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政治教學中,從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中普遍表現(xiàn)出的是老師難教,學生厭學。面對政治教學的尷尬,怎樣面對現(xiàn)實,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盡力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筆者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政治教學 情感教育 學生
筆者在多年的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長期以來,中學政治課教學普遍處于尷尬狀況。一方面,從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材的培養(yǎng)、民族的前途、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政治課起著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不僅不能取消,必須還要加強,關于這一點,古今中外都有共識。另一方面,從存在的實際情況看,在教學中普遍表現(xiàn)出的是老師難教,學生厭學,教學情況用“掙扎著前進”來形容一點不會過份。從效果來看,也不能令人滿意。學生在學習中普遍存在著:重視的,只重視分數(shù),為分數(shù)而學習,知行脫節(jié);不重視的公開喊出60分萬歲;甚至出現(xiàn)根本不想學的狀況,以至社會上出現(xiàn)一種說法:小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初中生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高中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大學生進行文明禮貌、遵紀守法教育,研究生進行文明宿舍教育。這說明:文化水平越高高,思想品德、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等水平越低的狀況,這不能不說是對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及政治課教學效果的諷刺。
面對政治教學的尷尬,怎樣面對現(xiàn)實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在現(xiàn)有條件下,盡力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促進教學教育工作的開展,筆者認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認知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情在從知到行的轉化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作用。列寧說得好:“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就是知、情、信、意、行諸要素的變化過程,情對人們的行為起著巨大的作用。在教學中,若師生雙方心意相通,便較易完成教學目標;若雙方情感交流發(fā)生阻礙,那么知識的交流也會受影響。因此,通過溝通思想,轉變學生情緒應該是值得重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了情感教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注重科學性,堅持以理服人,在“透”字上下功夫
雖然中學是常識課,但是在教學中不停留在教條條、背條條上,而是著重從教材的邏輯結構上,從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上、從不同年級學生的層次水平上考慮,盡可能把道理的來龍去脈講透。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唯物辨證法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增加了知識的可信度,使學生不僅口服,而且心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感情上把政治課真正當成一門科學而嚴肅認真地對待。在這種情況下,教與學的對立就容易得到統(tǒng)一。
二、增加趣味性,盡量做到以情動人,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投入并始終保持高度熱情,以此感染學生,調動學生情緒,使學生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同時,除了課本上的實例外,補充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講清道理,使學生感覺學習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課堂“活”起來,師生之間的感情就容易溝通,情感共鳴就能產生,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就能增強,自己就更能發(fā)揮在情感教育中的導向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進行。
三、寓教于樂,在“樂”字上下功夫
配合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而促進教學,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組織同學認真參加學校的每項活動外,還先后組織了社會調查、義務勞動、野炊活動,同時,還組織了辯論會、演講會、故事會、詩歌創(chuàng)作朗誦會、歌曲欣賞會、哲學小漫畫創(chuàng)作展評、班歌創(chuàng)作評比等活動,還成立了“求索”課外活動小組,專門學習討論學生中感興趣的話題。同學們在活動中不僅增長了知識、才干,而且感受到無比樂趣。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動了教學工作。
四、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用”字上下功夫
學生都不會反對政治課知識的正確性。他們之所以缺乏學習動力是認為學來沒有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結合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我不僅在課堂教學中舉例時注意結合國內外形勢及各種熱門話題去分析,還組織學生分小組輪流定期向全班同學匯報國際國內大事并且做時事述評,促使學生主動去關心祖國前進步伐和世界風云變幻,感受愛國不是一句空話,祖國跳動的脈博與個人命運的息息相關。這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政治敏感性,而且他們還真正體會到只有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磫栴}才能更深、更透、更遠,體會到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在對改革開放的評價問題、黨的領導在新時期的作用和體現(xiàn)問題、中東問題、中日中美關系等一系列問題上,通過學習、討論,基本達到共識。同時,還注意聯(lián)系學生實際。有更多同學都反映在學習了辯證法以后,在如何對待困難與挫折、順境與逆境、理想與現(xiàn)實等問題上收獲很大,給自己增添了前進的信心和動力。感覺理論知識的學習太有必要,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看來,師生親近感的增強確實推動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五、堅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下功夫
教書一定要與育人相結合。政治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要求如此。首先,學生的成績可以有差距,但決不能以此把學生劃分等級,更不能歧視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成績、差距只能說明一方面的問題,而且也不是絕對的。對優(yōu)生,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提出新的要求,如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避免盲目驕傲;對學困生,除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外,還要盡力去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有些差生思想特別活躍。其中,也有不少人有錯誤思想。但只要能激發(fā)他們探討問題的興趣,事實證明,這也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他們的學習。另外,堅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外,還要允許學生保留個人看法甚至是錯誤意見。思想政治課雖然擔負著思想教育任務,但思想教育決不是光靠政治課就能解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處理好理論知識和同學活躍思想之間的矛盾。我的做法是,鼓勵同學暢所欲言,并幫助分析歸類,用所學知識為指導去辨別,一般情況下,可以達成一致意見。如果不行,允許保留,適當時候再提出來討論,隨著學習的深入,認識水平的提高,問題基本可以逐步解決。也可與同學個別交換意見,促進其主動、積極思考問題,探求知識。這樣做,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理解,并且通情達理。它可產生一種向心力,使學生在任何情況下不放棄對真理的追求。
由于注意了情感教育,使得學生的厭學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政治課,成績也有明顯提高。啟發(fā)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促使他們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生思想認識的提高。因此,情感教育是政治課教學取得一定成效的必要因素。
(作者單位:安徽懷遠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