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個人感受來獲取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注重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和反思[]。具體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深入剖析體驗式學習理論,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優(yōu)化體驗式教學技巧,開展戲劇形式的教育活動,引領學生在濃厚氛圍中深刻感知音樂作品的韻律、內涵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學習價值觀,優(yōu)化學生音樂知識結構體系的同時,張揚學生的個性,從而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教育戲劇的教學價值
教育戲劇是一種將戲劇元素和技巧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將抽象的音樂知識點具象化呈現(xiàn),學生在這種充滿戲劇氛圍的情境中,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理論知識,更加主動地探索和學習。通過多元化戲劇音樂教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吸收和內化學科知識,還能實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在戲劇形式的音樂學習中,能更有效地釋放個人快樂、悲傷、憤怒等情緒,這種針對情感表達的訓練,有益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自身的情緒狀態(tài),促使學生構建健康的人際關系以及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二、體驗式學習理論下小學音樂教育戲劇形式的教學策略
(一)導入時調動感官體驗
體驗式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和感受,這關乎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也能夠影響到最終教學效果[2]。將戲劇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情境創(chuàng)設,把握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和形式,借助多媒體設備、虛擬技術手段等來豐富教學內容,依托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開展一體化教學,營造視聽一體化的課堂情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獲得視覺、聽覺、感知一體化的感受,能夠在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感受到戲劇藝術的魅力。教師要注重對戲劇元素的挖掘,以小學生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等為落腳點,將挖掘到的戲劇元素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學生愿意參與到后續(xù)戲劇學習體驗中。
例如,教師圍繞歌曲《快樂的doremi》展開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充滿生機的森林早晨的視頻,視頻呈現(xiàn)了“陽光透過樹葉的光影”“潺潺的溪流”等畫面,學生戴上VR(VirtualReality)眼鏡,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森林中有各種可愛的卡通動物,他們分別代表著do、re、mi等音符,在一個色彩斑斕的舞臺上跳躍、舞蹈,這樣的戲劇音樂形式會增強學生的沉浸感和好奇心,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體驗。然后,教師將歌詞與戲劇情節(jié)一一對應起來,當故事講到小動物們終于找到了第一個魔法音符do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演唱歌曲中與do相關的歌詞部分;隨著戲劇故事的推進,學生會模仿練唱到與re和mi相關的歌詞,做出小動物們找到音符后的歡呼、跳躍等動作。利用戲劇教學資源來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和形式,能夠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令學生自然而然地習得音樂理論知識,進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營造的意境。
(二)教學中強化表演體驗
1.音樂角色變身,深化學生洞察能力
小學生有著愛模仿、愛表演的天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天性,依據(jù)體驗式學習理論,融合戲劇開展教學,引入音樂角色變身策略,開展具有趣味性和實踐性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憑借角色扮演將戲劇內容鮮活地展現(xiàn)出來,切實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對音樂知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3]。同時,戲劇表演要求學生學會表達情感、塑造角色,需要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所飾演角色的情感,根據(jù)個人性格特征去調整,這樣學生能更好地領悟本課知識點,有助于他們在音樂表演中更生動地傳達情感,在戲劇體驗中深化洞察能力。
例如,教師圍繞歌曲《老爺爺趕鵝》展開教學,先根據(jù)這首歌的內容設定“老爺爺”“一群鵝”“路上的行人”等相關角色,將學生劃分為能力均衡的不同小組,每個小組成員以投票的形式決定所要扮演的角色。隨后,教師播放這首歌曲,讓各小組成員根據(jù)歌曲節(jié)奏和旋律思考所要表演的情節(jié),比如開頭節(jié)奏舒緩的部分,扮演老爺爺?shù)膶W生可以慢慢走出教室,扮演鵝的學生可以搖搖擺擺地跟在“老爺爺”后面,一邊走一邊發(fā)出“嘎嘎嘎”的叫聲,將鵝的活潑歡快表演出來?;顒舆^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鵝的叫聲應該在音樂的哪個部分出現(xiàn)才更合適?”讓學生從戲劇入手去思考,感受鵝的自由自在和調皮搗蛋,靈活調整自身表演方式,比如在聽到“老爺爺”的呼喚時,要有些不情愿地離開“池塘”,表現(xiàn)出調皮的樣子,并發(fā)出叫聲。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節(jié)奏、旋律和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情感與音樂的融合。
2.音樂體態(tài)律動,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教育戲劇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它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一種完整、相關和全面的呈現(xiàn)方式[4]。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基于音樂體態(tài)律動策略,將音樂的節(jié)奏與戲劇中的肢體動作相融合,把學生內心對音樂的感受外化成一種有控制的體態(tài)律動,讓學生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編創(chuàng)簡單的動作,再將這些動作融入戲劇情節(jié)中,以肢體動作的形式直觀展現(xiàn)音樂節(jié)奏。這能夠使學生在欣賞音樂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多種感官,深度挖掘肢體律動與音樂的契合點并加以融合,全方位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與生動感,保證戲劇魅力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充分彰顯。
