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練習而形成的執(zhí)行某種活動的活動方式與能力傾向。地理技能不僅是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必備條件,而且還是培養(yǎng)地理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可以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地理技能 教學 培養(yǎng) 個性差異
技能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練習而形成的執(zhí)行某種活動的活動方式與能力傾向。地理技能不僅是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必備條件,而且還是培養(yǎng)地理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可以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礎。掌握地理技能和學習地理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地理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識為基礎,例如,根據氣溫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要以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特知識作為基礎。而地理技能的掌握又大大促進地理知識的掌握學習,例如,學生能夠熟練地根據氣溫降水量分配示意圖判別氣候類型,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各種氣候類型特征的進一步掌握,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
一、地理技能的主要構成
1.地圖技能:地圖技能也就是使用地圖學習地理的技能。它又可以分為識圖讀圖,分析地圖和填繪地圖三種技能。
2.地圖分析技能:主要包括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關系的技能,分析區(qū)域特征的技能,對自然地理條件進行評價的技能。如對工業(yè)布局評價的技能,分析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影響的技能等等。
3.地理圖表技能:主要包括對地理景觀的分析,分析和繪制示意圖及地理統計圖表現的技能。
4.地理觀察與調查技能:主要包括對地理標本、地理模型的觀察技能,地理野外觀察技能,常用地理儀器的觀察觀測技能,環(huán)境污染的調查等技能。
5.地理統計與計算技能:指學生運用地理數據認識地理事物特征或規(guī)律的技能,包括比例尺、百分比、增長率、平均值的計算技能和根據地理數據制作統計表的技能。
按地理技能的性質,可以分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兩類。智力技能是頭腦中對事物比較、分析、綜合等智力活動方式,其活動是借助于頭腦內部的語言來實現的,如在閱讀地圖過程中,頭腦對地圖上的圖例、等值線等均通過語言的形式賦予意義,從而開展認識活動。目前,也有人認為智力技能觀應是一種學習觀,認為智力技能的形成“與廣義的知識掌握并不是兩回事。”由此,可以把智力技能看作一種廣泛存在于學習各處領域的、經過練習而形成的認識活動方式,地理技能大多屬于智力技能。操作技能是通過機體運動來實現的,如學生對巖石和礦物的鑒別,主要是通過觀察、動手觸摸和硬度比較等機體活動來實現的,這可視為操作技能。
二、學習地理技能的個性差異
不少中學地理教師發(fā)現,有些中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較高,而有些則相反。造成這種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學生學習地理技能存在著個性差異,具體表現為:
1.解決問題熟練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利用等高線地形圖來判斷各種地形,有些中學生能很快判斷出山脊或山谷,而另一些中學生則需花費很多時間才能作出判斷。他們先畫出山脊線(或山谷線),再作此垂線,接下去是比較垂線中央與兩側的高低,最后才能作出判斷??梢?,前一部分中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他們能夠“跳躍”過某些步驟而直接找出答案。而后一部分中學生只會一步一步地按教師告訴的步驟去做,而缺乏在較高層次上把握問題實質的能力。
2.解決問題準確、全面程度的差異。例如,學習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有些中學生從數量(絕對數量和相對數量)、結構、地區(qū)分布、開發(fā)利用等方面把知識進行整理,納入頭腦中業(yè)已形成的“框架”之內,在答題時,回答一般比較準確和全面。而另一些中學生則花費較多時間背記各種自然資源的特點,他們不善于發(fā)現這些知識在組成上的共同特征,結果回答問題時,時常錯答或漏答。
三、學生經驗在地理技能學習中的作用
一般認為,學生地理技能的學習是學生按教師安排的步驟進行練習的過程。其實,這樣認識尚不夠全面。學生在地理學習中,還經常相對獨立地探索簡便有效的學習方法,并按此進行練習,從而對技能形成產生影響。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經驗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下述兩個方面:
一是學生自己相對獨立地發(fā)現一種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并被以后的學習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有效的。例如,有高中學生認為課本提供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公式比較抽象,計算也有些復雜,故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定義,利用平面幾何知識,用圖解法來求正午太陽高度角。
另一種是學生相對獨立地發(fā)現一種學習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此方法,但實際上,此方法是有問題的,即在某些情況下此方法不適用。例如,有學生認為,凡是在分層設色圖上,綠色的地區(qū)為平原,并據此作為地形類型判斷的一種方法。實際上,這樣判斷會出問題的,如某些盆地在分層設色圖上也呈綠色。
可見,學生經驗在地理技能學習中可能起到促進學習的良好作用,也可能起到形成錯誤判斷的不良作用,這應引起地理教師的重視。
四、地理技能的教學根據不少地理教師的教學經驗,地理技能的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注意下述問題
1.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練習。例如,為使學生掌握在南極洲地圖上判別任意兩地間方位的技能,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學會判別同一經線上兩地的方位,再使學生學會判別同一緯線上兩地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學會判別任意兩地之間的方位。
2.善于發(fā)現難點,突破難點。一些比較復雜的地理技能,一般涉及若干步驟,其中某一步驟可能是整個技能學習的難點。例如,關于地球上任意兩個時區(qū)的區(qū)時換算,學生一般都知道“相隔幾個時區(qū),時間相差幾小時”,但不少學生搞不清楚從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換算為另一個時區(qū)的區(qū)時,到底是加上時區(qū)差還是減去時區(qū)差??梢?,這一步驟成為整個區(qū)時換算中的難點。有教師給學生總結出一個計算口訣,即在時區(qū)分布圖上,不過日界線,“自西向東算,加上時區(qū)差;自東向西算,減去時區(qū)差”。學生熟記此口訣并據此進行計算,結果,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區(qū)時換算的技能。
3.教師要提倡學生相對獨立地“發(fā)現”學習規(guī)律,鼓勵學生相對獨立地學習地理技能。對于學生“發(fā)現”的一些可靠、有效的方法,教師要進行進一步的總結和推廣,在學生中營造一種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良好氣氛。對于其中一些不盡合理的方法,教師可幫助學生對其改進和完善。對于其中可能出現的錯誤方法,教師應予以指出,并幫助學生糾正。
參考文獻:
[1]邵瑞珍等.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作者單位:福建永安職業(yè)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