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港
【緣起】
《〈論語〉選讀》是浙江省高中語文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門選修課程。《〈論語〉選讀》教學,至少面臨著五大困惑:第一,《論語》是經(jīng)典,如何“徹底、清晰、明確地領會”作品?第二,《〈論語〉選讀》教學是學術研究,還是生活還原?第三,《論語》是零散的不成系統(tǒng)的語錄體典籍,如何將其連貫起來?第四,《〈論語〉選讀》教材是編者重新分類編排的,教學時如何突出主題?第五,教材是如何顧及文字、文章、文化三個層面?
由于《論語》具有文化論著選修教材的普遍性,又有作為語錄體散文和儒學經(jīng)典的特殊性,許多老師拿到選修教材后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只講字詞、不涉文化者有之,逐句串講、脫離主題者有之,研究學術、忽視生活者有之,打游擊戰(zhàn)、到處亂竄者亦有之……
如何教好《〈論語〉選讀》呢?《高山仰止》(第一章到第六章)課堂實錄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高山仰止比喻對高尚品德的仰慕。那么,課文里的“高山仰止”是說仰慕哪個人的高尚品德呢?
(有的學生答子路,有的學生答孔子。)
(問題:一、如果你是子路的同學,你喜歡這樣的同學嗎?)
師:不管是仰慕子路還是仰慕孔子,我們還是先回到2500年前,假設你是子路的同學,你喜歡這樣的同學嗎?請齊讀第1章到第6章。(生齊讀)
請用“我喜歡(不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 的人?!钡母袷桨l(fā)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剛強的人。
生:我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生:我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正直的人。
生:我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能給人安全感的人。
生:我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敢于直言、敢于提問的人。
生:我不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馬虎的人。
生:我不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好強的人。
生:我不喜歡子路這樣的同學,因為子路是一個自大的人。
師: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總之子路留給我們的不是一個單一的印象。心理學上按照氣質把人分為四類:膽汁質(比如張飛)、多血質(如曹操)、粘液質(如諸葛亮)、抑郁質(如林黛玉),你覺得子路最像哪一個人?
生:張飛。
師:如果把子路畫出來,怎樣畫比較好?
生:要畫出濃眉大眼,絡腮胡須。
師顯示子路像。(生驚笑)
師:(顯示PPT)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生性鄙俗,喜歡逞勇斗力,志氣剛強直率,戴著公雞的羽毛,佩戴著公豬的牙齒(二物皆勇,子路好勇,故冠帶之),曾經(jīng)侮辱過孔子。比孔子小九歲的子路“陵暴孔子”,可見子路是一個勇敢率直之人。同樣,一旦認為孔子做錯了事,子路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請齊讀第五章和第六章。(生齊讀)
師:“道不行”與“乘桴浮于?!笔鞘裁搓P系?
生:因果關系。
師:孔子的主張確實沒有得到實行,但孔子始終沒有“乘桴浮于?!保梢娺@是一種假設關系。如果主張行不通,乘著小筏子漂流海外,跟隨我的人大概是子路吧。僅僅是假設,然而子路卻以虛為實,非常高興。本來這樣也就可以停止了,而孔子又說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話。那么,“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是批評還是表揚?
生:“好勇”是表揚,“過我”是批評,“無所取”是批評,因此是一種表揚性的批評。
師:非常辯證。(板書:美其勇,而譏其不能裁度事理。)請齊讀第六章。(生齊讀)很好,子路為何不悅?
生:南子作風淫亂,子路認為孔子見此淫亂之人不合禮法。
師:老師再補充一點:南子有著強烈的干政弄權欲望,而且為人輕浮,富于權術,衛(wèi)靈公在年老之時把政權拱手讓給夫人。有人認為孔子想通過她謀得一個職位,所以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表明了自己沒有做錯,那么是不是子路錯了?
生:他們都沒有做錯,因為子路根據(jù)平時孔子教給的“禮”,指出孔子是不對的,而孔子有自己的想法。
師:孔子有什么想法,老師再補充一則材料: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愿見?!笨鬃愚o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huán)佩玉聲璆然。
孔子開始推遲,不得已才去見南子,因為孔子見南子也是出于禮節(jié)。在子路看來,孔子見南子不合“禮”,這是子路心中的“禮”;在孔子看來,自己見南子是合乎“禮”的,這是孔子心中的“禮”,學生與老師對“禮”的理解不同。朱熹認為:
圣人道大德全,無可不可。其見惡人,固謂在我有可見之禮,則彼之不善,我何與焉。然此豈子路所能測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朱熹《論語集注》)
(板書: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師:像子路這樣的同學你喜歡嗎?
生:喜歡。
(問題:二、 如果你是孔子,你喜歡子路這樣的學生嗎?)
