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們自覺修改習作行為缺失主要表現(xiàn)為習作目標定位不正確,習作構(gòu)建形式比較單一,缺乏習作修改能力和意識,教師也缺乏習作修改技法指導,學生沒有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意識。
關(guān)鍵詞:修改習作;行為缺乏;探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2-0034-02
修改是文章問世的必經(jīng)之路。想想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看看自己,“一步三回頭”,寫一句,改三回,修改的時間大大超過寫的時間;讀讀《課程標準》: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可現(xiàn)實教學中,孩子自覺修改的情況不容樂觀。對一個有45人的班級進行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寫完作文后,很少修改的有69.4%;嫌麻煩,認為沒有必要的占44%。在有修改行為的孩子中再調(diào)查其修改動機,因為老師或家長強制要求的又占53.6%……為什么孩子們無視修改的存在呢?要孩子們修改怎么就這么難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五點。
原因之一:寫作目標扭曲。改是為了寫得更好,可是當寫本身沒有目的,沒有意義時,改,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孩子們寫作目的何在,意義何在呢?請問問孩子自己吧,“為了交作業(yè)”;“為了考試成績高”,僅此而已。甚至連略帶功利的“為了將來當作家”;“為了出書給別人看”這些答案都沒有。孩子們的寫作目標遭遇嚴重的扭曲——為師而寫,為考而寫。誰是始作俑者?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當考試分數(shù)的高低成了衡量作文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時,我們半是被動就范,半是主動出擊,將教學這一富有藝術(shù)色彩的活動逐漸演變成考前“練兵場”,孩子們的習作也成了應付考試的“備戰(zhàn)”行為,在多次接受“規(guī)定套路”訓練后,習慣于寫一些四平八穩(wěn),“看上去很美”的“新八股”。這樣的習作,不是出于需要而寫,自然也沒有改的需要。
從這個角度想開去,孩子們寫作后不修改就很容易想通了。其一,權(quán)利的錯位導致不改。葉圣陶說過:“‘改’與‘作’關(guān)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倍⒆訉懽魅狈Πl(fā)表意識,僅是為了給老師看,然后由老師評定成績,改的權(quán)力在寫前就交出去了,所以當然“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其二,很多時候在孩子們看來是天真浪漫的構(gòu)思、想法,是童言無忌的表達方式,都被老師批改為錯誤。時間久了,孩子們也明白了該寫什么,該怎么寫。他們就像拳擊中靠“點數(shù)”得分一樣,擅長寫些輕車熟路的“得分”句子。這類句子寫后自然不必精工修改,因為他們熟練得很。
原因之二:文章的構(gòu)建形式單一所決定。文章的構(gòu)建形式直接決定了修改的重要性。而成年人和孩子的文章建構(gòu)形式之間有很大的差別。
成年人的文學作品中分支較多,表達的情感較為豐富,多元。例如世界暢銷書《哈利波特》,全書以哈利的成長為主線,但在敘述過程中不斷派生出許多旁支,如:哈利父母在魔法學校里的故事;伏地魔小時候的成長經(jīng)歷;哈利好友羅恩的戀愛史;海格收養(yǎng)怪物做寵物的故事……這些枝節(jié)的描寫不但沒有沖淡主線,相反對塑造主人公哈利的形象和敘述他的成長經(jīng)的歷起到很好的渲染、鋪墊、解釋說明的作用。這樣多線索的寫作,作者的修改環(huán)節(jié)就尤為重要。通過修改,作者要協(xié)調(diào)、安排各線索之間的關(guān)系,統(tǒng)籌、規(guī)劃個部分的比重,以形成烘托主線的合力,而不至于本末倒置。各個分支和主干的關(guān)系就像大小齒輪,而修改就像幫助齒輪之間順利磨合的潤滑油。沒有了它,一切都將停頓下來,甚至可能崩潰。
而孩子習作基本上是單線索的,從頭至尾敘述一個故事,描寫一處景物,刻畫一個人物。文章的構(gòu)建形式也比較單一:“時間推移”、“空間轉(zhuǎn)換”、“事件發(fā)展經(jīng)過”三種線索安排最為常見。由于文章類似單齒輪運轉(zhuǎn),暫時不加潤滑油的危害不會那么明顯地顯現(xiàn)出來,所以小作者不會感到修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他們只需順勢寫完全文就會覺得大功告成,再加上為“交差”而寫的心態(tài),無怪他們恨不得一寫完就收進書包呢!當然,長期不加“潤滑油”,隱患可想而知!
原因之三:修改所需的能力有待提高。修改能力是一種高級的寫作能力,作家說:所謂修改,就是“再思維”的過程,不能拘泥于原先的思路,要善于進行“反思”、“側(cè)思”、“深思”,從不同的層面來審視自己。您想,認識自己是難事,否定自己,修正自己是何等之難?即便是像歐陽修那樣的大文豪,修改其文章來也煞費苦心。他在晚年的時候?qū)⒆约旱奈恼抡沓蓛?,?jīng)常忙到深夜。當別人戲笑他時,歐陽修卻道:文章是要留下來給子孫后代看的,如果不認真修改,改不好,豈不讓人笑話?
