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微型小說敘事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理路

        2025-08-26 00:00:00王海峰
        臺港文學選刊 2025年4期
        關(guān)鍵詞:教育性大眾化文體

        微型小說是當代中國文藝實踐的一種特殊方式。首先,在藝術(shù)實踐時間上,微型小說大概“發(fā)軔于20世紀50年代,自覺于80年代,成熟于90年代”(高?。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頁)。其次,在文藝形態(tài)認可上,微型小說作品于2018年方獲主流文學獎?wù)J可,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成立國家級學會。最后,在藝術(shù)接受層面上,微型小說的大眾出版接受程度遠勝于其他純文藝出版物。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在文藝實踐中的這種特殊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微型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這種敘事藝術(shù)是微型小說成長的自律法則,它規(guī)定了微型小說的文藝實踐路徑: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與教育性實踐;也規(guī)定了微型小說作為特殊文體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自覺轉(zhuǎn)向方式。

        高健的新著《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shù)》,即關(guān)注到了這種自律法則與轉(zhuǎn)向方式;它從微型小說文本實踐出發(fā),在中西敘事學的理論視域下,試圖建構(gòu)“新時代中國微型小說學話語體系”。這個“話語體系”,不是意識形態(tài)上的,而恰恰是敘事藝術(shù)上的。敘事藝術(shù)的視角,更著力于微型小說生成的內(nèi)在規(guī)律。更需注意的是,這個視角已經(jīng)由文學內(nèi)部研究,轉(zhuǎn)向并兼顧文學外部研究,并試圖借助后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溝通微型小說敘事的內(nèi)外部融通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融合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大眾具體生活實際,探索微型小說敘事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跀⑹滤囆g(shù)視角,結(jié)合《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shù)》中諸多觀點,探討微型小說的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與教育性實踐的多維實踐形態(tài),構(gòu)成了本文回答“微型小說敘事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理路為何”的基本結(jié)構(gòu)。

        一、語境化實踐與小說敘事的中國特色

        一般來說,語境是語言或文本的生存環(huán)境。從文本分析或經(jīng)典敘事學的視角看,語境,通常可以被具體化為“上下文”。所以,文本是text,語境是context。這是從文本內(nèi)部得出的語境含義。在文本外部,乃至文學的外部,語境則通常指文本作者的表達環(huán)境。這個語境,超越了文本分析或經(jīng)典敘事學的視角,而進入社會詩學、后經(jīng)典敘事學的視域。我們所言的語境化,即指后一種超越文本的社會歷史語境。

        高健在《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shù)》中,將后一種文本外部的語境,稱為“非語言性語境”。他認為,“非語言性語境”包括社會語境和歷史語境:“社會語境關(guān)注的是空間審美,即敘述的社會背景”,“歷史語境關(guān)注的是時間審美,即敘述的歷史縱深”。(高?。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69、71頁)從社會歷史語境視角看,微型小說是一條變色龍。微型小說的敘事都有特定的社會背景或歷史背景,因為微型小說相較長、中、短篇小說,更著意在敘事中寫“有故事的人”,而非“有人的故事”。在這個意義上,社會環(huán)境變了,社會中的人也難免隨之改變。劉懷遠的微型小說《半場電影》敘事成功之處,便在它把握了社會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之間變與不變的辯證關(guān)系。小說中的人物二黑三十年后的行為,只為求得彌補內(nèi)心的缺憾。但是,這與三十年后的社會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社會環(huán)境與個人心情如何達到和解,便是小說要處理的矛盾。這個矛盾也構(gòu)成了敘事語境的生成。在社會歷史語境視角下,微型小說往往要處理社會變更與人物品格成長之間變化關(guān)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看,微型小說更像一條變色龍:一方面要使得人物適應(yīng)社會語境,感染社會環(huán)境的顏色;另一方面又要讓人物的精神品格在社會歷史語境中大放異彩,把人物身上的美好顏色感染給社會。

        社會變革中的人生際遇與精神品格,是微型小說敘事語境化的重要主題?!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舉例兩篇作品:蔡楠的《行走在岸上的魚》和黃建國的《誰先看見村莊》。兩篇作品敘事技巧不同,但都在進行敘事語境化實踐。前者敘述社會語境變化中的物種異化,后者敘述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中村莊與進城打工人之間的情感異化。微型小說這種文體,善于處理這些由社會歷史語境改變而帶來人物心理變化的微觀事件。

