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摘 要】 從近幾年高校學生涉性事件發(fā)展趨勢來看,女大學生所占比例逐漸增多,其中不乏由于女大學生自身性心理健康引發(fā)的問題。2008年10~12月,我們通過對部分高校女大學生的訪談及問卷調查,對新時期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進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女大學生性認知、性態(tài)度較開放自由,功利性增強,性與婚姻關系淡薄,婚前性行為比例有增無減,但與相應性態(tài)度體驗存在矛盾沖突,性調節(jié)和控制存在一定問題。因此,高校應采取多種形式繼續(xù)加強女大學生性教育,對其中的突出問題及新問題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 女大學生; 性心理; 性認知; 性情感; 性意志
近年來,隨著高校涉性事件的增多,國內有關專家學者對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研究陸續(xù)展開,并取得了系列成績,使社會及學校對大學生性健康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但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存在以下問題:(1)一些較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開展雖早,但對近幾年大學生性心理現狀中的一些新現象、新問題涉及較少或未曾涉及;(2)普遍關注整個大學生群體的性心理健康研究,而對作為在大學生性心理問題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女大學生的關注程度不夠;(3)女大學生在學識、環(huán)境、經濟條件、就業(yè)壓力這些方面有別于一般社會女青年,對于這些因素影響下女大學生性心理呈現的特點研究較少。
由于長期接受現代科學文化教育,女大學生群體在我國社會中屬于具有較高潛在社會價值的女性階層。近年來由性行為引發(fā)的問題在女大學生中不斷呈現,必然和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有較大相關。女大學生在涉性事件中作為一定程度上的弱勢群體,此類事件一旦發(fā)生,將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影響,阻礙其順利發(fā)展及社會價值的實現。因此,問題的存在及表現提示我們有必要對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結合時代特點、年齡階段特點及其獨特的社會群體性特點(有別于其他社會女性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為促進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國女性素質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被 試
被試來自四川省內三所不同性質的高校隨機抽取的1~4年級的在校女大學生,涉及不同專業(yè)、學歷、地域學生,共發(fā)出問卷491份,回收有效卷468份,有效卷回收率為95.3%。
1.2 研究工具
根據筆者研究,采用自編“女大學生性心理調查”工具
1.3 理論構想
女大學生處于性心理發(fā)展階段中異性接近期和戀愛期交織階段,異性交往(包括戀愛)是此期間其性活動的主要體現方式,諸如婚前性行為、性自由、交往挫折、性侵犯等現象是異性交往(包括戀愛)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的主要事件。認知、情感、意志是人心理活動的主要過程和表現,女大學生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生活環(huán)境相對單純、經濟不獨立、社會就業(yè)壓力日益加劇、就業(yè)與擇偶壓力并存,因此她們在學識、環(huán)境、經濟條件、就業(yè)壓力這幾方面有別于同年齡的一般社會女性?;谝陨峡紤],本問卷將重點調查女大學生異性交往和戀愛中由于學識、環(huán)境、經濟條件、就業(yè)壓力影響所表現出的性認知、性情感、性意志的一些特點。
1.4 工具及編制過程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認知、性情感、性意志三個大項,內含性知識、性思維、性觀念、性態(tài)度、性態(tài)度體驗、自我性行為的調節(jié)與控制、對異性性行為的防范與應對等具體內容。首先,針對問卷內容對女生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和大量訪談,并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確定問卷題目。其次,征求專家、學者意見,對問卷進行初步修訂,僅正式稿的修訂就多達12次,用了近1年時間。最后,用編制好的問卷在心理學本科專業(yè)女生中進行預測,結合專業(yè)學生反饋意見對預測問卷進行結構性分析和修改,形成正式的調查問卷。
1.5 測 試
