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桂林文化城文學中的后方日常生活書寫

        2025-08-27 00:00:00劉鐵群
        南方文壇 2025年4期
        關鍵詞:警報桂林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大批作家踏上了南遷西去的流亡之途。持續(xù)蔓延的戰(zhàn)火硝煙不僅改變了作家的生存狀態(tài),也重繪了中國的文學地圖。戰(zhàn)爭的強行進入“打破了中國新文學自‘五四’以來以北京、上海為中心的單項吸納和輸出的格局,在戰(zhàn)爭遷徙過程中,進行著‘外來’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多重疊合,形成了一種較平衡運行的多文化中心機制”①。正是在這一獨特的背景下,桂林匯聚了大量文化名人,成了大后方重要的文化中心,史稱桂林文化城。桂林文化城的形成恰逢戰(zhàn)爭局勢相對穩(wěn)定的相持階段,此時,已走過抗戰(zhàn)初期的文學在形式、內涵和審美上都悄然發(fā)生著變化。“抗戰(zhàn)初期,民族情緒高漲,‘文學’常常就是一種國家民族情感的宣導,戰(zhàn)地通訊、報告文學、街頭劇、朗誦詩,‘文章下鄉(xiāng),文章入伍’口號傳響,集體創(chuàng)作方式流行;隨著戰(zhàn)局的相對穩(wěn)定,文學表現(xiàn)的廣度與深度又逐步恢復,以‘抗戰(zhàn)’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演進為‘在抗戰(zhàn)時期’的創(chuàng)作?!雹诠鹆治幕俏膶W就屬于“在抗戰(zhàn)時期”的創(chuàng)作,它既包括以抗戰(zhàn)為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包括抗戰(zhàn)周邊的其他多樣化題材的創(chuàng)作。其中,關于后方日常生活的書寫尤其值得關注。李怡在談到如何認識抗日戰(zhàn)爭對文學的影響時曾強調:“我們不能將所謂的‘戰(zhàn)爭’簡單等同于敵對勢力的拼殺搏斗,把‘戰(zhàn)爭’想象為民族與民族之間或陣營與陣營之間的極端行為,而人類一切正常的生存活動、精神活動都被排斥了?!雹圻@段話提醒研究者不能狹窄地理解戰(zhàn)爭與文學的關系,戰(zhàn)爭年代并非只有你死我活的敵對和廝殺,還有日常的生存和精神活動。突如其來的戰(zhàn)火滲透進每個人的生活,對于與前線保持著距離的后方民眾來說,在很大程度上是從日常生活感知和認識戰(zhàn)爭。因此,重視關于日常生活的書寫,才能更好地把握抗戰(zhàn)時期文學的整體風貌。桂林文化城文學中的后方日常生活書寫就為我們理解抗戰(zhàn)時期文學的深度、廣度與多樣性提供了有效路徑。

        一、空襲背景下的驚懼與坦然

        關注后方日常生活書寫,并不是回避戰(zhàn)爭。因為后方日常生活就是戰(zhàn)爭背景下的日常生活,也是戰(zhàn)爭影響下的日常生活。對于大后方居民來說,與戰(zhàn)爭關系最密切的日常生活就是應對空襲。在侵華戰(zhàn)爭中,日軍大量使用飛機轟炸我國后方城市,桂林是被轟炸的重要目標之一。葉圣陶旅居桂林僅37天,日記中留下了7次關于空襲和警報的記錄;豐子愷旅居桂林10個月,且長期住在遠離市中心的兩江圩泮塘嶺,日記中留下了11次遭遇或聽聞空襲的記錄;宋云彬旅居桂林近6年,但只留下了18個月的日記,其中有40次關于空襲和警報的記錄。這些著名作家的旅桂日記真實地反映了空襲的日常性。胡明樹的散文也記錄了桂林警報的頻繁:“好像規(guī)定了似的,桂林每天必有一次以上的空襲警報?!彼杏X桂林人每天躲警報就像做日常功課:“頂貪睡的人也不敢睡的太晏。早飯后,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穿好了衣服,準備出門。好像學生回校上課似的。初次警報就像學校的敲預備鐘,大家都回教室里;待到緊急警報發(fā)出后,就像正式的上課,大家不講話等教員的到來?!雹芩卧票蛟?939年8月16日的日記中記錄了桂林如何常態(tài)化應對空襲警報:“近防空司令部規(guī)定,敵機入省境,則在獨秀峰點一盞紅燈,敵機有襲桂模樣,則懸紅燈兩盞?!雹莓斁瘓箜懫穑鹆值膸r洞就成了人們的避難所,艾蕪的《桂林遭炸記》描述了市民在巖洞中躲警報的場景:“敵機未到時,大家談話,嚷嚷不已,及至來了,都自自然然的平靜起來,連蒼蠅的嗡嗡聲音,也可以聽見。近處樹上的蟬聲,以及村莊內雄雞啼叫,更清晰可聞。人們是在這里度著靜極了的受難的時光?!碑斺g重的轟炸聲音傳來,“連堅固的巖石,也起著了輕微的震顫,這使好些人都駭變了臉色”⑥??椽毿惴迳系募t燈信號和躲警報成了桂林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空襲警報也改變了桂林人對日常天氣的感受,“桂林人不大喜歡看見晴天,晴天的一青無際的藍天和溫暖明亮的陽光雖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動。但是凄厲的警報聲會給人帶走一切?!雹呷哲婎l繁空襲桂林造成了毀壞城市、摧殘生命的慘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37年10月至桂林疏散前夕,日軍空襲桂林造成“634人死亡,1056人受傷,總計傷亡1690人”⑧。很多作家懷著憤怒寫下日軍空襲桂林的罪惡,巴金筆下的桂林有紅和黑兩種色調,紅色是火焰,黑色是濃煙:“我?guī)е活w憎恨的心目擊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難。我看見炸彈怎樣毀壞房屋,我看見燒夷彈怎樣發(fā)火,我看見風怎樣助長火勢使兩三股濃煙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見半個天空的黑煙,火光籠罩了整個桂林城。黑煙中閃動著紅光,紅的風,紅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從下午一直燃燒到深夜。連城門都落下來木柴似地在燃燒。城墻邊不可計數(shù)的布匹燒透了,紅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紙?!雹岚嘤迷娋涿鑼懥宿Z炸給桂林造成的“痛苦的痙攣”:“一天,成隊黑翼遮滿這小城的上空/一陣轟響給這小城以痛苦的痙攣/敵人撒下的毒火毀滅了街——/半個城市留下了一片荒涼?!雹饪找u的慘劇刺痛著作家的心,胡明樹寫下了老百姓對敵機的仇恨:“敵機來了,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的頭上,無數(shù)人在恨它。它去了,無數(shù)的頭露出來,無數(shù)的仇恨的語言向它擲去?!?1艾蕪控訴日軍的罪行:“這種屠殺中國老百姓的狠毒,真是令我民族起著百世之后,也不能釋然的懷恨?!?2巴金發(fā)出復仇的怒吼:“什么時候輪到我們升到天空去將那些劊子手全打下來呢?”“血不能白流,痛苦應該有補償,犧牲不會是徒然,那樣的日子一定會到來!……”13

