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杰 張樹芳
在學生群體中,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少言寡語,性格內向,安分守己不善交往,學業(yè)平平,很不引人注意,有些教育研究者把這部分學生稱之為“灰色兒童”,以借指他們處于一種不突出的平淡狀態(tài)。亦是人們通常所稱的“中等生”。所謂中等生,是指由于思想意識、行為習慣、認識能力、價值取向、個性情感、意志和學習狀況等原因形成的,缺乏強烈的競爭意識,自我價值觀念淡薄,定向、定位偏離自我。在中等生身上,同樣存在優(yōu)等生所具有的潛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優(yōu)勢,但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他們在某個時期某種條件下處于中等狀態(tài)。
我們在做好“中等生”轉化時應該抓住一個重點,遵循三條原則。
一個重點:即情感的投入。情感聯(lián)系是師生心理關系的重要方面?!盎疑珒和辈簧平煌?平常難以與人建立親密的關系。真摯的情感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使他們體驗到交往的快樂。教師應自覺地關心他們,積極主動地增加與他們的交往,設法讓他們在集體中得到一定的地位,起一定的作用,打破其默默無聞的局面,擴大其在師生心目中的影響。真摯的愛定能給中等生這類“灰色兒童”染上絢麗的色彩。
三條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中等生”的特征之一是不善于交往獨處獨往,消除其孤僻畏懼心理十分重要,而同時培養(yǎng)其勇敢堅毅的積極個性也同樣重要。必須注意轉化的整體性,加強對其心理障礙的整體治理,破和立同步進行。其次時機性原則。中學生身心正處于發(fā)育之中,可塑性強,是進行心理性格優(yōu)化,引導其良好正常交往的最佳時機。必須注意轉化的時機性,抓緊平常有利時機,進行合適教育。最后綜合性原則?!爸械壬毙纬稍騺碜远喾矫?并非完全來自學校,家庭教育、群體環(huán)境如何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必須注意轉化的綜合性,力求家庭、社會和學校的綜合協(xié)同,合力轉化。
轉化“中等生”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
一、表揚與警策
中等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失衡與自我監(jiān)控能力差,對自己無法做一個正確的定位,他們渴望受到班主任和同學的關注,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班主任應該努力關注中等生成長的足跡,針對不同情況的中等生,做不同的要求。對自信心充足,只是缺乏被關注的中等生,要采取鞭子策略,適當?shù)呐郧脗葥?適當語重心長的話語,適量的“打擊”,讓這類中等生感覺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不斷完善自我;對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要進行愛的呵護,通過在集體場合表揚方式增強中等生的自我意識,既要對中等生有熱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勵,又不斷地指導中等生在方法、行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進其成長。
二、增強中等生在班級的主人翁地位
中等生既自尊心強又自信不足,常常讓自己處于放任自由的狀態(tài),認為班級的主體應該是優(yōu)等生,主動退出班級活動的舞臺,對班級的活動,班級的工作都處于漠不關心和“棄權”狀態(tài),只是充當盲目的看客而已。為此,班主任應該要增強中等生在班級的主人翁地位,在班會課上要特別強調中等生是班級的主力軍,是班級進步的中堅力量,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各項活動中。
三、創(chuàng)造機會,體驗成功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制度下,中等生往往認為自己只能是被管理者,很難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容易產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給中等生提供鍛煉和為班級管理貢獻力量的舞臺。例如可以通過班干部輪流換的形式,讓中等生也有機會參與到班級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監(jiān)督他人,自我監(jiān)督的氛圍,讓中等生有機會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和潛力,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同時,促進班級工作的和諧發(fā)展。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組織班會課的形式,讓學生自演、自導,主動參與到班級活動中來。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樂趣,鍛煉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小型競賽活動,調動中等生的積極性,在“寓教于樂”中提高自己。
四、激發(fā)中等生創(chuàng)新思維
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不少教師只注重于優(yōu)等生,卻往往忽視了一大批中等知識水平的學生,這是可悲的。”中等生由于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往往會讓自己處于中立的地位,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跟隨大部隊走”,這種精神狀態(tài)很容易讓中等生更加不能確定自我,因此,要激發(fā)中等生創(chuàng)新思維,設置情景讓中等生積極創(chuàng)新,對自己、社會、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與認識,進而促進中等生均衡而又有個性地發(fā)展。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知心人,是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帶路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遷移默化的作用,有人生動地說:什么樣的教師,就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學生。所以,教師喚起中等生心靈的工作尤為重要。“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yǎng)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作為教師,不僅要具有愛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愛撒向班級的每一個角落,使自己的關愛讓全部同學都能感受到,并喚起學生的共鳴,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才更和諧融洽,更有助于中等生奮發(fā)向上,實現(xiàn)更大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樊文芳.教育呼喚對“中等生”的關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6(11).
(作者簡介:宋杰(1976—)男,山東魚臺人,漢,本科,東省魚臺縣王魯中心中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張樹芳(1979—)女,山東魚臺人,漢,本科,東省魚臺縣王魯中心中學,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