        社會是空間維度上的歷史,歷史是時間維度上的社會,因此,對微型小說來說,社會語境與歷史語境往往是融合的。這種融合,在詮釋學視野中被伽達默爾稱為“視域交融”([德]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詮釋學I:真理與方法》,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年,第533頁)。高健以汪曾祺的微型小說《陳小手》為例,解答團長背后一槍殺死陳小手的原因:千百年來封建男權(quán)主義對人們思想觀念的禁錮與侵蝕?!蛾愋∈帧返臄⑹乱暯羌仁巧鐣?,也是歷史的。對它的理解,需要將它放在社會歷史語境中完成,而這個語境化的過程,便是視域融合的過程,即閱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需要將裹挾自己的社會歷史語境,與文本中析出的社會歷史語境融合一塊兒來理解。微型小說經(jīng)常借助這種敘事的語境化實踐,完成時空之差與心理之差的博弈藝術(shù)。梁曉聲的微型小說《丟失的香柚》,寫的是一個人的歷史記憶,更像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小說人物“我”在社會歷史語境中所受到的震動,在“現(xiàn)在”所發(fā)出的感慨,都是不能割裂著進行理解的:小說結(jié)尾處的“悲哀”,既是歷史的,也是社會的,既是過去的,也是現(xiàn)在的。這種“悲哀”之情,在對美好事物觀看的社會語境和歷史語境里,是回環(huán)往復、不斷融合的。

        不論馮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微型小說,還是孫方友、謝志強、練建安、趙淑萍等人的“陳州筆記”“綠洲往事”“客家傳奇”“吳越風物”等系列微型小說,都是一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的語境化敘事作品。這種語境化的藝術(shù)實踐,既是作家地域文化身份的標識,也是微型小說敘事的語境特色。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的視域中,微型小說敘事的語境化實踐,聯(lián)結(jié)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讓社會歷史語境沖擊現(xiàn)代人的精神品格,又讓現(xiàn)代人的內(nèi)在視域反思著社會歷史語境。對身處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普通人而言,微型小說敘事的語境化實踐重點,也許并不在于它對社會歷史語境的宏闊呈現(xiàn),而是在于它借助那種復雜而宏大的語境,來完成對現(xiàn)代人精神品格的幽微觀察。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同樣進行語境化實踐的長、中、短篇小說,可能更具社會性,而微型小說更具個人性。但不可忽視的是,微型小說敘事的個人性,只是側(cè)重寫“有故事的人”,而非“有人的故事”。前者正是微型小說敘事語境化的特征:強調(diào)個人在語境中的變化。

        如果,從“個人在語境中的變化”視角,看微型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那么,微型小說敘事的中國特色之核心,是個人性的,卻又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語境中變化的個人性。而所謂“個人性”,恰恰是那種使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的東西,即個人所處語境對個人的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語境對中國人的建設(shè)。對微型小說進行研究,需強調(diào)“個人在語境中的變化”這一問題域。高健也強調(diào)這種針對語境化實踐的研究路徑:“對于微型小說這一精短簡潔的文體,放在特定的空間場域、時間源流以及文化語境,結(jié)合作者、受眾與文本之間的互文關(guān)系,其研究才能真正地挖掘出微型小說這一文體的作用和價值。”(高?。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05頁)歷史地看,微型小說這種語境化實踐,是對中國近現(xiàn)代小說“為人生”“為現(xiàn)實”的雙重觀念的承繼,既有對梁啟超所謂的個人啟蒙、魯迅所言的國民性批判的強調(diào),也有對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理性傳統(tǒng)、面向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強調(diào)。在這個意義上,微型小說的語境化敘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