        空襲警報留下的創(chuàng)傷記憶和日軍殘暴行徑激起的仇恨與反抗是桂林文化城文學的重要內容,也一直受到研究者關注。但這類作品并不能全面反映空襲警報影響下的后方日常生活??箲?zhàn)時期桂林警報頻發(fā),但不是每次警報都有轟炸,也不是每次轟炸都有重大傷亡。宋云彬曾在日記中記載與胡愈之、張梓生一起吃午飯的過程中“見獨秀峰懸有紅燈兩盞,亟與梓生往七星后巖躲,而警報始終未發(fā),愈之大引為笑談”14。兩盞紅燈是高風險信號,但實際上警報沒有真正拉響,宋云彬和友人只是經(jīng)歷了一場虛驚,他們沒有陷入驚恐,反而留下了調劑平淡生活的笑談。有些作家以輕松調侃的筆調寫敵機的虛張聲勢:“敵機近來也常常‘請假’,不知是懶還是病了?有時候經(jīng)過‘教室’的門口,只咳嗽一兩聲就過去了。是傷風了么?不然為什么咳嗽?”15這段對敵機情狀的描寫不僅沒有緊張、恐懼,反而有鄙夷和嘲諷,顯示了長期與警報周旋后練就的處亂不驚和坦然淡定。戰(zhàn)時桂林的民眾在巖洞中消磨了大量的日常時光,但巖洞中的時光并非單調無聊。由于巖洞教育在桂林的提倡,老百姓可以聽課、學唱歌、看話劇,也可以借閱書報。而且因為人群的聚集產生了消費需求,躲警報的巖洞口往往形成流動或固定的市場。谷斯范的《巖洞里的教育》既描繪了巖洞里頗為豐富的文化生活,也寫了大學生在巖洞口圍坐吃米粉的場景。艾蕪的《桂林遭炸記》在寫轟炸之驚險的同時,也寫了敵機去后人們的悠閑:“敵機去后,警報尚未解除,好些人便走出洞來,他們渴望走回家去,看看他們的房屋,是否安全,但被警察憲兵阻止著,不能隨意自由回去。這是對的,倘能敵機折身再來,豈不大受其害。許多小販,真可感謝,他們在這時候,便挑起餛飩擔子,蒸糕擔子走來了。躲警報的人,便在洞口,悠悠閑閑地吃著點心?!?6與經(jīng)歷轟炸的緊張相比,松弛地坐在巖洞口吃米糕和餛飩就像是平靜生活中的休閑與郊游。散文中驚險與悠閑的反差,以及兩者蒙太奇般的快速切換,正反映了戰(zhàn)時大后方真實的生活情狀。田漢的話劇《秋聲賦》第三幕中寫了警報過后一群文人在七星巖洞口相聚,大家談論戰(zhàn)爭和時局,交流各自的創(chuàng)作近況,也無傷大雅地閑聊文壇的八卦。他們都氣定神閑、應付自如,沒有為警報驚慌,還把躲警報當作相聚的好機會。詩人徐子羽說:“我是把七星巖當會客廳的?!庇浾咄鯄酊Q深表贊同:“我也是啊。那真是個再好沒有的會客廳,什么人都可以碰得到。不過,都得感謝警報。這些日子要不是警報把咱們趕到這兒聚一聚,好像都懶得出門似的?!?7不管是警報之后悠閑地吃點心,還是把七星巖當會客廳,都不能理解為后方民眾得過且過或茍且偷安。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之后,抗戰(zhàn)必然走向常態(tài)化??梢哉f抗戰(zhàn)本身就屬于日常,日常生活與抗戰(zhàn)無法清晰劃分界線。當頻繁的空襲席卷整個大后方,每個人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后方民眾曾在恐懼的深淵中掙扎,也曾在仇恨的怒火中吶喊,但掙扎和吶喊的同時,生活還要繼續(xù)。凄厲的警報把桂林人驅趕進黑暗的巖洞,但桂林人在巖洞里燃起了燈火,把巖洞變成了教室、圖書室、劇場、會客廳和市場。敵人空襲的目的是摧毀后方平靜的日常生活,但桂林的民眾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巖洞里延展出別具生氣和韌性的戰(zhàn)時日常生活。