由心理學專業(yè)學生進行問卷測試,并采取不記名形式,以消除被試的顧慮和緊張情緒。測試前進行有關調查目的和意義的說明,被試填好后立即回收。時間大約15分鐘。所有測試在六周內完成。
1.6 統計分析
全部數據由SPSS軟件系統處理完成。
2 調查結果
2.1 性認知
性認知即有關性的各種知識的獲得、理解及評價。本問卷對性認知的調查主要從性知識、性思維、性觀念三個方面進行。
2.1.1 性知識:主要了解女大學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性病、避孕等知識的掌握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有26.3%的女生對性生理的知識不了解,對性心理知識不了解的比例達43.8%,對性傳播疾病基本常識不了解的比例達62.6%,超過半數(64.3%)女生了解避孕的常識。在問到“我了解與異性保持適當交往的禮儀、方式與技巧”時,大部分女生(78.7%)持肯定選擇。問到“我知曉防范異性不軌行為的一些技能或做法”時,35.7%的女生表示不了解。
2.1.2 性思維:主要包括對兩性關系、貞操、戀愛、婚姻的理解與判斷
表2顯示,53.7%的女生認可“戀愛應該包括雙方精神和肉體的全面交流”。在貞操觀問題上,對傳統貞操觀持批判與肯定態(tài)度的女大學生旗鼓相當,各占一半。35.9%的女大學生認可“通過戀愛可以證明自己有魅力”。26%的女生不認可“校園戀情重點是學識相當、情趣相投,經濟條件差點也無妨”。32.1%的女大學生認可“戀愛、結婚也可以是女生解決就業(yè)的一種途徑”。
2.1.3 性觀念:主要包括對性自由、婚前性行為、戀愛(婚姻)動機的看法和評價
表3數據顯示,當前女大學生性觀念呈現多元化和開放化趨勢。對于婚前性行為,認可“兩廂情愿就可以”的達到44%;對于婚前性行為發(fā)生的動機,有22.9%的女大學生認可“婚前性行為可以幫助我更全面的了解對方”。性與婚姻的關系上,27.8%的女大學生贊同“婚前性行為與未來是否結婚關系不大”。可以看出當前很大部分女大學生對于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tài)度。這和社會輿論環(huán)境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tài)度寬容有很大關系,調查數據顯示,41%的人認為“有過性行為經歷并不會被同學或朋友認為是什么壞事”。
同時我們也看到,商品經濟的功利思想對于女大學生的性觀念影響明顯。調查中,有30.6%的女大學生贊同“工作難找,學得好不如嫁的好”。
2.2 性情感
即主體對異性的態(tài)度及在異性交往中所獲得的對這種態(tài)度的主觀感受,包括性態(tài)度、性態(tài)度體驗。
2.2.1 性態(tài)度:主要包括對異性交往對象的認知、異性交往意愿、異性交往傾向等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4),75.3%的女生“希望有更多的異性朋友”,但77.5%的女大學生不認可周圍的男生,在交往傾向上66.7%的女大學生表示“通常我不會主動接近異性”。這就形成一種矛盾狀態(tài),絕大部分女生希望和異性交往,但“自我清高”,看不起周圍的男生,并不主動接近異性。這種矛盾的狀態(tài)很容易對女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困擾。
在對性行為的態(tài)度上,有近四成的人對無婚姻保證的性行為持認可態(tài)度。
2.2.2 性態(tài)度體驗:主要指持某種態(tài)度或觀念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感受 表5顯示,有32.7%的女大學生不認為在與周圍男生的交往中能發(fā)現對方的優(yōu)點。有35%的女大學生認為周圍男生并不樂意與之交往。26.9%的女大學生認可“對自愿發(fā)生的婚前性行為我不會有思想負擔”。62.4%的女大學生認可“男女交往中看重對方經濟條件沒什么不好”。
2.3 性意志
即主體對性行為的協調與控制。包括對自我性行為的調節(jié)與控制、對異性性行為的防范與應對。
2.3.1 性的調節(jié)與控制:包括對戀愛挫折、性誘惑、性沖動的調節(jié)與控制
表6顯示,絕大多數女大學生會選擇通過提高學識修養(yǎng)增強自己的魅力。47.9%的女生認為“戀愛挫折不會嚴重影響我的生活和學習”。
隨著性生理、性心理的發(fā)育成熟,女大學生性沖動客觀存在。34.8%的女大學生認為由于學業(yè)壓力及條件有限,自己存在性壓抑的情況。網絡、書籍、影視等仍是31.2%的女大學生排解性需求的主要途徑。面對物質條件優(yōu)越的戀愛對象,77.8%的女大學生表示“能堅決拒絕其提出的婚前性要求”。
2.3.2 性危機防范與應對:包括對性騷擾、性侵害的防范與應對
表7顯示,87.7%的女大學生對熟悉異性缺乏防范意識。78.4%的女大學生對“當有異性騷擾或侵犯我時,我能冷靜應對”持肯定估計。對于防止性行為中以外傷害事件的發(fā)生,有接近四成的女大學生表示沒有缺乏相應的能力。在遇到性危機事件時,表示會主動尋求老師幫助的女大學生占21.6%,能在此類事件中獲得老師有效支持與幫助的女大學生占16%。
3 討論
3.1 對當前女大學生性心理狀況的初步分析
3.1.1 性認知狀況與女大學生學識水平不相符,性觀念開放自由,重視婚姻但對性的認知仍較膚淺而功利