        二、大眾化實踐與小說敘事的底層邏輯

        近些年,微型小說被大量置于中學語文教材、試卷中,微型小說成為廣大中學生的必讀文體;《故事會》《百花園》等刊載微型小說作品的刊物,也往往被標簽化為大眾讀物、通俗文學讀物。在20世紀90年代,微型小說類刊物的發(fā)行量和稿酬,都遠遠高于純文學刊物。微型小說通俗易懂、簡潔有趣、有益人生的特點,以及適合碎片化閱讀的特點,讓微型小說成為一種大眾文體,甚至在90年代一度有很多寫作者專事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與推薦,以獲取高額稿酬。微型小說以此構(gòu)成一種獨特文化現(xiàn)象,以區(qū)別于純文學市場,形成了能夠滿足大眾文化需求的大眾化文學、文體實踐,也以此構(gòu)成了微型小說敘事的底層邏輯。

        首先,微型小說是為大眾寫作的文體。“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題材,靈活多樣,且多與平民的現(xiàn)實生活、人生經(jīng)驗緊密相關(guān);多是‘有的放矢’,針對某一現(xiàn)象或問題,設(shè)置情節(jié),表達褒貶,富有意味。所以,微型小說的‘思維風格’呈現(xiàn)了一種時代性、現(xiàn)實性、平民性?!保ㄍ鹾7澹骸段膶W教育:微型小說的文體學價值—基于微型小說入選中學語文試卷的觀察與反思》,《臺港文學選刊》,2024年第1期,第156—164頁)“微型小說因為篇短制微,其每一篇成品都應(yīng)該是‘精致文本’,以最個性的敘述直抵生活最真切的煙火氣?!保ǜ呓。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0頁)平民性與煙火氣是微型小說大眾化實踐的底色。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組織編選的10卷本“過目不忘”系列微型小說作品選(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編:《過目不忘:50則進入中考高考的微型小說》,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秉持了“有益”“有用”“有趣”三個選編原則。這三個原則也正是對中國當代微型小說大眾文化價值的描述。在具體欄目劃分上,選本分為“名家經(jīng)典”“青春視界”“真情敘述”“人生感悟”“辛辣悅讀”五個。青春感受、真情體驗、人生感悟都是從青少年到暮年的貫穿性經(jīng)驗,“辛辣悅讀”則突出微型小說作品的社會性與語境化特點?!斑^目不忘”系列微型小說選本的讀者定位,雖然是中學生,但是,選本中呈現(xiàn)的生活百態(tài),卻適合大眾讀者閱讀。

        其二,微型小說寫作的內(nèi)容是大眾生活。微型小說的大眾化實踐,不僅表現(xiàn)在為大眾寫作上,而且表現(xiàn)在寫大眾生活上。梁曉聲的《橘皮往事》、張煒的《砸琴》、畢淑敏的《青蟲之愛》、汪曾祺的《侯銀匠》、余華的《家徽》、莫言的《我為白菜狂的日子》等眾多小說家的微型小說作品,都一改宏大敘事、家族敘事、民族敘事等大敘事觀念,而在微型小說這種文體中以小寫大,以平凡寫不平凡,以大眾寫大眾。在高健看來,微型小說的這種大眾化實踐,源于微型小說借助“文本景觀”來表達“生活的質(zhì)感”,即“微型小說大多以生活的小切口來表現(xiàn)生活、塑造人物,故更多地運用微觀敘事,多以生活的小片段、小場景呈現(xiàn),雖然作者的意圖指向可能是更為廣闊的生活時空,一如古人所云‘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高?。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45、46頁)微型小說所呈現(xiàn)的“象”是微觀的,卻能見微知著。微型小說寫大眾之微,自然也易于成為大眾青睞的文體。

        其三,微型小說慣常以奇巧的方式參與民生,以平民的視角探究本真。微型小說所進行的敘事,是微觀敘事?!啊⒂^敘事’更注重對日常的關(guān)注與反思,更注重個體獨特的經(jīng)驗和感受,更具有‘生活的質(zhì)感’?!保ǜ呓。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21頁)所謂“日常生活”,即大眾慣常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的閃光之處,經(jīng)過“顯微”處理,加以藝術(shù)化,便呈現(xiàn)為書寫民生的奇巧的微型小說敘事。從為民生、寫民生,到參與民生,并探究民生的真味,成為微型小說敘事的底層邏輯,不單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組織選編的10卷本“過目不忘”系列微型小說集如此,即便《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所選的500篇微型小說,也大部分是以奇巧的構(gòu)思書寫民生,并在這種民生視角中探究生活的本味。如劉心武的《今夏流行明黃色》《新豆汁記》、陳建功的《娘家人》《天道》等作家作品,都將落腳點定在日常生活。這些小說一般不去鋪排宏大的社會背景或環(huán)境,只是將人物的故事縮微到千字左右,以巧妙的視角探尋生活真味。