        桂林文化城文學對空襲背景下的后方日常生活的書寫是豐富多樣的,記錄慘烈、驚恐、仇恨的作品承載了國民的反抗精神,體現(xiàn)坦然、堅韌、樂觀的作品則彰顯了后方民眾的智慧,這種智慧也是支撐國民走過慢慢長夜的重要力量。

        二、遷徙衍生出的繁喧與虛空

        戰(zhàn)時桂林日常生活的變化與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密切相關。戰(zhàn)爭如惡魔,戰(zhàn)火所及之地,城市凋敝,生命凋零。但戰(zhàn)火催逼下的離散、遷徙與聚合也會在短期內開拓新的空間,催生新的繁榮。1938年,《新華日報》特約記者白薇以寫實的文字描述了桂林在抗戰(zhàn)后的巨大變化:“自廣州武漢失陷,長沙也給大火燒去以來,廣州湘鄂退來的軍政黨要人和難民,紛紛雜雜,行李和車輛,潮水般涌來:卡車,載重汽車,漂亮的乘人汽車,這些桂林罕見的家伙,像成群的鳥獸,馬路,街衢,遍地飛駛著,停放著,裝人卸貨,忙得不亦樂乎;軍人,政府,文化人,和高等難民,排山倒海,源源來到桂林,把小小的桂林,擠得人山人海?!贝罅咳丝诘牧魅氪蚱屏斯鹆值钠届o,在白薇的筆下,桂林帶著繁華喧囂的煙火氣息。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馬路中央是汽車的飛奔,兩旁是密集的人海,你擠我撞,匆忙地倏來忽去,形成洶涌的人河,各地的語言,都市服裝,堂皇的軍人摟著摩登女子走,漂亮的女人,競艷著紅黃藍綠紫黑褐各色衣裳”。“中晚餐時,菜館家家是嘉賓滿座,還站著許多候食的客人。小菜場早晨下午兩班,總是擠不開人?!彪娪霸洪_映時候,門前擠得水泄不通。七星巖六里多長的山洞里,點著火把的游人往來不絕?!笆忻鏌狒[極了,會迎合的商人,把恬靜的桂林,隨處開著留聲機的唱片;多少鋪面,在忙碌著裝修,開辟,漆著奪目的顏色;也有多少商店,運到了大都市中五花八門的貨物,顏色艷麗的布匹,洋貨,美麗的皮鞋,和奢侈品。一切都驕傲地站在店頭示威風,放光華?!边@樣的生活圖景讓白薇感嘆:“桂林因為抗戰(zhàn)而轉到勃興的隆運了,市容在活躍,金融入盛況,文化在展開,一切都在走向繁榮?!?8桂林曾是一座偏僻寧靜、節(jié)奏緩慢的古城,但是抗戰(zhàn)之后,那如漓水般緩慢流淌的日子仿佛瞬間擰緊了發(fā)條,猝不及防地被卷進了飛速發(fā)展的軌道。詩人曹起在《桂林三頌》中反復詠嘆:“人說桂林是一座古城/但抗戰(zhàn)也抹去了它古老的色香。”19在很多通訊報道和紀實性散文中,被抹去古老色香的桂林像上海、廣州等現(xiàn)代都市一樣充斥著目迷五色的現(xiàn)代氣息。賓業(yè)繩的《抗戰(zhàn)中的桂林》把桂林市面的繁榮與廣州相比,“市面一日一日地繁榮起來了,馬路上的行人,雖然沒有廣州財政廳前那樣稠密,但是也可以和長堤一帶相等,街上外來的摩登男女隨處都可以看見,流型線汽車也可以時常看見在馬路上往來馳騁著,酒館茶樓旅店也驟然增加了數(shù)量。”20金葉的《桂柳道上》認為桂林街道的熱鬧可與上海比肩,“桂南路,中南路,好似上海霞飛路一般”21。蔣萊的《雨中桂林》凸顯了桂林的摩登與洋氣:“瀝青的馬路上駛著發(fā)亮的汽車”,“播音機到處播送著迷人的外國音樂”,電影院放映著蘇聯(lián)電影和米高梅出品的愛情片子,外地商人在“好萊塢”“大華”等咖啡店里喝濃濃的咖啡,吃精美的點心22。戰(zhàn)時的桂林就這樣快速實現(xiàn)了華麗轉身,呈現(xiàn)出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氣息。

