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冬梅 田安欣
上一期,十幾位母親談了她們在喂奶過程中的苦、辣、酸、甜。下面,我們繼續(xù)就這些母親們在哺乳過程中的焦慮與困惑,請兒科專家苗淑新大夫和婦產(chǎn)科專家楊振蕓大夫逐一做出點評和指導。
我的奶不太好,孩子老哭,沒喂奶時哭,喂完了還哭。后來我姐姐來看我,說這孩子肯定是餓的,我便開始給她加奶粉。
開始混合喂養(yǎng)的時候,怎么喂孩子都吃,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只認一個奶嘴。這個奶嘴的大小介于現(xiàn)在市面上常見的大奶嘴和小奶嘴之間,是一個朋友從日本帶回來的,國內(nèi)市場上根本沒有。為了給孩子換奶嘴,我?guī)缀跖鼙榱巳堑拇笊痰?,不知道多花了多少錢,什么樣的奶嘴都試過,可怎么都不行。
問:1.因為不用奶瓶,不太容易知道母乳量的多少,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否吃夠了量?
2.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只認一種奶嘴的現(xiàn)象?
楊:“別看孩子小,自己懂饑飽”。只要孩子吃飽了,自然也就不吃了。盡管母乳的量不能測量,但乳量充足時會有以下幾種現(xiàn)象:
1.喂奶時可以聽到孩子有節(jié)律的吞咽聲;
2.母親有下奶的感覺,喂奶前乳房豐滿、脹,奶后乳房松軟;
3.吃飽后孩子表現(xiàn)滿足、安靜,或安然入睡,或醒著玩耍;
4.有適當?shù)哪蛄?,每日至少更換6次尿布;
5.孩子的體重增加。
孩子只認一種奶嘴,這也是一種習慣形成,即對奶嘴的大小、軟硬度、形狀、射乳孔的大小等等形成了固定的感知覺,短時間不易改變。為避免這種現(xiàn)象,在準備附加人工喂養(yǎng)之前要多準備幾個圓形的奶嘴備用。隨著孩子長大,口腔的容量也有變化,奶嘴的型號需要更換,不妨將新舊奶嘴交替使用一段時間,再過渡到新的型號。
我大姐的奶特別好,孩子一直吃到10個月。人家告訴她,斷奶的時候不能讓孩子見著媽媽,就讓親戚把孩子抱走了。現(xiàn)在孩子落下個毛病,經(jīng)常不自覺地嘬嘴唇。因此我覺得斷奶還是應(yīng)該讓孩子知道,慢慢減少喂奶的次數(shù),讓他有個心理準備,有個自然過渡的過程。
不僅斷奶如此,任何事情都應(yīng)該這樣。比如說我由于各種原因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有人對我說,你自己悄悄走,省得孩子哭。我爸爸說不行,就得告訴她媽媽坐車走了。我們鄰居同樣面對這種情況,媽媽選擇了悄悄走,結(jié)果孩子總是到處找媽媽,最后竟憋出病來了。
問:很多人采取抱走孩子的斷奶方式,但這種方式使孩子心理或行為受到一定影響是否普遍,這種方式是否可?。渴欠窨梢砸蚝⒆佣??能否針對這位母親的經(jīng)歷給予具體指導?
苗:孩子斷奶為何有困難呢?這除了與孩子的性格有一定關(guān)系外,主要還是與斷奶的準備及方式有關(guān)。所謂斷奶的準備包括輔食的添加,母乳喂養(yǎng)次數(shù)的逐漸減少,添加牛奶等等。只要把這些方面都準備好了,每天孩子只吃2次母奶,并不困難。有的母親晚上與孩子睡在一起,而且平時也讓孩子隨意叼著奶頭吃個沒完,這種不良習慣對孩子斷奶將是很大的障礙。
出現(xiàn)斷奶困難時把孩子抱到親戚家的做法,并不是個好辦法。首先孩子即使不斷奶突然見不到母親也會產(chǎn)生恐懼感,更何況又沒奶吃呢!其次,斷奶時沒準備好,孩子由于突然的飲食結(jié)構(gòu)改變很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疾病。再者,10個月的孩子也好,1歲的孩子也好,他們的智力發(fā)育已很好,突然見不到母親,尤其是到母親快下班的時候和晚上入睡前見不到母親,孩子會鬧很大情緒,比如煩躁、哭鬧、不肯入睡或?qū)嵲诶O了入睡后的驚醒等等,都說明孩子有心理恐懼。這時易出現(xiàn)吮吸毛巾、被角,男孩出現(xiàn)抓小雞雞的不良習慣。
把孩子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母親偷偷離去更是不可取的,孩子會產(chǎn)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產(chǎn)生更大的恐懼感。有的孩子會拒食,整夜地哭鬧不止,生病者絕不少見。