        總之,微型小說在微觀敘事的藝術(shù)中,實踐大眾化的敘事線路。微型小說為大眾而寫,寫的是大眾生活,并以大眾化的視角探尋生活的本味。雖然有研究者認為,微型小說的人物塑造要具有“特征性”,如表現(xiàn)人物的“超常化”、塑造人物的“特型化”、描寫人物的“夸飾化”等(顧建新:《微型小說學》,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第165—168頁),但是,這里被特征化的人物,仍然是日常生活中的平民,是被大眾化了的“典型人物”。無論微型小說敘事藝術(shù)如何,其大眾化實踐仍然是這種敘事藝術(shù)的底層邏輯。此外,微型小說也是具有最多文本創(chuàng)新可能性的文體,如微型小說可以寫成賬單式、對話式、筆記式、公文式、劇本式、詩歌式、散文式等形式,但是,這些敘事表現(xiàn)形式,仍依從微型小說書寫大眾生活、探尋生活本味的底層邏輯。這一邏輯與微型小說的古代源頭—古人的傳說、逸聞、筆記、野史、趣事等—不無關(guān)系:微型小說的本來即游離于宏大主題、政治中心之外,而書寫“俗世奇人”似乎才是微型小說的底色。

        三、教育性實踐與小說敘事的現(xiàn)代之路

        微型小說具有文學教育的社會性功能。這個判斷的成立,有三個理由:首先,微型小說獨特的“思維風格”符合青少年對文學教育的要求;其次,微型小說具有文學教育的“語用功能”或語言表達力,是一種直接而有效、有趣的語言手段;最后,微型小說作為文學教育的語言手段,因為它總是選擇典型的語言對象,并試圖形成一種極致的“思維風格”。(王海峰:《文學教育:微型小說的文體學價值—基于微型小說入選中學語文試卷的觀察與反思》,《臺港文學選刊》,2024年第1期,第156—164頁)因此,微型小說成為中考、高考語文試卷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文學文體樣式。“微型小說是一種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文學文體。它以特有的語言特征、思維風格、語用功能參與面向中學生的文學教育活動。微型小說的精巧性,決定了它必須以一種訓練有素的‘氣質(zhì)’,把握其語言對象的典型性或整體性,并以之構(gòu)筑青少年的心靈?!保ㄍ鹾7澹骸段膶W教育:微型小說的文體學價值—基于微型小說入選中學語文試卷的觀察與反思》,《臺港文學選刊》,2024年第1期,第156—164頁)從文學實踐的角度看,微型小說所進行的實踐,是具有教育性質(zhì)的實踐,是一種教育實踐。那么,微型小說這種教育性實踐何以具有現(xiàn)代性呢?我們分別從微型小說的實踐對象要求、精神文化建設(shè)的要求、現(xiàn)代文體創(chuàng)新的要求三個方面給予回答。

        首先,微型小說所進行的教育性實踐對象,是面向青少年的,也即面向未來的;青少年及其未來世界,要求微型小說的教育性實踐要具有現(xiàn)代性。所謂教育性實踐,是精神意義上的實踐,是愛默生所言的心靈的“勞動與創(chuàng)造”,即一顆活躍的心靈對另一個沉寂的心靈的勞作與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所給予讀者心靈的震撼,即有如此效果,可以融化心中的冰霜,打開心里的鐵鎖。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組織編選的“過目不忘”系列微型小說讀本,是微型小說進行教育性實踐的集中表現(xiàn)。其中,選本的一個原則是“有益”,即可以“幫助學生聯(lián)系自身生活,思考并探索作品所蘊涵的深刻內(nèi)涵與社會意義,對建立健全學生健康的人格也能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編:《過目不忘:50則進入中考高考的微型小說》,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0年,前言)?!扒啻阂暯纭薄罢媲閿⑹觥薄叭松形颉卑鎵K的微型小說作品,其主題多著眼于成長、情感與生活;“辛辣悅讀”版塊的微型小說作品則充滿“警世恒言”的意味,但也多從人性、人生的角度,思考人的成長之路、現(xiàn)代化之路。微型小說實踐的教育性,在對象上是面對青少年的。這不僅因為微型小說善于在極短的篇幅內(nèi),完成人生與生活情理、道理的表達;而且,微型小說憑借其精巧的敘事藝術(shù),有效地實現(xiàn)了寓言式、故事式、哲思式或逸聞式的書寫。青少年是需要借助文學來完成人生判斷與思考的未來主人,長、中、短篇小說很難在較短時間,較為簡潔、直接、有效地給予青少年以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的指導。所以,微型小說實踐在教育性上,要求具有朝氣與活力的內(nèi)容和氣質(zhì),要求其敘事具有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方法和藝術(shù)。

