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少峰
當代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諾曼說:“真奇怪,我們期望學生學習,然而卻很少教他們如何學習;我們希望學生解決問題,卻很少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遍L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加強智障學生的操作學習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有效途徑之一。操作學習,指的是利用教具、學具等教學媒體,通過親身實踐,經過觀察、分析得出關于數(shù)學事實的某種猜想和結論的過程。操作學習符合智障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給探求知識的方法,學會學習,掌握真知,有效地促進智障學生數(shù)學素質的提高。
操作學習符合智障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兒童的認知發(fā)展必須要經過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概括的過程。智障兒童的認知發(fā)展過程亦是如此,只是速度較正常兒童要慢得多。而通過強化操作學習,能使智障學生建立清晰深刻的表象。表象是認知思維的橋梁,又是形象思維的材料。形象思維的基本方法是表象的分析與綜合。因此,操作學習符合智障學生認知思維的發(fā)展順序。如,在教授“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初步理解“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這2個概念,而智障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比較困難的。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具的作用,先讓每個小準備6個小圓片,在課堂上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把6個小圓片分成3組,每組2個,如何分?這下教室里可熱鬧了,學生都動手分了起來。學生分完后,要求他們列出加法算式,再說出相同加數(shù)及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從而歸納出這兩個概念,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地理解“相同加數(shù)”和“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的概念。由此可見,通過操作學習積累深刻的表象,是發(fā)展智障學生形象思維的基礎,符合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
操作學習能激發(fā)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
真正的學習,必須由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只有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才有可能對教材作出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才會產生學習興趣。操作學習使智障學生在知識形式的過程中,在概念的揭示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想操作→會操作→操作會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操作學習寓于整個教學之中,從而激勵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如:在教學“大小”的概念時,就用2個大小明顯的小豬錢罐作教具,把它們放在桌上,讓他們閉上眼摸一摸,同桌互相討論,說一說,從而在感覺上體會到“大小”的概念。這樣使“大小”概念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親身體驗的操作過程,既激發(fā)學習興趣,又學會知識。
操作學習能教給智障學生探求知識的方法
操作學習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教師在操作學習中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經過親身實踐,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掌握真正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試題”時,讓學生操作學具,每排擺6個圓片,擺4排,怎樣求一共有多少個圓片?先引導學生橫向觀察,得出有4個6的結論,從而列出算式6×4,運用乘法口訣,求出圓片的總數(shù)。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自己換個方向去觀察(即縱向觀察),去發(fā)現(xiàn)另一種計算圓片總數(shù)的方法。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得出另一道乘法算式4×6,同樣用乘法口訣求出結果。最后,歸納總結出“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兩道乘法式題”的規(guī)律。通過操作學習,經過觀察、分析而使學生獲得知識。
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對新教材的研究上,上課還是一塊黑板、兩支粉筆,顯然無法將智障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有用新人。只有遵循智障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加強操作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才有利于貫徹我國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盲聾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