        從表面看,作為抗戰(zhàn)大后方的桂林的確是一片繁華喧鬧,但這繁華不是社會經(jīng)濟自然發(fā)展造就的繁華,不是歲月靜好的繁華,而是戰(zhàn)亂背景下人口激增和資源流動衍生出的繁華。這炫目的繁華改變了桂林人的日常生活,但它沒有踏實的底子,背后隱藏著失衡和隱患。鷗外鷗在桂林創(chuàng)作的組詩《桂林即日》對戰(zhàn)時桂林的日常生活做出生動描繪,也對都市發(fā)展中的隱患做出理性反思,他看到繁華的都市中有麻木的“精神混血兒”23,有貪婪的“食紙幣而肥的人”24,當外來者“乘坐了列車轟隆轟隆的來了/舉起了鐵鋤了/播下了種子了/開墾這未開墾的處女地了”25,他明確表示了對現(xiàn)代文明的警惕:“注意呵/看彼等埋下來的是現(xiàn)代文明的善抑或是惡吧!”26除了鷗外鷗,還有不少作家?guī)е鴮徤骱头此紩鴮憫?zhàn)時桂林的日常生活。當他們的筆觸穿透生活的表層,劃破繁華喧鬧的外衣,呈現(xiàn)的往往是帶著寒氣的虛空。胡明樹(發(fā)表時署名徐力衡)的詩歌《透明的城》以謹慎的眼光審視桂林的繁榮。詩歌中,桂林在戰(zhàn)后的快速發(fā)展是膨脹、擴張、貪婪、吞噬的過程:“人口的突增/都市的肚腹的膨脹/人造的石城擠破了/可擠不破天生的山城呢?!碑斕与y者源源不斷地涌入桂林,城市快被擠破了,只能向周邊延展。周邊的桂林本土居民受到困擾,他們以笨拙的辦法抵御著都市的膨脹:“瓜田,菜地,果園,農場/作了這都市與農村間的緩沖地帶/于是保守的農村/就在這緩沖地帶上/筑起了防御工事/以密密麻麻的/點形的品字形梅花形的‘陷坑’/重重的包圍著這都市/似是這樣就可以防止它/貪得無厭的膨大?!痹娙嗣翡J地發(fā)現(xiàn)日漸繁華的桂林隱藏著入侵和抵御的關系。但桂林城的快速膨脹就像細胞的繁殖裂變,不是“陷坑”所能抵御的:“住在這緩沖地帶的市民們/是這膨脹了的都市的向著肚腹之外繁殖的細胞?!狈敝车蕉歉怪獾募毎?,是否會損害都市的健康?詩人對享受著都市繁華的“來自上海、香港的太太、小姐少爺們”發(fā)出警告:“住在施家園一帶/住在福隆街建干路一帶的/住在牯牛山麗君路一帶的/住在這緩沖地帶的附近的市民們/來自上海、香港的太太、小姐少爺們/當你們晚上看戲歸來/燈籠提的低低地/小心跌進‘陷坑’里去/你們也無需捻鼻而過的/難道你們家里的香水/可以敵退屋外的臭氣的侵入么?/忍耐些吧/你們會習慣的/像你們習慣于沒有了電筒/而提著燈籠走路一樣?!?7這是一首帶著魔幻色彩的詩歌,桂林就像個怪異的生物體,搖搖晃晃地膨脹著、擴張著,沉重而碩大的肉身綴滿了增生的細胞。這首詩的標題讓人深思,雖然詩歌中提到“透明的城”是“亞摩尼亞的城”,但當桂林城形象化為一個生物體,它膨脹變大的過程分明是變得透明空洞的過程。而“亞摩尼亞”又是帶著刺鼻感的臭氣,這就暗示了繁華中帶著惡臭,喧鬧中滲透著虛空,這是“透明”的深層含義。陳邇冬詩歌《空街》寫后方城市的生活圖景,詩的開頭強調“空街是一無所有的,像一條/四百米突長的跑道”,緊接著又寫道:“空街自有它的繁華,/如水的流蕩,火的喧嘩?!笨战终袕屏诉h近的“農人,工人,文化人,/學生,公務員,有閑者,/娼妓與流氓也穿插在/貴婦與紳士的行列”??战謪R聚了各色人等,也擺上了各色貨物:“銅邊爐,錫鍋,白鐵夾,/金絲眼鏡,琺瑯的彩瓶,/各式的掛鐘,座鐘,掛表和手表,/各式的自來水筆,各式的鏡屏,/各式的‘響器’候你來吹敲……”詩人不惜筆墨地羅列集市的喧嚷繁華,詩的標題為什么是“空街”?開頭為什么要強調空街“一無所有”?關于商品的細致描寫透露出了微妙的信息,在那些華貴的布料旁邊“也擺著像失了生命/粗布的草綠色的腳綁/販賣者當然不知道/它是羞怯還是驕傲”,“這空街,連紅豆也是商品;/佩劍一柄一柄地閃著光輝。/一毛錢買一顆愛情,/兩毛錢買一對相思!/要不然,就三塊五塊/來打扮成一個摩登的騎士?!?8這些充滿諷刺的詩句向世人發(fā)出質問:本應該在反抗侵略的戰(zhàn)場出現(xiàn)的“腳綁”也流入集市,成為牟利的商品,這是驕傲還是羞恥?本應該是最珍貴的愛情和騎士精神,卻在物欲蒸騰的都市中成為最廉價的貨物,這是墮落還是空虛?顯然,這個集市琳瑯滿目的表象之下是藏污納垢和精神貧乏,因此,它既是繁華喧鬧的集市,也是一無所有的“空街”。《透明的城》和《空街》都呈現(xiàn)了后方城市生活中繁華背后潛藏的虛空,司馬文森的小說《孤獨》則在人與城市的互動中窺探人物內心的虛空。進步青年方德笙從戰(zhàn)地來到桂林,想在后方邊工作邊學習,但他在繁華的都市中四處碰壁,處境艱難。走在熱鬧的街上,他感覺“人像糞坑中的蛆蟲那么擠著,女人都是一式迷人,勾人欲思的,還有一些大商店的五彩燈光,也照得比往時特別來得輝煌刺眼,而街頭的播音機就正在廣播著一支動人淫思的歌曲。他在這些人間蛆蟲中,迅疾的穿梭著,不知道是因為沒吃飯,還是睡得太多了的原故,他的頭感到昏眩,身子像是懸空了一樣的空虛著”29。方德笙感覺到的空虛,不僅是肉體感受,更是心理體驗,是感覺到從身體到精神都被掏空了。都市如此繁華,但他與繁華的一切格格不入,因此陷入了無限孤獨:“他一直走著,心中感到有無比的感傷和凄涼。夜的桂林城仍然是繁囂熱鬧的,但是在這時,在他的心中,卻感到有無比的枯寂,沙漠似的枯寂。在路上他有好幾次碰在人身上,但是他自己卻不覺得。這樣走著,走著,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在向什么地方走著?!?0連與他人碰撞都失去了知覺,方德笙就像這都市里的多余人,找不到歸屬感,也看不到出路,內心一片虛空。

