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對象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本文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課例研究方式,意在促進開展形式多樣的課例研究,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搭建平臺。
關鍵詞:課例研究;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6-0022-02
課例研究,就是以發(fā)生在課堂的典型教育教學實例為載體而展開的教育教學研究。它是一線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的一種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因為它具有貼近教師、方便實用、效果顯著等優(yōu)點,課例研究這一模式正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推廣,并越來越受到廣大基層教育工作者的青睞。課例研究的方法多種多樣,針對我縣地處山區(qū)、教師接受新課改培訓和外出學習機會相對較少的實際情況,我們主要在以下幾種課例研究上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普通課例研究
普通課例研究是以本校教師的課例為研究內容的一種課例研究形式,旨在通過身邊教師的現(xiàn)身說法,促使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聽評課是其研究的基本形式,常見的聽評課課例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有三種。一是領導聽評課。其目的是對課堂教學進行綜合的評價、等級評價及評比,并對教師進行指導和引領等,從宏觀上調控課堂教學,促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聽課的參加人員應吸收各層次領導,定期進行,并針對課堂教學實際制定下一步改革方案,提出奮斗目標,帶領廣大教師進行教學改革。二是教師互相聽評課。其目的是督促教師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借他山之石來改進自己的教學,又客觀地指出授課者的不足,共同進步。教師互相聽課可由教師抽時間隨堂聽、及時評,也可由教研組組織集體聽,聽后評,還可以將每學期教師互相聽后對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所做評價,由學校存檔,作為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jù)之一?!敖處熉犝n”可建立相應制度,與教研活動結合,使之成為一種經(jīng)常性教學行為。三是教師自己評。教師自評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經(jīng)過反思后得出的評價。其目的是積極培養(yǎng)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意識,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教師自評是常規(guī)性教學行為,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師自評會議,促進互相交流,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信息,將日常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個人專業(yè)成長融為一體,形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職業(yè)性生活方式。
二、名師課例研究
我縣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很多教師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大山,更沒有觀摩過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的課,不知道課堂教學還能如此異彩紛呈,如此震撼人心。我們?yōu)榱四苁箯V大教師領略名師風采,觀摩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開闊思路,增長見識,為各學校配備了許多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名教師等的授課光盤和有關名師課堂實錄的書籍和雜志,組織老師們定期觀摩和學習。然后,組織老師們圍繞“我應該學習什么”、“我學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使我深受啟發(fā)”等話題研討交流??梢钥吹?,老師們在看錄像課和學習課堂實錄時,個個如饑似渴,聚精會神,一絲不茍;在研討交流時談心得,談體會,談收獲,爭先恐后,暢所欲言。一滴水可以折射七彩陽光,一節(jié)課可以看出名師的精湛藝術,從這一節(jié)節(jié)錄像課和一節(jié)節(jié)課堂實錄中,老師們收益頗豐:不但可以依葫蘆畫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課堂,而且可以憑借它們?yōu)榘l(fā)散的原點,延伸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教法;不但在教學思路、教學策略上學到了許多東西,而且在教學技藝、教學細節(jié)上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強烈的成長意識,一個學名師、做名師的熱潮正在悄然興起。
三、反思課例研究
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朱永新教授多次在演講中推銷他的成功經(jīng)驗,誰能夠每天堅持寫一篇教育反思,10年后必成大器。反思,是汲取經(jīng)驗教訓的最有效手段,在繁忙的工作中進行反思,是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普遍特征。我們要求教師每周寫一篇課例反思,每月提供一個典型課例,每月上一節(jié)研究課,每學期學一本教育理論書籍。要求教師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反思,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敗的,怎樣做就會更好。教師可以對自己最成功或最失敗的典型課例寫成文字詳加分析。因為,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課例,每個人都可以講述自己的教學課例,拿起筆來,隨時記錄發(fā)生在自己教學中的案例并進行反思性研究,長期堅持,日積月累,既能夠升華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又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同時,還會促使寫作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一段時間積累下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課例不但生動記錄了自己發(fā)展、成長的軌跡,而且會讓心靈中充滿了成就感、成功感。這樣,我們的教師就會在不斷的反思中不斷地提高,不斷地進步,最終達到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