最好就讓孩子在自己家中斷奶,不產(chǎn)生環(huán)境變化,減少孩子的困惑。如果準備工作沒做好,再準備1~2個月都沒關(guān)系。斷奶時父親或與孩子最親近的人(如祖母、外祖母、阿姨)應(yīng)給予幫助。比如喂牛奶時,不要讓母親喂,晚上讓父親幫助洗澡、換衣服、喂水等。父親與孩子平日要是接觸得太少(當然是不應(yīng)如此的),幫不上忙,就得找除母親外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了。
還是一句老話: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再干。什么事都一樣,對孩子更不能搞突然襲擊,他會“報復”你的。這種“報復”就是孩子的心理不平衡,最多的是恐懼不安和對母親的不信任。
可能我的小孩吞咽反射發(fā)育得不太好,我的奶又很沖,滋滋地往外冒,孩子一吃就嗆,嗆著了就哇哇大哭,扭頭不吃。喂不了多少,孩子折騰累了,就睡著了??赡踢€剩很多,不能憋著,我就開始擠,好不容易擠完了,一看,又到下一次喂奶的時間了。有時候為了喂這點奶,一夜一夜地睡不了覺。
我的孩子睡眠少,有時候夜里總睜著眼不睡,我看看不到喂奶時間,也不敢睡,就只有睜著眼睛陪著她。等到了喂奶的時間,哪怕孩子正在睡著,我也得把她搖醒。
這樣堅持了幾天,我實在是太累了,又加上孩子因為嗆奶總也吃不飽,就去找醫(yī)生開回奶藥,慢慢地給孩子停了母乳,加了奶粉。
我孩子的飯量天生較小,那時候我妹妹幫我?guī)Ш⒆?,她也沒有什么經(jīng)驗,有時沖好的奶還差幾十毫升沒有喝完,孩子就不太愿意喝了,我妹妹就抱著孩子連唱歌帶打鼓點,孩子一高興就喝下去了。我們也覺得這方法不錯,其實孩子很難受,拉的大便都特別臭,還有奶瓣。孩子滿月后去復診,體重比出生時還輕。
一段時間后她怎么都不肯吃奶了,把奶嘴放進去,她就用小舌頭哆哆嗦嗦地頂出來。只靠喝一點果汁維持,這樣持續(xù)了兩個星期。大夫說可能是我們的喂法有問題,喂的太多了,孩子不吃就不要強迫她,只要進液體就行。
后來,這段比較困難的時期雖然過去了,但孩子的食欲一直不太好。為了讓她多吃點東西,我什么辦法都嘗試過,比如吃東西時大人在旁邊做表演,她一高興,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就吞下去了。
有時她白天不吃飯,我就給她空腹洗澡,讓小孩洗完澡餓急了再吃。
不知是不是哺乳期沒有過好的緣故,現(xiàn)在孩子總是吃毛巾被的角,還對我說:“媽媽,我告訴你毛巾被哪兒最好吃?!比绻龊檬碌玫奖頁P,她就會說:“媽媽,我不要表揚,你就讓我吃一口那兒吧。我都沒吃夠,我怎么對小時候吃這個沒有印象呢?”
問1.對于由于奶量較大孩子嗆奶的問題該怎樣解決?
2.到了喂奶時間孩子正在睡覺,是否要把他弄醒?
3.很多人覺得孩子的胃是撐大的。如果孩子的飯量小,是否要強喂?
4.做表演可取嗎?
5.孩子吃毛巾被角是否和哺乳有直接關(guān)系?出現(xiàn)這些問題后該如何解決?
苗:媽媽的奶太沖,就如同奶嘴的孔太大了一樣。孩子小,來不及吞咽,出現(xiàn)嗆奶現(xiàn)象,這并不是孩子的吞咽反射發(fā)育不好。恰恰相反,說明這個孩子的吞咽反射很好,否則就把奶嗆進氣管里去了。嗆奶后孩子哇哇大哭,扭頭拒食,也說明孩子發(fā)育不錯,知道拒絕這種“痛苦”。為了減少奶沖嗆奶的情況,有兩個方法可試一試,一是母親用食指和中指捏緊奶頭上方的乳暈處,減少奶的“出量”,不嗆孩子。另一個是把奶先吸出來(不是擠出來)放在奶瓶中再喂給孩子。不一定把奶吸空,只要吸出一部分,奶水就不會太沖了,可以先吃乳房中的奶,再吃奶瓶里的奶(略加熱)。如能用前面的方法取得成功是最好的。
夜間孩子睡著了不必搖醒了喂奶,就是白天也同樣如此。母乳喂養(yǎng)雖然也應(yīng)最終形成3~4小時喂一次的規(guī)律,但也不是一分鐘都不能差,必須要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孩子餓了,可以提前一會兒吃,而孩子睡得香香的則可以錯后一會兒吃,這根本沒有關(guān)系。而這位母親因為喂奶方法沒掌握好而回了奶,實在是太可惜了。
孩子的飯量也與成人一樣,有多有少。人工喂養(yǎng)者往往都喂的量比較大。人們看著奶粉筒上的“標準量”給孩子喂奶粉,孩子吃的量超過了“標準”,家長就特高興;相反,孩子吃不到“標準”,或有時有一兩次吃不到“標準”,就心急火燎地著急,把孩子吃剩下的這點兒奶粉熱了喂,剩下,再熱再喂,讓孩子不得安生,甚至孩子都睡了還想偷偷喂!這頓這么喂進去了,下頓孩子還沒餓又到點了,吃得就更不痛快了。這樣形成惡性循環(huán),孩子把吃奶當成一種受罪的過程,因為無論他如何不想吃,成人總是往他嘴里硬塞奶瓶,最終他只要看見奶瓶,還未吃就先哭了!我說的這個鏡頭是絕對真實的!