經過中學階段青春期發(fā)育及生理衛(wèi)生教育后,當前女大學生性知識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①當前女大學生有關性的科學知識(包括生理和心理)存在明顯不足;②在女大學生了解的性知識當中,比較關注如何防止意外懷孕,但對其他可能造成身心傷害的性傳播疾病不甚了解;③在異性交往及危機預防方面女大學生的實際應對能力要低于其自身估計水平。
由于教育程度及文化素質影響,女大學生在戀愛中對精神需要比較重視,但受近代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影響以及現實社會商品經濟對人的價值的異化的沖擊,當前部分女大學生對兩性關系、貞操、戀愛婚姻的理解與判斷存在一些偏差。對傳統貞操觀持批判態(tài)度的女生占到一半以上,因此相當部分女大學生對戀愛當中的性行為持寬容態(tài)度。在對戀愛及婚姻的認識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女大學生表現出幼稚性和功利性,涉世未深及生活環(huán)境的相對單純,使得她們對戀愛的認識膚淺隨意,同時在就業(yè)壓力影響下“依靠婚姻尋出路”的冒險投資心理已成為不少女大學生的共識,這無疑會影響女性知識分子群體的自強自立及男女平等的進一步實現。
高校作為接受多元文化影響較快較主動的場所,身處其中的女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時尚前衛(wèi)的觀點的沖擊,使得當前女大學生性觀念較開放與自由,對婚前性行為認可度較高,持寬容甚至隨意的態(tài)度,缺乏責任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對性與婚姻的聯系重視程度提高但戀愛(婚姻)動機功利化色彩較濃。大學生群體及其所處小環(huán)境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態(tài)度;與以往相比,更多的女大學生坦然將婚前性行為看作是了解對方,減少戀愛盲目性,保證婚后性愛滿足的一種可能途徑。重視性愛在戀愛婚姻當中的重要性是科學的,值得肯定的,但將婚前性行為作為保證婚后性愛滿足的“試金石”,代價未免太大,太冒風險了。從各種調查結果來看,贊同婚前性行為的大學生超過半數,并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但存在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及現代西方文化的沖擊,自由與傳統,開放與封建在多數大學生身上矛盾并存著,一方面,他們對婚前性行為持寬容隨意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卻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介意自己的伴侶曾經和別人發(fā)生過性關系。上海的有關調查顯示,52%的華東師大學生不敢接受與他人有過性關系的戀人,而自認為能夠接受的只有18.4%[1],在此心態(tài)下,以婚前性行為作為戀愛“試金石”必然會給當事人帶來不必要麻煩,影響今后正常的戀愛和婚姻。在開放前衛(wèi)的性觀念指引下,目前女大學生發(fā)生婚前性行為的比例較之以往有增無減,在此次調查中,收回的有效卷中有12.4%的女大學生自述發(fā)生過婚前性行為,說明倡導婚前貞潔仍是我們今后性健康教育應加強的重點。
此次調查中值得肯定的是當前女大學生對待婚姻的態(tài)度。2000年《全國大學生性文明調查》結果顯示,72.8%的女大學生“不一定嫁與自己發(fā)生了性關系的戀人”[2],反映當時許多女大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與婚姻關系不大,將性與婚姻分離,對性行為及婚姻缺乏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應有的責任感。本次調查結果較之有了明顯變化,72.2%的女大學生不贊同“婚前性行為與未來是否結婚關系不大“的觀念,反映當前大多數女大學生對性與婚姻關系的重視和回歸。
3.1.2 對異性態(tài)度存在一定偏差,異性交往態(tài)度較功利與開放,但存在與之相矛盾的性態(tài)度體驗,容易導致性情感沖突
從調查來看,由于文化水平較高,當前女大學生對交往異性要求較高,對周圍異性持消極態(tài)度的較多,同時青春期性心理的發(fā)展又使得她們有較強的異性交往意愿,因此一般異性交往狀況不容樂觀,男女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認識仍比較缺乏,對于滿足青春期正常性心理需求有一定局限,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女大學生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由于經濟上的不獨立及對未來就業(yè)的憂慮畏懼,大多數女大學生交友態(tài)度上表現出明顯的現實功利傾向,很容易促發(fā)惟利是圖、貪圖虛榮的性行為,也容易因此被人誘騙利用。在對性行為的態(tài)度上,仍有近四成的人對無婚姻保證的性行為持認可態(tài)度,表現出對性行為自由隨意的態(tài)度。但與之相矛盾的是,僅有26.9%的女大學生認可“對自愿發(fā)生的婚前性行為我不會有思想負擔”,說明對婚前性行為持開放寬容態(tài)度的女大學生其實并不具備坦然接受婚前性行為的承受能力,一旦發(fā)生婚前性行為,不管是否自愿,大多數女大學生還是會為此背上思想負擔,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性情感的偏差與沖突往往會給女大學生帶來諸多苦惱,使其性心理發(fā)展處于矛盾之中并可能導致過分壓抑與過分放縱兩種極端的發(fā)展。