        桂林文化城文學復現(xiàn)了戰(zhàn)時桂林繁華喧鬧的日常生活,也透視了繁華中的虛空、喧鬧中的失衡和文明中的危機。作家以冷靜沉潛的姿態(tài)寫出了繁華與虛空相伴相生的后方日常,其中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時代和歷史意義。

        三、困厄境況下的窘迫與詩意

        抗戰(zhàn)時期,物資匱乏,物價飛漲,通貨膨脹。雖然桂林呈現(xiàn)了繁華喧鬧的生活場景,但多數(shù)的市民和知識分子還是在困厄的境況中掙扎。生活的窘迫讓物價成為被關注的焦點,戰(zhàn)時桂林各大報紙的廣告欄經(jīng)??侵匾钣闷返膬r目表,文學也反復書寫著柴米油鹽的價格,絮叨著物價飛漲之苦,帶上了濃重的“賬單”氣味。秦似(發(fā)表時署名張筑)的散文《在春天里》感嘆病中的自己一身“賬單”氣:“起不得床,節(jié)省煙卷油墨,這是好處,但一樣要點燈油,吃鹽米,付房錢,如果不妨學‘賬單詩人’開列一下價目,那么燈油十五元六角一斤,米四百三十元一擔,阿士匹林六元一粒,房租一百二十元一月,在床上躺十天,每日還是得拿出二十多元‘生活’……”“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一身‘賬單’氣味——怪誰呢?”31在物價飛漲中惶恐不安,在支出算計中艱難度日,這就是捉襟見肘的戰(zhàn)時生活。司馬文森的小說《孤獨》以物價的飛漲寫出方德生的困窘:“當他初到這兒時,飯館里的客飯還只賣八角一客,后來說是米價漲了,又改為一元,現(xiàn)在甚至于漲到了一元二角一客了。還有他的房租,在上一個月,二房東已來通知他說要從十元加到十五元了,如果他嫌貴的話,那么只好另外去找房子了,因為這兒是早就有人想來租了。這許許多多情形,像是早就商議定了似的,一起都朝著他進攻,一起都想來圍困他?!?2“賬單”本是枯燥的俗物,但隨著對戰(zhàn)時生活的深入體驗,作家以獨特的藝術探索把單調乏味的“賬單”點染成了頗有韻味的詩。鷗外鷗(發(fā)表時署名林木茂)的詩歌《胃腸消化原理》開頭就是一個直白的“賬單”:“米二元四一斤/菜一元五一斤/油十元一斤/鹽六元一斤,豬肉十一元一斤/牛肉六元一斤/水果六元一斤/咖啡五塊錢一杯/糖九元六一斤/紅茶二元一杯。”在開列賬單之后,詩人并沒有抒發(fā)生之多艱的痛苦,而是描述了消化不良的病癥:“我蹲伏在廁所上竟日/一無所出/大便閉結,小便不流通/我消化不良了/醫(yī)生也診斷為‘消化不良’讓我服瀉鹽三十瓦……/我的胃腸內一無所有/既無所入焉有所出/既無存款即無款可提/泄無可泄,泄從何泄/我這個往來存款的戶口/從何透支?!?3“賬單”拼接著冷靜的病癥陳述和反諷的病癥分析,表現(xiàn)了戰(zhàn)亂年代既辛酸又荒謬的現(xiàn)實生活。胡明樹(發(fā)表時署名徐力衡)的詩歌《下午五時許》也以“賬單”入詩:“下午五時許/才是我們最彷徨的時候/彷徨于北方飯館之前/心想:吃一碗兩元四角的陽春飯上算呢,/還是不?/彷徨于廣東飯館之前/心想:要一碟兩元二角的滑牛飯上算呢,/還是不?/彷徨于一切包膳的飯館之前/心想:叫一個三元五角的客飯(規(guī)定白飯一大盅)上算呢,/還是不?/但,當經(jīng)過了‘九流廳’的門前時/卻走快了兩步/因為那十元一客的經(jīng)濟的‘九流飯’/在我們眼中確是‘豐富的晚餐’的了/連想也不敢想?!别嚹c轆轆的人徘徊在各餐館前,盤算著各種客飯的價格,“彷徨一通之后/就是辯證法的靈活的運用了/因時,因地/而決定我們的食欲的增減”34。詩人沒有直接渲染囊中羞澀、饑餓難耐的痛苦,而是強調人的食欲不是由生理反應決定的,是由“客飯”的價格決定的。“辯證法的靈活的運用”勾連起了“賬單”和“食欲”之間的隱秘邏輯,讓詩歌帶上了知性的喜劇感,但喜劇感背后又透出絲絲悲涼和無奈。鷗外鷗和胡明樹的這兩首詩都是典型的反抒情的詩,沒有吶喊,沒有宣泄,沒有直接的情感釋放,只有卸下一切雕飾的本色日常生活,但卻生動呈現(xiàn)了戰(zhàn)時的艱辛窘迫,并且蘊含著直擊內心的讓人感到鈍痛的力量。因此反抒情并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詩人強烈的感情沉淀之后的更質樸更有力的表達。正如胡明樹所說:“抒情以外的詩表面看來是毫無‘感情’的,殊不知那感情是早就經(jīng)過了極高溫度的燃燒而冷卻下來的利鐵。”35

