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和發(fā)展,大學英語教育也要有相應的改革。本文圍繞為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聽說能力將情感心理教育運用到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以情促情、以知促情、以新穎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手段鞏固聽說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情感心理教育 大學英語 聽說質量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和發(fā)展,大學英語教育也要有相應的改革。對英語的教學,應該是將其作為一門語言來教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完成教學任務。眾所周知,作為交流的工具,語言最直接的交流功能就是聽和說。因此,我們的大學英語教育要徹底改變“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的局面。這就需要切實提高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然而,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群體是出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當代大學生,“其總體上是一群伴隨著民族改革開放的步伐、伴隨著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伴隨著電視、電腦、網絡成長起來的“新新人類”,他們在情感發(fā)展上表現出十分明顯的時代特點。如何認識和把握這一代大學生的情感特點,開展積極有效的情感教育,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結合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關于聽說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即“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教師要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情感心理教育,并將情感心理教育和英語語言的特點相結合,來提高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
二、如何進行情感心理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這樣的教育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
在大學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情感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情感教育可以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聽說的興趣和自信。根據筆者上課這幾年的經驗,很多學生不是聽不懂和不會說,而是聽懂了不敢說,亦或在講英語的時候總是前怕狼后怕虎,磕磕巴巴不能成文。因此,著眼于學生的情感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活潑有序的情感環(huán)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其次,從很大程度上講,語言是文化的傳播介質,因而,在英語語言的文化情景中去聽、說英語會更有效。
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情感教育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展開。第一要以情促情。學生就如許多美麗的水晶,教師就如一盞明燈,只有這盞燈發(fā)出最亮的光芒,那些水晶才會閃爍七彩的美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歡快的課堂氣氛,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積極思考,克服畏懼心理,勇于交流發(fā)言,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要做到以情促情,首先教師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優(yōu)雅得體的教態(tài)。教師著裝是否大方得體會影響學生對該教師的態(tài)度以及對該學科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其次,精神方面,教師應始終保持快樂、飽滿、振奮的狀態(tài),充分用自己的言語情緒和非言語情緒來影響和感染學生。言語情緒指語音、語調、語速、停頓、節(jié)奏、拉長等。優(yōu)美標準的語音和抑揚頓挫的語調無疑會充分吸引學生的耳朵和注意力,并使其產生對英語的喜愛之心,從而激發(fā)他們也要講這么好的英語的愿望。非言語情緒是指面部表情和體態(tài)表情,比如目光、手勢、姿態(tài)等。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我們可以看到別人的內心同時也傳達了我們的信息給別人。英語課,尤其是聽說課,教師與學生的目光交流尤為重要。它不但可以使教師把握學生是否聽懂的程度,而且教師對學生關注、肯定的眼神可以給予學生莫大的鼓勵和自信,從而使其產生積極和勇敢的心理情緒。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教師的目光一定要覆蓋所有的學生并給予學生相同程度的關注,這樣能更好的統(tǒng)攬全局,也使得學生切實的感受到自己在老師眼里是和別人一樣的棒。
第二個方面,要以知促情。除了要保持高昂的個人情緒外,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感處理,對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因素要給予充分地挖掘、發(fā)揮,做到知情并茂、以知促情。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自己的言語情緒和非言語情緒,將蘊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現出來同時融入自己對教材內容的某些情感,由此感染學生,使學生也引起相應的情感體驗。當然,前提是教師要提高自己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及情感認識。只有熱愛自己所教學科的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中將自己對學科的熱愛和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帶給學生,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興趣,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
如上所述,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情感的感染、導向和鋪墊,當情感教育的種子在學生心里生根發(fā)芽,也就是說學生心里產生了積極、熱切和自信的情緒傾向后,教師還需要結合教材、學生專業(yè)特點及個體特點創(chuàng)造各種有趣的可操作性聽說訓練的機會,使得情感教育的苗兒茁壯成長并開花結果。一方面,教師要有新穎的教學思維,比如發(fā)散式教學思維和逆向教學思維。窺斑見豹。筆者教音樂系的學生,在講解完Alfred Nobel: A Man of Peace.的課文后,要求學生在Nobel Prize和 honor任選一項,小組為單位,3到4人,表演獲得Nobel Prize或各種影視及音樂界Great Honors的情景劇,要求有內容、有情景,熱情的表演,得體的動作,適宜的服裝等。由于教師的引導和感染,學生準備的熱情非常高昂。加上藝術生充分利用了他們的專業(yè)特長,融入了配樂、服裝及舞蹈。結果那一堂課學生人盡其才,熱情洋溢,連平時回答問題聲音很小的同學那天也是一臉自信的投入自己的角色。這不僅僅是一堂表演課,它的影響遠遠延伸出了那間教室和那兩節(jié)課。它使學生真實的體會到帶著熱情和喜愛去聽、說英語原來是那樣的快樂和高效率。在以后的課堂上筆者發(fā)現大部分同學逐漸變得大膽了,而且有意的模仿磁帶或其它來源的地道英語語音和語調。另一方面,教師要有新穎的教學手段。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問題,但要長時期的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專注力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手段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常換常新。
三、結語
英語做為一個溝通的工具,聽和說至關重要。身臨全球一體化和信息化的21世紀,高校對大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任重而道遠。在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要運用情感心理教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及使其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積極學習態(tài)度。教師要以自己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和帶動學生的熱情,即以情促情;同時教師要挖掘教材內容里的情感因素并融入自己的感情,通過言語表情和非言語表情將其講解和展示,也就是以知促情。此外,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結合時代特點,用運新穎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手段,盡可能的給學生創(chuàng)造練習聽和說的機會。春華秋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蠟炬傾情付出,就一定會有更多星光璀璨。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原理的實踐應用.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2,(12).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