說到文章的修改,還有個比較普遍的認識誤區(qū),片面地將修改理解為選詞造句的替換,甚至是優(yōu)美詞藻的堆砌?!段男牡颀垺じ綍穼Υ嗽羞^形象的比喻,“夫畫者謹發(fā)而易貌,射者儀毫而失墻,或銳精細巧,必疏體統(tǒng)。故宜詘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尋,棄偏善之巧,學具美之績。”就是說繪畫的人只注意頭發(fā),便會改變?nèi)菝?。射手只在乎細小的毫毛,往往就失去了大目標。那些只注重文章局部字詞的修改理念,不但不會提升文章質(zhì)量,相反便容易破壞文章整體,是不可取。修改真的沒那么簡單,它既要對細節(jié)潤色,更要注重整體調(diào)整,至少涵蓋“發(fā)現(xiàn)問題”、“綜合協(xié)調(diào)”、“靈活變通”三種能力。這些能力是靠無數(shù)次的錘煉得以逐步提高的。很多孩子因為沒有修改的意識,所以缺少能力鍛煉的機會,形成了因為“不會”,所以“不改”,因為“不改”,越發(fā)“不會”的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就徹底放棄了修改。這也就是為什么當我們以命令的形式要求孩子修改自己的文章時收效甚微了。孩子們不是抗旨不遵,實為力不從心。
原因之四:技法指導的空白。很多教師害怕談技法指導,認為寫作就是隨心所欲的表達,技法指導是障礙。其實不然,拘泥于技法指導固然會使文章變得呆板,但缺少技法指導,必將會讓孩子走許多彎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技法指導,更何況學習寫作這樣復雜的智力活動。
說到現(xiàn)有的技法指導,大有貪多求全之勢,一節(jié)課下來包容寫成一篇文章的所有注意事項,生怕孩子疏漏其一。這種指導形式對初學寫作的孩子來說是最為不合適的。就像一個人學習游泳,要從換氣、手部動作、頭部動作,腳部動作,最后在協(xié)調(diào)全身練習一樣。先分解再組合。而我們的作文教學則恰恰相反,只有組合沒有分解,這就好比一下子要一個初學游泳的孩子跳下水去游上幾十米一樣。這樣的教法會令孩子怕水,游泳的精細動作也指導不到位,即便最后因天分等諸多因素學成游泳了,糾正其動作細節(jié)也頗費周折。
要想孩子能夠順利地修改自己的習作,必須上好修改指導專項課。以下幾種訓練課型您接觸過嗎:1.故事激趣課:講述如唐朝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佳話;清朝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的史實;美國作家海明威不顧體殘多病先后二百多次修改《老人與?!返膫髡f。通過故事的講解,讓孩子對修改有了感性認識,有了學習的榜樣,能對修改產(chǎn)生沖動。2.符號認識課:將各種修改符號隆重推出讓孩子們正確認識和使用。3.修改示范課:教師運用符號示范修改片斷。4.片斷練習課:提供有待修改的片斷讓孩子實踐。5.自改、互改評講課:針對典型自改或互改個案作點評。6.對比課:指導孩子針對自己修改前后的文章進行對比,體會修改的收益。相信很多專項課教師朋友和孩子們都是見所未見的,可見指導的空白已經(jīng)成為孩子學會修改的極大障礙,我們又怎能期待所有孩子無師自通呢?
原因之五:習慣養(yǎng)成缺乏監(jiān)督。養(yǎng)成習慣至關(guān)重要。也許有的孩子開始有了朦朧的修改意識,但是沒有從教師那里得到強化信息——請認真修改,所以堅持幾次后自然就放棄;也許有的孩子在教師的要求下已經(jīng)開始被動地修改,但是由于沒有教師的檢查與監(jiān)督,沒有養(yǎng)成習慣,被動的行為很快消失。看來,孩子不修改,教師的監(jiān)督不利也逃脫不了干系。
需明確的一點是,修改文章的確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孩子年齡小,興趣的持久度本來就不穩(wěn)定,再加上修改的難度,要他們自覺地堅持修改有些不現(xiàn)實。而我們常把心思花在如何做審題指導,如何精細批改習作上,幾乎沒有想過如何指導孩子修改,監(jiān)督其養(yǎng)成修改習慣,這不就等同于把力氣花在刀背上嗎?況且,修改習作大多在家中完成,監(jiān)督難以實現(xiàn)也成了教師們鞭長莫及的遺憾。
孩子不愛修改的原因大致有以上五點,相應的解決構(gòu)想自然也有五點:其一,對習作目標正確定位。其二,讓孩子接觸各類型文章,嘗試多種寫作形式。其三,將修改的權(quán)力“下放”。其四,上好修改的專項指導課。其五,持之以恒地促進習慣養(yǎng)成。衷心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做到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p>
【責任編輯:王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