        物質的窘迫會生出精神的困窘。與隨時會面對生死極限處境的前線相比,后方都市相對平靜安全,但窘迫的日常生活依然對人心、人性提出嚴峻的考驗。駱賓基的小說《一九四四年的事件》開頭有這樣一段講述人的回顧:“那時候中國的人們都是在窮困和疾病里生活,過著掙扎一天是一天的苦難日子,誰也不知道這一個月以后的生活怎樣,誰也不敢想,一個月以后是不是還能活下去,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我還記得一九四四年剛開始,中國農民銀行掛牌的金價是一萬二千元法幣一兩,可是一個禮拜的功夫,就漲到了二萬四千。你想想,我們中國人民怎么生活吧!尤其是那些靠著月薪養(yǎng)家的中下級公務人員和那些沒有固定收入的自由職業(yè)者、教員以及普通的市民們……總之,人們在那些貧困的日子,脾氣、信用和道德,同樣一天天壞了下來。一個禮拜吃不到二兩牛肉,你想誰的臉色還會有正常的笑容呢?”36這段話寫出了極度窮困生活中道德塌陷、人性墮落的普遍存在,也流露出悲憫和同情。這種悲憫和同情,正是桂林文化城文學關于艱辛日常的書寫中常有的敘事姿態(tài)和情感立場,其中駱賓基的創(chuàng)作尤為典型。駱賓基在桂林期間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聚焦小人物艱辛生活的作品,如《一九四四年的事件》《老爺們的故事》《一個坦白人的自述》《賀大杰的家宅》《北望園的春天》等?!兑痪潘乃哪甑氖录分械男」珓諉T袁大德本是個正直的人,生活的逼迫讓他持槍搶劫了一個豬販子的一千四百元法幣,但他根本沒有做惡人的狠心和能力,看豬販子可憐就退還了四百元。豬販子繼續(xù)尾隨哀求還錢,他也沒開槍傷害豬販子。結果豬販子聯(lián)合一個路過的莊稼漢把袁大德捆綁送到了警局。他被打得滿臉血污還對妻子說:“不要緊,陽春他娘,你別怕,怕什么?我是一片好心,還退給他四百塊錢……我不會有死罪的,幾天就出去了……”37然而等待他的卻是殘酷的死刑?!独蠣攤兊墓适隆分魅斯莾蓚€小公務員古兒魯和盧兒古,他們在窘迫不堪的生活中極力維護著自己的體面,但實際上哪有體面可言。盧兒古招待客人的三花酒和紅茶都是報館辦事剩下來的,他的妻子臨近生產,兩人只能睡一張快塌了的床。古兒魯為了賣一張樟木床費盡心機,連哄帶騙地讓盧兒古妻子先收下床。結果兩位每天都見面的好朋友徹底撕破了體面,古兒魯和他的樟木床都被盧兒古扔出門外,盧兒古一家從此睡地板。這篇小說既現(xiàn)實又夸張,既辛酸又幽默,既有鮮明的戰(zhàn)時氣息,又有童話般陌生化的效果。作者給主人公取了有童話色彩的名字顯然是有用意的,古兒魯和盧兒古就像童話中走出的人物,可憐、可悲、可笑中也帶著幾分可愛。駱賓基這一系列小說都涉及人面對生存考驗時信用、道德的垮塌,但他寫出的往往是不徹底的惡,他筆下的人物經(jīng)常陷入復雜的分裂,兇惡中伴隨著樸素的良善,虛偽中包裹著可憐的自尊,狡詐中隱藏著難言的羞愧。駱賓基對這些人物的同情和悲憫遠遠大于批判,因為他從深層理解了普通人在艱辛生活中無奈的精神掙扎。

