(jù)典,侃侃而談,實在難分高下。結果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變得勇敢、自信,敢于走上講臺陳述自己的見解。課后以此為話題的美文佳作紛至沓來,這是合作的成果。他們學會了交流、溝通,爭做作文的高手,生活的強者,這顯示出創(chuàng)造美。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文的內(nèi)涵就是靈動的生活,讓生活流淌在學生作文中。實踐充分表明,作文教學要走上科學的軌道,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拓寬空間,深入生活,讓學生帶著生活經(jīng)驗、感悟走入作文世界。靈動的生活蘊含著千姿百態(tài)的美,作文在生活的陽光下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