用敲敲打打、唱歌、表演喂孩子的事不新鮮,甚至祖父母圍著餐桌扭大秧歌的都有。還有開著卡拉OK,當孩子哈哈一笑時,喂飯者突然往孩子嘴里塞上滿滿一大口。這種錯誤的喂奶喂飯方法,一喂一個多小時者有之,喂兩個小時的也有。曾有一位外祖母說過:“給我家孩子喂飯,比打仗還厲害,家里鍋碗瓢盆能響的都響,還得滿地追!”
要知道,無論大人孩子,甚至嬰兒進餐、吃奶,都是一種條件反射。有了良好的條件反射,人們就會愉快地進餐,相反就沒有任何食欲,嬰兒也如此。有了良好的條件反射,從唾液、胃液到人體的消化酶都會很好地分泌,相反則分泌減少,沒了食欲。說白了,心沒用在吃飯上,忙著看秧歌,被噪音騷擾,哪兒還有食欲!根本沒品到飯是什么滋味,只是被成人機械地“塞”了進去,好可憐的孩子啊!
凡是自幼沒受過良好進食教育的孩子,長大了或多或少地都會有進食困難,食欲不佳,挑食偏食等,總會營養(yǎng)失衡。進食教育是從母乳喂養(yǎng)時就開始了,不要小視這些“小事”。
空腹洗澡是絕對錯誤的,小心低血糖休克!成年人都不可以這樣做。俗語說:飽不洗頭,餓不洗澡。不是沒有道理的。
孩子叼毛巾、被角、吮指癖等不良習慣的形成,都與孩子的心態(tài)不平衡有一定的關(guān)系。
我女兒生下來4.5千克,當時我沒有奶。孩子很餓,用手碰一下她的嘴角,她就馬上扭頭找,而且小兒黃疸提前出現(xiàn)。沒辦法,我們先請同病房的一個熟悉的產(chǎn)婦幫著喂了一次,以后就一直是混合喂養(yǎng),吃我的奶就像改善生活。她8個月時我出差,本來不想給她斷奶,但回來后孩子自動就不吃了。
現(xiàn)在孩子已經(jīng)2歲7個月了,有一個問題一直讓我不知怎么辦,就是她每次都必須叼著奶瓶睡覺,不叼就睡不著,怎么哄都不行。
問:1.對于生完孩子確實沒有奶,孩子又是巨大兒的情況,這種方法是否不失為一種應(yīng)急措施?
2.孩子出現(xiàn)叼奶嘴睡覺的習慣該怎么辦?
苗:巨大兒也是高危兒之一。母親因分娩勞累等原因完全無母奶或不足的情況并不少見。就是正常產(chǎn)的足月兒也并不能保證每位母親都有充足的母乳,且下奶時間也有早有晚。借母乳喂養(yǎng)也沒什么不可以,但必須了解對方的健康情況。其實,問題并不復雜,在沒有母奶時,可以用溫開水,5%葡萄糖水先在生后6~8小時喂20~30毫升,以后仍無母乳即可給牛奶或奶粉喂養(yǎng),等待母乳下來后再喂母乳,或混合喂養(yǎng)。凡混合喂養(yǎng)的孩子斷奶都比較容易。
孩子叼著奶瓶睡覺,并不是孩子的過錯,是母親的過錯。誰叫你第一次讓他叼著奶頭睡著了呢?誰叫你在他叼著奶瓶睡時不把奶頭拿出來呢?這與叼毛巾一樣,需要慢慢糾正。
雖然我的奶很沖,一碰就往外噴,噴得孩子滿頭滿臉都是,但不知為什么一天中吃幾頓后就會沒奶了,就得加一點奶粉。
我的飯量不是很大,為了孩子,我不停地吃。我覺得自己的身體也比較有母性,只要吃一點好東西就會全變成奶。孩子小時候只要一生病,我都吃相應(yīng)的藥,比如孩子上火,我就加倍地吃清火的藥,我相信我的奶里面肯定有這些藥的成分,孩子的情況肯定能改善。
到我上班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開始吃輔食了,但我想,反正多喂一點沒壞處,就早晚喂自己的奶,一直堅持到孩子1歲1個多月。當時正是夏天,我得了乳腺炎,每天發(fā)燒38℃以上,肉、奶、蛋等都不敢吃,水也盡量不喝,吃了很多種藥,才不得不把奶斷了。
喂不喂母乳差別很大。我的孩子在1歲以內(nèi)每次檢查時醫(yī)生都說發(fā)育超常。但1歲以后斷了母乳,身體就不如以前好了。
問:1.為什么奶很多,卻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2.孩子生病,乳母吃藥的方法是否可???如治上火的藥對孩子有無副作用?