        窘迫艱辛無疑是戰(zhàn)時后方生活的常態(tài),但戰(zhàn)時生活并非只有困厄中的掙扎和沉淪??箲?zhàn)時期的桂林云集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對這些文化人來說,桂林既是肉體的避難所,也是靈魂的滋養(yǎng)地。豐子愷的詞《憶江南》寫出了文化人避難桂林的日常生活:“逃難也,逃到桂林西。獨秀峰前談藝術,七星巖下躲飛機。”38在七星巖、獨秀峰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中,躲警報的惶惑和談藝術的詩意實現(xiàn)了無縫銜接。旅居桂林的文化人在應對艱辛生活的同時,堅持文化理想,堅守藝術追求,他們在美麗的山水間交游聚會,詩詞唱和,開展豐富的抗戰(zhàn)救亡文化活動。很多作品都描寫了他們清貧而不失浪漫,艱難又不乏詩意的日常生活。柳亞子的散文《榕齋讀詩記》寫他在榕蔭路熊佛西住所的見聞,引起他注意的是琳瑯滿目的墻壁,“壁上滿粘著書畫,畫幅上又都有題句”39。書畫都出自文化名人之手,其中有田漢、胡風、范長江、薩空了、安娥等人的作品,詩的內容都是文人聚會交游的趣事。簡陋局促的榕齋是熊佛西和葉子結婚的新居,田漢認為朋友們在墻上貼詩畫也算是給新房“補壁”,這因陋就簡的“補壁”行為何其風雅。尹瘦石的散文《榴園詩畫》描繪了榴園的日常生活圖景。榴園本是桂林崇善路的一座老宅院,被轟炸后,老屋破舊、院墻殘斷,但一株石榴樹卻在瓦礫中傲然獨立。熊佛西一家和尹瘦石、王小涵、蕭鐵等人共同入住了這所破舊的宅院,并把它命名為榴園。從此榴園成了文人聚會的場所,“每當日落鳥飛之際,鳴蟬噪晚之時,三五友人,愛榴園幽雅清涼,遂常集于此。少焉月上屋梁,蜚羽之蟲,清螫四起,設竹榻于庭院,或坐或臥,不拘形跡,縱談文藝詩畫,朝野軼聞,隨興所之,瞻望古今,其意也消,所謂放浪形骸之外者其所之謂乎?柳亞子、田壽昌、王羽儀、端木蕻良、安娥、李白鳳諸君子,皆往來林下,為榴園??鸵病?0。文化人的匯聚讓原本蓁莽荒穢、斷垣殘壁的榴園變成了風雅詩意之所。柳亞子和尹瘦石頭所描繪的文人日常是苦中作樂的生活,是不向苦難低頭要把窘迫的日子過成詩的生活。駱賓基則寫出了文化人哪怕苦中做不出樂,也不放棄追求藝術精神的執(zhí)著。駱賓基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的藝術家陷入冥想的細節(jié),耐人尋味?!侗蓖麍@的春天》中的畫家趙人杰到春末了還穿一件破舊的冬大衣,面色陰沉,但一談到繪畫,他的氣色就活躍了。一天晚上,“我”看到“趙人杰屋里充滿了紙煙的濃霧,門口正面的墻壁上映著一個碩大的黑影子。趙人杰在那里坐著冥想什么呢?他是坐在床上望著前方吧,望著他眼睛前面的空氣吧。望著遼遠的什么吧?是走入他自己所獨有的繪畫世界里去了呢?是在灰白的氣息里望見那個擺糖果攤的老嫗的寂寞的面影了呢?”41相似的細節(jié)出現(xiàn)在《一個唯美派畫家的日記》中。詩人SK經(jīng)常一個人站在客廳中心,傲然地望著遼遠的前方冥想到深夜。有人說他像瘋子,但“我”認為“這個詩人不是獨立在崇高的峻峰之巔嗎?他有著自己的世界,頭上是廣闊無際的藍天,遠處的地平線,有小溪、有村莊、綠色的田野,他的天地是廣遠的呀!自然能來到這崇高地點的只有他一個人,他是這樣俯望著地下的人類,人類都在苦難的時代里沉下去,浮上來……藝術家呢?卻能望見著苦難日子的兩極,那兩極又是多么自由、幸福的境界呀!”畫家趙人杰和詩人SK心中都有“苦難日子的兩級”42,雖然他們過著如在污泥中打滾的生活,但是他們的精神追求卻在遼遠的自由而純凈的世界。不管現(xiàn)實如何窘迫,他們身上都有不滅的詩性之光。城市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彼此形塑的。文化人經(jīng)歷九死一生的逃難來到桂林,他們珍惜在桂林喘息、修整和戰(zhàn)斗的機會,盡管生存面臨危機,生命受到威脅,依然倔強地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和對文化的守護,正是這種倔強的堅持,讓戰(zhàn)時的桂林在窘迫艱辛中生發(fā)出詩意的光亮。

        桂林文化城文學中的后方日常生活書寫雖然聚焦瑣碎的日常,但也跳動著歷史的脈搏,密布著時代的喘息,它從生存狀態(tài)、情感體驗和精神圖景等多個層面打開了人的豐富性,也打開了歷史的豐富性,自然也成就了文學的豐富性。日本學者竹內好曾說:“我曾以為戰(zhàn)爭會使中國文學遭到荒廢,因為中國遭受的戰(zhàn)爭災難日本嚴重多少倍。然而,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中國文學,竟會令人驚異地更加清新嬌艷,更具有藝術性,簡直令人震驚。我第一次懂得了戰(zhàn)爭也可以深化人類的靈魂。”43桂林文化城文學中的后方日常生活書寫就體現(xiàn)了作家經(jīng)歷戰(zhàn)爭磨難之后精神的成長、靈魂的深化、認知的擴展和藝術的圓熟。