3.1.3 相對存在性壓抑,性調節(jié)與控制較理性但缺乏科學正確的信息指導;自我防范意識及技能需進一步加強
盡管高?,F已允許在校生結婚,但限于種種現實條件及就業(yè)的壓力,絕大多數大學生并不能以法律認可的合法婚姻形式獲得性的滿足,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女大學生表示由于學業(yè)壓力及條件有限存在性壓抑狀況,這給不少女大學生帶來了困擾。在解決困擾的意愿上女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文化素質修養(yǎng),絕大多數表示會通過提高學識修養(yǎng)增強自己的魅力。但在具體做法上卻存在問題,從調查來看,網絡、書籍、影視等仍是一部分女生解決困擾的主要途徑,鑒于目前這些途徑所能提供的信息的質量,通過這些途徑排解性需求,不僅無助于女大學生緩解和消除性的困惑,往往還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誘發(fā)不健康的性心理和性行為。由此看來當前為對女大學生緩解性需求提供及時有效的科學引導十分必要。
在性危機防范與應對方面,如何與熟悉異性保持適當交往應是當前女大學生值得重視的問題,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女大學生對熟悉異性缺乏防范意識,而近年來發(fā)生在熟人中的女大學生性侵犯事件時有發(fā)生,兩者不無關聯。此外女大學生對自己面對性危機事件的應對能力估計過于樂觀,此前對相關防范技能的調查項目中,有35.7%的女生甚至并不知曉防范異性不軌行為的技能或做法。接近四成的女大學生表示缺乏防止性行為中意外傷害事件發(fā)生的能力,因此未婚先孕、墮胎、感染性傳播疾病等現象近幾年來在大學生中呈上升趨勢[3],極易為女大學生帶來身體的傷害與生命的威脅。因此,高校應加強女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及技能的教育。
此外,調查結果還提示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缺失與滯后,在遇到性危機事件時,作為學校教育力量代表的教師既不被學生信賴也并未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引導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發(fā)展,防范并妥善干預性危機事件是維護高校和諧安寧的重要任務,是為國家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女性人才的重要保證,缺乏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性健康教育使得高校在這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極其有限。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意識上不重視、體系上不健全、專業(yè)師資力量缺乏是阻礙高校性健康教育有效進行的主要因素。為關心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培養(yǎng)高素質女性,加強教育與指導是當前高等教育必須重視的內容。
參考文獻
1 章小蘭.大學生性行為問題與教育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2001,17(8):474-475.
2 王進鑫,董珊.大學生性健康教程[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258.
3 孫智憑,初鳳林,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概論[M].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5,415.
4 王進鑫,胡珍.大學生性倫理危機及根源分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6,(8):42-45.
5 魏青.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6 李浪.性心理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7 陳英,王樹濤,王艷,張德美.西南地區(qū)大學生性觀念現狀調查及教育對策[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7,4(1):59-61.
8 李美英,肖漢仕.女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對策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05,25(1):167-168.
[收稿日期: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