師:讓我們過一把當老師的癮,如果你是孔子,你喜歡子路這樣的學生嗎?請齊讀第三章和第四章。(生齊讀)孔子對顏淵說的話,對子路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意味著子路做不到這一點。
生: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這里是說子路只會“兼濟天下”,不會“獨善其身”。
師:子路見孔子只贊美顏淵,自負其勇,心想孔子要是統(tǒng)帥三軍,一定與自己想的一樣??墒?,圣人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孔子說不想與不考慮后果的人共事,想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人共事,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生:因為這正是子路所缺乏的。
師:智勇雙全方為真豪杰,孔子告訴他要“揚智抑勇”。(板書:以抑其勇而教之。)
師:孔子一下說“乘桴浮于?!备S他的人是子路,一下子又說不想與子路這樣的人共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生:不矛盾。前者說無勇不好,但過勇也不好;后者說除了勇,還要謀,這與中庸之道是統(tǒng)一的。
師:方法不同,但目的一樣??鬃犹幪幐嬲]子路要抑制過于剛勇的一面,甚至在鼓瑟時也進行教育。請讀第四章。(生讀)門人為什么不敬子路?
生:學生是跟著老師的步調走的,看老師不尊重子路,所以也學著不尊重子路。
師:孔子叫子路不要在家門鼓瑟,孔子的肚量怎么那么???
生:大概子路彈奏的音樂不好聽。
師:史書記載,子路鼓瑟,有北鄙殺伐之聲。也就是子路的音樂過于剛勇?!坝梢采靡樱慈胗谑乙病笔枪膭钸€是告誡?為什么?
生:鼓勵??鬃右豢磳W生們誤會了他的意思,于是又鼓勵子路。
師:非常準確??鬃忧懊嬲f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這里彈,后面又說子路彈瑟的水平已經(jīng)登堂了,前后統(tǒng)一嗎?
生:我覺得前后是統(tǒng)一的,前面說子路那手瑟不要在我這里彈,是從鼓瑟的內容來說的,而后面說子路鼓瑟的水平已經(jīng)登堂了,是從鼓瑟的技巧來說的,前后并不矛盾。
師:孔子告訴子路不能因為鼓瑟的內容不對受到批評就喪失繼續(xù)前進的動力。(板書:未可以一事之失而遽忽也。)在第三章里,孔子先說子路不行后又說子路還行,而在第四章里,孔子先說子路行后又說子路不行,在孔子眼里,子路到底行還是不行?為什么?大家議一下。
生:我認為子路是行的,因為他很厲害,(全班笑)如果他去打仗的話,一定很勇敢。
師:打仗需要勇猛。現(xiàn)在我們看第二章最后一句話“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孔子說像子路那樣恐怕不能善終。是打仗不能善終呢,還是別的什么原因不能善終呢?
生:可能是政治斗爭,春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諸侯國內部常會發(fā)生政變。子路剛勇,不懂得為人處事,如果在政治斗爭中不懂得進退的話,就會死于非命。
師:這位同學講出了一個真理,《菜根譚》中說:“涉世若無段圓滑機趣,便是個木人,處處有礙?!蔽覀兛匆豢醋勇肥窃趺此赖模?/p>
孔子任魯國司寇時,子路任季孫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衛(wèi)莊公元年,衛(wèi)國發(fā)生了政變,子路聞訊后去見政敵蒯聵。蒯聵命人揮戈擊落子路冠纓,子路目毗盡裂,嚴厲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纓,從容就義。
勇敢是需要的,但是過分的勇敢是不可取的。所以孔子總是因時、因地教育子路。如果你是孔子,你喜歡子路這樣的學生嗎?
生:喜歡。
師:子路除跟孔子學詩、禮外,還為孔子趕車,做侍衛(wèi),跟隨孔子周游列國,深得器重??鬃臃Q贊說:“子路好勇,聞過則喜?!睆母旧现v,孔子是喜歡子路的,指出子路的過失也是為子路的未來考慮。因此,喜歡子路是本質,不喜歡只是表象。
(問題:三、 如果你是子路,你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嗎?)
師:如果你是子路,你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嗎?
生:如果我是子路,我不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因為孔子太注重“禮”了。
師:見解獨特,難道孔子所做的也不符合他自己所宣揚的中庸之道嗎?這個問題可以討論。
生:如果我是子路,我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因為子路這樣魯莽的人經(jīng)過孔子的教育,也變得有“禮”,懂得“仁”了。
生:我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因為孔子能夠因材施教。
師補充: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感,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師:這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同學們還能從今天所學的六章中看出孔子有什么優(yōu)秀的教育品質嗎?
