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中國地學會與科學地理的構建(1909
—1911)* - 國民外交協(xié)會與近代國民外交“對內”趨向*
- 二十世紀數(shù)學基礎論爭中的現(xiàn)象學*
——從胡塞爾、貝克爾與外爾的思想關聯(lián)來看 - 藝術作品究竟為何“物”?*
——從《存有與時間》來解讀海德格爾的藝術哲思 - 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藏正中元年(1324)跋刊本《詩人玉屑》考論*
——兼論《詩人玉屑》在日本的流傳 - 公安派對“性靈論”的重建及其詩變觀念*
- 晚清嶺南文化傳承的自覺與鄉(xiāng)土認知的新變*
——以《南海百詠》的晚清流播為論述中心 - 面對“新潮流”的順勢與逆反*
——新文化運動中兩派勢力的較量 - “正統(tǒng)”的意義:蘇雪林的反魯癥結及其悲劇性*
- 周金文“肇”之詞義試探*
- 粵語肯定否定詞的比較研究及成因探討*
- 臺灣大學接收改造中的“國界”與“省界”*
——基于《羅宗洛日記》(1945—1946)的觀察 - 現(xiàn)象學與自然科學本體論*
——論胡塞爾《觀念III》中的科學論思想 - 陳白沙的“坐法”“觀法”與儒家靜坐傳統(tǒng)*
- 劣向選擇成本*
——論競爭原理及其解釋力 - 先賦性、后致性政治關系與社會責任*
——基于重污染行業(yè)民營企業(yè)的經驗數(shù)據(jù) - 亞投行對國際發(fā)展融資體系的結構性影響*
——國家能力排序的變化 - 制造業(yè)升級轉型模式、路徑與管理變革*
——基于信息技術與運作管理的探討 - 董事會權力等級、戰(zhàn)略性資源配置變動與公司績效*
- 中國獨生子女消費行為特征及管理啟示*
——基于消費者社會化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