        其次,微型小說所進行的教育性實踐,參與中國當代最新精神文化建設(sh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shè),要求微型小說實踐其教育性。縱觀王蒙、王元化總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其選編的1976年至2000年間的500篇微型小說,在總體上體現(xiàn)了微型小說作為時代最敏銳書寫者的特征。(江曾培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微型小說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例如,蘇叔陽的《電線桿子的喜劇》,就極為敏銳地捕捉了1980年代“調(diào)轉(zhuǎn)工作”事宜的機巧與諷刺;又如,肖柳賓的《一杯酒》,書寫的是2000年左右中國“酒文化”流行背景下的宦海沉浮。微型小說在書寫與時俱進的精神文化上,是小說界的“匕首和投槍”。面對社會問題時,微型小說這個“匕首和投槍”往往以寓言性、諷刺性、批判性、反思性等教育性實踐形態(tài)出現(xiàn);面對人的內(nèi)在精神問題時,微型小說的敘事又變得含情脈脈、溫情款款,常以精巧的故事、震撼的情節(jié)、動人的形象、婉轉(zhuǎn)的藝術(shù),讓人的心靈受到教育、鼓舞和撫慰。劉俐俐曾將微型小說的教育功能定位于“社會自我教育”。(劉俐俐:《文學存在復雜樣態(tài)的認定與價值評價問題—以小小說考察為中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這種廣義教育概念之于微型小說,在一定程度上是恰當?shù)?。因為,微型小說的教育性實踐,涵蓋了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層面的文化教育。事實上,如果我們將微型小說敘事題材加以劃分的話,可以將之大致分為中華傳統(tǒng)(地域)文化敘事、中國現(xiàn)當代生活現(xiàn)實敘事與中國人的精神情感敘事三大題材。這些題材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且不斷要求微型小說作者與時俱進。這種旨在教育實踐的與時俱進式微型小說敘事,恰是它面向現(xiàn)代化的一種體現(xiàn)。

        最后,微型小說的教育性實踐,是微型小說進行現(xiàn)代文體革新與文本實踐(實驗)的重要手段;這種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文學文體的創(chuàng)新,促進了寫作學意義上的文體創(chuàng)意生成,從而成為探索文學文體現(xiàn)代化的一種途徑。高健認為:“微型小說……是最為活躍最具創(chuàng)新性的一種文體,其對文學創(chuàng)作新形態(tài)的探索,對文學新思想的觸摸,具有先遣隊的作用。微型小說不僅是訓練作家的學校,還應(yīng)該是文體探索的試驗田、文藝思潮的發(fā)源地?!保ǜ呓。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106頁)高健這種看法,源于他對微型小說敘事藝術(shù)無限可能性的肯定,即認為微型小說的敘述可以一種冒險的方式進行,如語言冒險、審美冒險等。冒險是藝術(shù)實踐超越藝術(shù)成規(guī)的一種必然方式。例如,高健關(guān)注到微型小說的“詩化余韻”問題:所謂‘詩化的余韻’,是指作品能夠給人以“欲待曲終尋問取”的余音裊裊、“回首向來蕭瑟處”的不勝唏噓、“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的勾魂攝魄。(高?。骸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24年,第39—41頁)這正凸顯了微型小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學境界。