3.像這種喂奶一段時間后得乳腺炎是什么原因?
4.斷奶后怎樣保證孩子身體素質(zhì)不下降。
苗:這位母親和前面講的那位母親一樣,奶很沖,一碰就流,百姓形象地叫“漏奶”??梢杂闷拷幼∵@些“漏奶”。漏奶并不是奶真的非常多,而是在某些時候多些,比如休息后的早晨、上午,而勞累后的下午或喝湯湯水水少時奶就少了。這種“漏奶”現(xiàn)象也與母親精神緊張有關(guān),比如母親外出時一想到孩子奶就流出來了。
孩子有病就應(yīng)該給孩子吃藥,不能靠母親吃藥孩子吃奶的辦法,讓孩子從母乳中獲得藥效。這很危險,一是藥物過量,造成反應(yīng);二是藥量不足,治不了病。去火藥往往引起腹瀉,對孩子也很不利,不要提倡這種方法。
母親上班后早晚喂奶,中午應(yīng)吸一次奶,否則會因淤乳而導致乳腺炎,這種情況并不少見。
1歲孩子斷奶,斷奶后仍有2次牛奶,只要斷奶飲食加得合適,孩子營養(yǎng)就會跟得上。凡出現(xiàn)體質(zhì)下降者都屬喂養(yǎng)不當。如果1歲內(nèi)孩子各種指標都真的超常,那么1歲以后生長速度降下來也屬正常。
斷奶后,孩子可以靠牛奶或奶粉及其他食物保證營養(yǎng)供給。但并不是先斷了母乳,從6個月、10個月或1歲多才開始改用奶粉及其他輔食的。這個準備工作應(yīng)該從新生兒期就開始。比如15天加果水,28天加菜水,加維生素C;15天加魚肝油(或維生素D),28天加鈣劑……這都是為了斷奶做準備,也都是為孩子將來的營養(yǎng)做準備,這個過程是漫長的。
也許是因為社會的發(fā)展,也許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做母親的機會,和過去相比,現(xiàn)代的母親更注重科學喂養(yǎng),很多母親甚至在小生命還處在孕育階段就開始從書本上獲取相應(yīng)的知識,這種精神是極其可貴的,這些具有普遍性的科學喂養(yǎng)知識對母親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它為母親們提供了許多可遵循的育兒規(guī)律。但同時,和過去的母親相比,如今的母親又仿佛少了一份順其自然的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的缺乏常常使她們過分地依賴書本上的東西,也過分地依賴某種科學的標準,用僅適用于某些情況的片段性知識去指導自己所有的行動,這就使她們在這個成為母親后的第一段歷程中顯得有些機械和死板教條。當這些“招數(shù)”失靈時,她們便感到十分焦慮和無助,于是產(chǎn)生了數(shù)不盡的失誤、遺憾和笑話。畢竟,每一個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鮮活的,也是與眾不同的,他們各有各的特點,這就需要母親們在科學指導下細心地去摸索適用于自己寶寶的方法。
座談會已經(jīng)結(jié)束一段日子了,可這個話題卻時常在編輯部里提起,母親們那份和著淚水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尤其是一位母親的話——當孩子吸吮的那一刻,我心里總有一種感覺,就算是為孩子而枯竭我也在所不惜……
希望我們的這組文章能使更多的剛步入母親行列的媽媽們,少一點淚水,多一點歡笑;也真心地祝愿我們的小寶寶們都能夠吸吮到更多的母愛。
*美國兒科學會(AAP)去年正式發(fā)布了一項提倡母乳喂養(yǎng)的聲明:把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和延長母乳喂養(yǎng)期作為“2000年健康人(HEALTHYPEOPLE2000)”計劃的目標之一。具體要求將母乳喂養(yǎng)率提高至75%,將母乳喂養(yǎng)期延長至嬰兒生后5~6個月的比例提高到50%;建議母親們堅持母乳喂養(yǎng)1年,至少維持到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