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建農原本在深圳做房地產,今年7月任湘軍俱樂部董事長,他說這是為了湖南足球;湘軍俱樂部的投資人每年投入2000萬的資金,而自己卻一直隱姓埋名地躲在幕后,寧建農說這是“為了足球而做足球”。
一切聽起來就像是在講故事,難道真的存在“不為名,沒有利”的足球投資者?
誰賺到錢了
《英才》:湘軍足球俱樂部自今年初成立起,就提出三年內進“中超”,而目前的中超正是多事之秋,進去了又能如何呢?
寧建農:湘軍足球是從力帆手中買過來的,對湖南來說,更像是一支雇傭軍,所以從經(jīng)營角度上看,功利足球、政治足球是做不起來的,而依靠某一個企業(yè)投資或向某一個企業(yè)化緣也長久不了。
《英才》:你們這樣的想法會不會給投資方過多的壓力?
寧建農:按道理來說,投資方的壓力應該會小,這里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我們短期內不追求什么效益,我們遵循足球的規(guī)律,遵循企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中國的國情來做足球。只有遵循這些才是健康足球。上午我們開會,還有人向我們提建議,說為了保級怎么去賄賂,我說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就不會去賄賂,進了“中超”又能怎樣?
《英才》: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國企還是名企,投資足球都在追求一個廣告效應,而湘軍足球俱樂部的投資方卻一直隱姓埋名,為什么?
寧建農:我們是沒有在俱樂部名稱上體現(xiàn)投資方的名稱,把這個空間給留出來了?
《英才》:留出來給誰?
寧建農:今后誰來冠名誰就得出錢。我們現(xiàn)在一直在談冠名的問題。
《英才》:你認為誰賺到錢了?
寧建農:據(jù)說力帆做足球前的摩托車年銷售量是20萬輛,做了足球之后的兩年時間里,其年銷售量是40萬輛,只是它并沒有把這些錢劃進俱樂部,而是進了企業(yè)的賬,所以俱樂部不賺錢。還有大連萬達的王健林,現(xiàn)在的身價是幾十個億,我想這跟他以前投資過足球也有關系,民營企業(yè)如果不賺錢是不會去做。
神秘投資人
《英才》:湘軍俱樂部的經(jīng)營狀況怎么樣?
寧建農:不是很好。
《英才》:聽說俱樂部已經(jīng)欠球員工資三個月了,而且外援工資問題也沒有解決,還有欠球場場地費也沒繳清?
寧建農:這些問題都在逐一解決,我們有自己的具體情況,但不能說湘軍俱樂部不賺錢,別的俱樂部就不賺錢。
《英才》:湘軍俱樂部出現(xiàn)這些問題是因為資金不足吧?
寧建農:可以說是投資方的思想準備不足,他們認為拿出一點錢再讓業(yè)內人士來經(jīng)營就可以了,其結果是交了一大筆學費,他們大手大腳慣了,把空間定得很寬,比如當初球員的工資可以說是“中甲”里最高的,達到100多萬。原來以為一年投2000萬就可以了,結果這么一弄就不夠了。
《英才》:你接手時資金是不是就開始緊張了?
寧建農:我是今年7月接盤的,原本是在深圳經(jīng)營房地產。
《英才》:你剛才提到投資方思想準備上的不足,你要怎樣說服投資者追加投資?
寧建農:正在與投資方溝通,我們也在想吸收更多的投資者進來,湘軍俱樂部的初衷就是想打造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群體。但我們非常理解投資方的心態(tài),它畢竟是一個企業(yè),再說它目前在資金上也有實際困難,我想投資方不會因此而放棄,牛屁股都已經(jīng)進去了,還在乎一個牛尾巴嗎?
《英才》:現(xiàn)在還不到一年時間,投資已經(jīng)超過2000萬了嗎?
寧建農:2000萬左右。其實想想投資方也很不容易,他不要名,也沒有利,花錢來投資足球在中國足球史上沒有過,他為的就是能夠打造一個能自己造血的俱樂部平臺。
《英才》:聽起來很理想化。
寧建農:湖南人本來就有理想化情結,但我們絕不是烏托邦。湖南這么多年沒有足球,交點學費是必然的,只是學費高了一點。我們只要堅持這些理念,明年就好了。
《英才》:明年會盈利?
寧建農:只是會好一點,盈利很難說。
《英才》:在各種公開場合你們都在刻意地為投資方保密,這是應投資方的要求嗎?
寧建農:他不愿意讓人知道。
《英才》:投資方會走到前臺來嗎?像別的俱樂部,人人都知道它背后的老板是誰。
寧建農:暫時不會,也沒這個必要,國外的很多足球俱樂部背后的東家也不是都公開的。
《英才》:投資方是民營企業(yè)家?
寧建農:是湖南的民營企業(yè)家。
(唐凱林hailong2000@vip.sohu.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