        事實上,微型小說在社會教育功能上,具有社會詩學的意味,在其敘事藝術(shù)上,自然便具有了藝術(shù)詩學的意蘊。微型小說因為體式精巧,所以便于騰挪跌宕,易于捕捉當下,利于文體創(chuàng)新。古往今來,很多文學大家都寫過微型小說,且很多都成為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作品。這些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文體創(chuàng)新精神,有待后來的研究者發(fā)掘。例如,張愛玲的《愛》,敘事娓娓道來,似小說筆法,結(jié)尾卻似小品文的抒情筆法,為敘事畫龍點睛。也許張愛玲寫作《愛》的時候,并沒有刻意要將它寫成怎樣的文體,只是聽到了這樣的真實的故事,寫下來就是了,詩學意味就有了。

        總之,微型小說的教育性實踐,在對象上,是面對青少年和未來世界的;在內(nèi)容上,是書寫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先進文化的;在文體上,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詩學意味的。當然,微型小說的教育性實踐還有很多意涵與外延,這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結(jié)" 語

        微型小說著意于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與教育性實踐。這三種實踐形態(tài)的生成,都基于微型小說自身敘事的性質(zhì)與意味。這三種實踐形態(tài)分別構(gòu)成了微型小說敘事的中國特色、底層邏輯與現(xiàn)代路徑。高健新著《微型小說的敘述藝術(shù)》在敘事層面,關(guān)注了微型小說的審美、方法等諸多實踐經(jīng)驗,格外強調(diào)了微型小說的自在與他在、境遇與演進問題,把微型小說放在社會歷史語境與自身藝術(shù)規(guī)律中,思考微型小說敘事的藝術(shù)性。微型小說的敘事藝術(shù)附著于微型小說實踐之上。微型小說的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教育性實踐是生成其敘事藝術(shù)的基本?!段⑿托≌f的敘述藝術(shù)》將微型小說敘事的實踐經(jīng)驗與藝術(shù)經(jīng)驗并重,在探索微型小說的藝術(shù)性時,不脫離微型小說的語境化、大眾化與教育性敘事實踐經(jīng)驗,表現(xiàn)了卓越的鑒賞力與判斷力,也帶給本文在以上三個層面的思考。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技術(shù)和新興文學表達方式,微型小說的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與教育性實踐還有更深廣的路要走。例如,《故事會》《百花園》《金山》《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臺港文學選刊》等刊物,可以開拓融媒體發(fā)展平臺,將微型小說作品進行改編,打造微電影、短視頻等流媒體文學項目,將微型小說的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教育性實踐拓展至網(wǎng)絡(luò)與新媒體平臺。新媒體時代的文學實踐,已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文學改編影視劇領(lǐng)域取得了巨大成績,那么,作為適應(yīng)性強、受眾廣大、極具藝術(shù)感染力與文學性的微型小說,也應(yīng)該在強化語境化實踐、大眾化實踐、教育性實踐的基礎(chǔ)上,在更為深廣的領(lǐng)域探求微型小說敘事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更多可能。

        本輯責任編輯:練建安 林 晨 張小哲

        猜你喜歡
        教育性大眾化文體
        新質(zhì)生產(chǎn)力視角下區(qū)域文體旅產(chǎn)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機制研究
        報告文學的歷史源流、文體特征與教學策略
        學語文(2025年4期)2025-08-12 00:00:00
        論李商隱文體意識的覺醒與“四六” 的定名
        從“民主與科學 口號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fā)展
        傳媒(2025年13期)2025-08-03 00:00:00
        新媒介時代文藝大眾化的傳統(tǒng)、新變與重構(gòu)
        在變與不變之間:新媒介時代文學的言說方式
        你愿意活出怎樣的未來
        遼寧高品質(zhì)文體旅融合發(fā)展路徑研究
        新時代背景下合唱藝術(shù)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楚文化(2025年15期)2025-07-23 00:00:00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一线毛片|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av中文| 少妇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欧美成人久久久免费播放| 97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神马影院日本一区二区| 东京热人妻无码一区二区av|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看| 亚洲av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亚洲av| 被黑人猛烈30分钟视频| 自拍欧美日韩| 视频一区二区不中文字幕| 手机看片久久第一人妻|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 国产精品一区又黄又粗又猛又爽|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欧美大黑帍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国产精品香蕉| 区一区二区三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 毛片在线播放a| 日韩欧美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播放| 久久艹影院| 亚洲素人a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 亚洲精品第一页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琪琪一区|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精品国产老熟女久久| 亚洲天堂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久男人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