生:連在子路鼓瑟時也進行教育,孔子能因時施教、因地施教。
師:這就是孔子的教育藝術,一個具有如此教育智慧的老師,不值得學生喜歡嗎?(板書:教育藝術。)
生:孔子認為子路過于剛勇,處處想中和他的暴性,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師:很精辟?。ò鍟航逃枷?。)
生:像子路這樣“野”的人,孔子也收他為弟子,表現(xiàn)了孔子大度寬容的一面。
師:你能用四個字概括嗎?
生:有教無類。
生:教育風度。
生:教育胸襟。
師:(板書:教育胸襟。)最后齊讀第一章。(生齊讀)
如果說因材施教體現(xiàn)的是孔子的教育藝術,那么孔子身在陳國,卻心系弟子,又表現(xiàn)了孔子的哪個方面?
生:情系學生的態(tài)度。
生:教育情懷。
師:好一個教育情懷?。ò鍟航逃閼?。)此時,孔子在你們心中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生:和藹可親。
生:能給人如坐春風的敦厚長者。
生:像一尊佛。
師:對,雍容和順。(板書:雍容和順。)
師:(顯示孔子像)對一個達到如此教育境界的人,學生豈止是喜歡,簡直是仰望!在學生看來,孔子就是一座需要仰望的高山。這樣的老師,值得學生仰望嗎?值得家長仰望嗎?值得炎黃子孫仰望嗎?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孔子的形象早已超越這一境界,請看毛澤東《講堂錄》中的一個片斷:
王船山(謂)有豪杰而不圣賢者,未有圣賢而不豪杰者也。圣賢,德業(yè)俱全者;豪杰,欠于品德,而有大功大名者。拿(破侖)翁,豪杰也,而非圣賢。
有辦事之人。有傳教之人。前如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陸、王陽明等是也。 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也,范、曾辦事而兼?zhèn)鹘讨艘病?
帝王一代帝王,圣賢百代帝王。
——毛澤東《講堂錄》
一個時代有了思想,這個時代也就有了精神的燈塔;一個民族有了巨人,這個民族也就有了精神的支柱。當我們回望立于一天一地間的圣人時,我們的姿態(tài)是向上仰望!
值得思考的是,子路最后系好帽纓,整肅衣冠遭到殺害,有人說子路的死與孔子的重“禮”教育有關。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你如何看待孔子的“禮”?
附板書:
高山仰止
教育藝術——教育思想————教育胸襟——教育情懷
雍容和順
【教后反思】
為什么要選讀《論語》?這是現(xiàn)代人心靈的需要。不說社會之事,單說今天的校園里,雖有其樂融融的師生對話,但也時常演繹著“鼠欺負貓”的故事,兩千五百年前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對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我們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我們也需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一些內容進行分析和鑒別。因此,既要汲取先賢的思想和智慧,又要用科學的態(tài)度觀照傳統(tǒng)文化。在顧及文字、文章、文化三個層面的過程中,關鍵是實現(xiàn)古代經(jīng)典解讀的現(xiàn)代化。
一是課內支持課外?!墩撜Z》是文言文,就要通過文本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從課內掘進,感悟先賢的思想,汲取圣人的智慧,匯聚于高度凝練的語錄時,我們常因難度較大而犯愁。此時就要特別關注《論語》價值的現(xiàn)代化,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原《論語》的生活情境。這堂課的三個主問題都是為了這一點而設計的:①如果你是子路的同學,你喜歡這樣的同學嗎?②如果你是孔子,你喜歡子路這樣的學生嗎?③如果你是子路,你喜歡孔子這樣的老師嗎?課內(古)與課外(今)的聯(lián)系點是什么呢?就是師生對話。從后人的眼光看孔子,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但其核心是教育家,《論語》語錄的主要形式是師生對話。
二是課外反哺課內。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有關《論語》的評注不可勝數(shù),比如有朱熹的《論語集注》、楊伯峻的《論語譯注》、李澤厚的《論語今讀》,還有《論語通譯》等譯注類著作,有錢穆的《孔子傳》、匡亞明的《孔子評傳》、林語堂的《孔子的智慧》、南懷瑾的《論語別裁》等評傳類著作,有司馬遷的《孔子世家》、楊伯峻的《試論孔子》、鮑鵬山的《黑暗王國里的殘燭》等經(jīng)典篇章,還有《百家講壇:于丹〈論語〉心得》等圖像影視資料。用這些課程資源來補充、聯(lián)系、深化、審視《論語》,進而設計出一個體現(xiàn)編者主題的教學方案,是《論語》教學的必要途徑。授課如同寫文章,最忌零散無序。從哪個地方走進去,用一條什么樣的線穿起來,又從什么地方走出來;如何鋪墊、如何連綴、如何匯聚、如何突出主題,是思考的重點。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審視和觀照經(jīng)典的過程。當然,這樣做決不是學術研究,而是還原生活,以“徹底、清晰、明確地領會”(王榮生語)經(jīng)典的內涵。
[作者通聯(lián):浙江麗水學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