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了提高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一些做法,從三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分別是:加強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思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政治 課堂教學 實效性
新課改下,政治課堂教學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輕松而又愉快的掌握課堂知識,能力又能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這是政治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從教學中存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政治課普遍存在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事實。為了使政治教學充分發(fā)
揮它的功能,我作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
一、加強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改變了以往存在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出題你做題”的被動學習局面,實現(xiàn)由傳道、授業(yè)、解惑向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轉變。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觀的指導下,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轉換,盡量做到從原來的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從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從居高臨下轉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梢詾閷W生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心理輕松的情況一種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產生愉悅的求知欲望。
作為引導者,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思維,是思想品德課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的基本要求。利用情境、協(xié)作、對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fā)現(xiàn),最終才能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使“思想品德課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變成現(xiàn)實。為此作為政治教師,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他們的自身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多引入他們的實際事例,多談論他們關心的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談體會或者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教師幫助他們解決。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解決疑問,幫助學生改變不良觀念,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觀念。其次,作為引導者,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學生參這樣做,一方面能讓課堂更活躍,形式更多樣;另一方面又能在學生的思想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自我教育,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堂是一個舞臺,教師是演員,學生則應是舞臺上的主角,而且隨著學生能力的增長我們要慢慢從舞臺上離開,
逐步變成幕后的導演,指揮他們獨自上場。
二、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
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往往喜歡生動直觀、情趣盎然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因此,政治課課堂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倡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刻苦精神,而且要引進“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的教學機制。當然,激發(fā)學生興趣,決不意味著為興趣而興趣,而是為了以趣導知,以趣探理,以趣味性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汲取,對真理的探索,以至萌發(fā)智慧,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師在政治課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各種手段、多種途徑:
1.運用直觀教具。心理學研究證明,感覺和知覺及在其基礎上形成的表象屬于感性認識階段,它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因而也是思維的基礎。通過電影、電視、錄像、錄音、投影等教學手段,使學生調動一切視聽感覺,使抽象的知識盡可能地具體形象、生動的特征,這可促進學生理解知識,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內驅力。如講初二法律常識時,教師可放一些案件審理的錄像,學生可根據(jù)錄像的內容用已學過的知識解開謎團。同時通過對具體案件審判過程的觀看,使學生對法庭的環(huán)境布置、合議庭的組成、法庭審判的程序等整個審理過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在法庭審理錄像放回后,讓學生和教師、同學一起就開庭審理的案件進行廣泛的討論,提出有關我國法律和法庭審理方面的疑問,這樣可以學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許多的知識。大大增加了課堂教學信息的廣度和強度,既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又對學生進行了生動的思想教育,這樣就實現(xiàn)教學、教育的雙豐收。
2.結合自身體驗。政治課教師由于長期的理論思維訓練、人生閱歷積累,對社會歷史、人生價值、心理調適、時政新聞,一般來說都有自己的切身體驗,經過篩選,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往往使學生倍感親切,樂于接受。在講授青少年青春期的萌動時所出現(xiàn)的早戀現(xiàn)象,老師就聯(lián)系自己青少年時期心理發(fā)展的經驗教訓,學生反映這種講法說教味少,指導性強。
3.聯(lián)系鄉(xiāng)土材料。鄉(xiāng)土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一種人格教育,也是一種情意教育的一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以鄉(xiāng)土為背景,能在生活上認知、了解及欣賞周圍的人、事、物中成長,進而關懷體貼他人,建立起完整的人格。日積月累就會產生情懷并能體驗生活的點滴,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且能尊重族群及適應多元化社會并有著開闊的胸襟及視野,以增進社會的和諧。鄉(xiāng)土材料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教學中應用鄉(xiāng)土材料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于理解教材也有很大的幫助,給學生也有極大的親切感,就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如教師在講愛國主義時,可以結合我市戰(zhàn)斗英雄任常倫解放海陽長沙堡戰(zhàn)役中的英雄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講授環(huán)境問題時也可以結合本市實際環(huán)境情況的資料,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進而了解到國家的大事,在課堂上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思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作用于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成果,是學生知、情、意、行的綜合體現(xiàn)?!靶惺侵迹切兄??!边M行思想政治教學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學生要形成良好的思維政治素質,首先要以“知”為開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內在規(guī)律,最后以形成自主、自覺、自動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政治信仰為歸宿。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一種內化的東西,是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行動,轉化為內心的信念,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指導自己的言行。因此,我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實際,加強了實踐性環(huán)節(jié)。例如,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社會調查;舉辦主題為“我的做人準則”、“愛我中華”等征文活動;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等活動,通過這些生動、具體、形象的教學實踐,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激情和對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追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學的實效性,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綜上所述,改革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tǒng),長久的工作,只要不斷探索,熟練掌握,自如運用,對于我們政治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現(xiàn)會大有幫助的。
(作者單位:山東招遠市張星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