        【注釋】

        ①黃萬華:《戰(zhàn)時中國文學:可以被一再審視的文學空間》,《求索》2005年第6期。

        ②③李怡:《戰(zhàn)時復雜生態(tài)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成熟——現(xiàn)代大文學史觀之一》,《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④15胡明樹:《敵機不放炸彈的日子》,載《良心的存在》,科學書店,1942,第14、14頁。

        ⑤14宋云彬:《桂林日記》,載海寧市檔案局(館)編《宋云彬文集》第4卷,中華書局,2015,第51、51頁。

        ⑥1216艾蕪:《桂林遭炸記》,《星島周報(香港)》1939年第15期。

        ⑦⑨巴金:《桂林的受難》,載《旅途通訊》,東方出版中心,2017,第149、150頁。

        ⑧唐凌、付廣華:《論抗戰(zhàn)時期桂林人口傷亡》,《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4期。

        ⑩艾青:《街》,載《艾青全集》第1卷,花山文藝出版社,1991,第299頁。

        11胡明樹:《秋,南國的田野》,載《良心的存在》,科學書店,1942,第9頁。

        13巴金:《桂林的微雨》,載《旅途通訊》,東方出版中心,2017,第164頁。

        17田漢:《秋聲賦》,《文藝生活》第2卷第3期,1942年5月。

        18白薇:《第四期抗戰(zhàn)的廣西》,《新華日報》1938年12月11日。

        19曹起:《桂林三頌》,《詩》新1卷第1期,1940年2月。

        20賓業(yè)繩:《抗戰(zhàn)中的桂林》,《全面戰(zhàn)》第22期,1938年6月。

        21金葉:《柳桂道上》,《旅行雜志》第14卷第5期,1940年5月。

        22蔣萊:《雨中桂林》,《國訊》第272期,1941年6月。

        23鷗外鷗:《精神混血兒》(組詩《桂林即日》的第5首),《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24鷗外鷗:《食紙幣而肥的人》(組詩《桂林即日》的第6首),《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2526鷗外鷗:《被開墾的處女地》(組詩《桂林即日》的第4首),《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27徐力衡:《透明的城》,《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28陳邇冬:《空街》,《詩創(chuàng)作》第8期,1942年2月。

        2932司馬文森:《孤獨》,《大公報(桂林)》1941年6月16日。

        30司馬文森:《孤獨(續(xù))》,《大公報(桂林)》1941年6月18日。

        31張筑:《在春天里》,《野草》第5卷第4期,1943年4月。

        33林木茂:《胃腸消化原理》,《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34徐力衡:《下午五時許》,《詩》第3卷第4期,1942年11月。

        35胡明樹:《詩之創(chuàng)作上的諸問題》,《詩》第3卷第2期,1942年6月。

        3637駱賓基:《一九四四年的事件》,《文學創(chuàng)作》第3卷第2期,1944年6月。

        38豐子愷:《憶江南(三首選二)》,載于水源主編《臨桂詩詞系列叢書·民國卷》,線裝書局,2016,第40頁。

        39柳亞子:《榕齋讀詩記》,《文學創(chuàng)作》第1卷第1期,1942年9月。

        40尹瘦石:《榴園詩畫》,《大千》第4期,1943年9月。

        41駱賓基:《北望園的春天》,《文學創(chuàng)作》第2卷第4期,1943年10月。

        42駱賓基:《一個唯美派畫家的日記》,載駱賓基小說集《大后方》,作家出版社,1990,第122頁。

        43轉引自中野美代子:《從小說看中國人的思考樣式》,若竹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9,第128頁。

        (劉鐵群,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桂學研究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桂林文化城文學名家作品版本流變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21BZW042;廣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抗戰(zhàn)時期桂林文化城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與開發(fā)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JDZD202219)

        猜你喜歡
        警報桂林
        阮毅、唐雨軍、胡駿榮、袁一作品
        基于項目式學習培養(yǎng)中學生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實踐運用
        求知導刊(2025年18期)2025-08-12 00:00:00
        晉祠博物館:開展桂林抗戰(zhàn)文化城文學藝術展
        科學導報(2025年46期)2025-08-05 00:00:00
        《周處除三害》中“三”的敘事藝術
        劇影月報(2025年2期)2025-07-30 00:00:00
        紅色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程教學的路徑
        基于改進BP網(wǎng)絡的數(shù)字化智慧電站故障預警系統(tǒng)研究
        粘接(2025年7期)2025-07-24 00:00:00
        桂林:繪就漓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畫卷
        人民周刊(2025年11期)2025-07-22 00:00:00
        AI應對行李擁堵問題
        無人機(2025年2期)2025-07-21 00:00:00
        人妻少妇精品专区性色anvn| 牛牛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m|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在线观看av|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丰满的少妇xxxxx青青青| 日韩av中出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亚洲欧美精品91|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精品国产三区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 两个人免费视频大全毛片|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密桃|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 精品蜜桃av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最新国产av原创| 午夜福利院电影|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在观看| av免费网站不卡观看|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性|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1|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日本午夜剧场日本东京热|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欧美一区二区午夜福利在线yw|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