例如,教師圍繞欣賞歌曲《年輕的朋友》展開教學,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藏族民歌,以高亢激昂的音調展現(xiàn)了藏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歌曲開頭的節(jié)奏較為明快,呈現(xiàn)著“ ××××× 的節(jié)奏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拍手的方式來感受節(jié)奏,先拍兩下手,再拍三下腿,快速地跑到教室中間,開始表演各自設計好的游戲動作;歌曲中間的節(jié)奏稍顯舒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雙手輕輕擺動,模擬微風拂過的感覺,腳步可以緩慢移動,仿佛在漫步,做出眺望遠方、深呼吸等動作;歌曲高潮部分節(jié)奏更加激昂,所有學生都可以站起來,一起隨著激昂的節(jié)奏舞動,雙臂張開,像鳥兒飛翔一樣,同時踞起腳尖快速旋轉,用大幅度的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的熱烈情緒。學生經歷體態(tài)律動表現(xiàn)過程,能親身感受音樂表達帶來的愉悅,對音樂表現(xiàn)力獲得直觀認識。這樣的活動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助力學生更深入地學習音樂知識,提升音樂素養(yǎng)。
3.音樂故事接龍,鍛煉學生表達能力
故事是戲劇的基本元素,而音樂又是故事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故事是經過篩選、加工和藝術處理后形成的情節(jié),具有一定的戲劇性和可讀性,能使聽眾產生共鳴[5]。據(jù)此,教師可以開展音樂故事接龍游戲,將其與體驗式教學目標緊密結合。教師可選擇一首具有一定敘事空間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傾聽中把握每個段落獨特的旋律和節(jié)奏特點,根據(jù)聽到的音樂片段創(chuàng)作一小段故事,依次通過簡單的動作和表情進行表演。故事要連貫且符合音樂所營造的氛圍,依次類推,形成一個完整的音樂故事戲劇。這種策略將音樂故事創(chuàng)作和戲劇表演有機結合,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力和創(chuàng)造力,增進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
例如,教師圍繞歌曲《白鴿》展開教學,這是一首抒情、優(yōu)美的愛國歌曲,歌詞簡潔有力,生動表達了作者對白鴿的喜愛之情,寄托著對和平的向往。教師將這首歌曲大致分為開頭、中間、發(fā)展、高潮和結尾等五部分,并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的故事編創(chuàng)和演繹。歌曲開頭部分節(jié)奏較為舒緩,學生小組可以以寧靜小村莊為背景,說明“清晨的陽光剛剛灑在大地上,一只潔白的鴿子從遠處飛了過來,它輕輕地落在了村口的老槐樹上”的戲劇內容;中間部分節(jié)奏稍快,旋律有起伏,學生小組需要接著上一小組的戲劇故事繼續(xù)創(chuàng)作,比如“白鴿看到村里的孩子們背著書包去上學,它也想跟著一起去看看學校是什么樣子,于是它悄悄地跟在了孩子們后面”,等等。在創(chuàng)作戲劇故事時,學生還可張開雙臂模仿白鴿飛翔的動作,深刻體會音樂與戲劇的緊密結合,鍛煉多種綜合能力,快速掌握借助戲劇形式學習音樂知識的方法及技巧。
4.音樂畫面編創(chuàng),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教育戲劇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音樂的創(chuàng)作和演繹,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舞臺,引入教育戲劇形式后,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想法和情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構思故事情節(jié)、音樂編排和舞臺布置,大膽創(chuàng)作獨具個人風格的音樂作品,或是適度地對戲劇情節(jié)進行重新編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不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與發(fā)現(xiàn)者。學生在舞臺中,不僅會應用音樂技能去演唱和演奏,還會根據(jù)戲劇形式,通過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來表達個人理解,會有機會從多個角度去探索音樂,將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意付諸實踐,創(chuàng)造出獨特而富有藝術價值的作品,從而真實地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喜怒哀樂,更加珍惜和熱愛音樂這門藝術。
例如,教師圍繞歌曲《對鮮花》展開教學,這首歌采用問答形式,對不同花卉的特征進行描述,要求學生能唱準附點四分節(jié)奏 66×.×33 ,用展現(xiàn)戲劇情節(jié)的方式來了解大自然。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道具和材料,如讓學生用彩色的紙來制作花朵,用綠色的布料或紙來做草地等,并根據(jù)對音樂元素的理解進行音樂畫面編創(chuàng),比如“一個美麗的花園里,花兒伴隨著春天的到來慢慢綻放,五彩斑瀾。一群小朋友興高采烈地來到花園,和花兒玩‘對鮮花’的游戲”,問答歌詞即為該戲劇內容。戲劇演繹中,學生還要緊密結合《對鮮花》歌曲節(jié)奏做調整,歌曲節(jié)奏快時,角色的動作和表演節(jié)奏也加快;歌曲節(jié)奏舒緩時,表演也相應地變得柔和。舞臺表演能多維度地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音樂,在主動實踐中提高音樂素養(yǎng),讓枯燥的音樂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三)教學后反思戲劇體驗
評價機制的完善是保障課程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戲劇元素的引入能夠為評價提供更多維度,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表現(xiàn)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觀察學生在角色扮演等各種戲劇音樂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此來評價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yǎng)。評價機制的完善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此外,教師可以引入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讓學生通過自我反思和與同伴交流,回顧自己在戲劇活動中的學習體驗,從多個維度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借助這一體系,教師也可以清晰地了解學生在各個領域的優(yōu)勢以及有待改進之處,為后續(xù)教學提供有力依據(jù),確保教育戲劇與音樂教學緊密結合。
例如,每場戲劇形式的音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反思,讓學生思考自己演唱是否準確,動作是否到位等,填寫自我評價表,對不足之處積極改進。學生還可以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和互動,相互提出至少兩個優(yōu)點和一條建議。通過同伴互評,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戲劇學習中的不足,主動汲取其他同學的優(yōu)勢。而教師可以結合整體的不足,提供更多創(chuàng)意啟發(fā)素材,比如優(yōu)秀的戲劇表演視頻或圖片等,讓學生在拓展學習中開闊眼界,激活創(chuàng)意靈感,更加自信地嘗試更多新想法和探索更多表現(xiàn)形式。
結語
總而言之,體驗式學習理論下的小學音樂戲劇形式教學,為音樂教育提供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扮演好設計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不斷探索和完善,立足戲劇教育形式,制定出一些有針對性的音樂學習策略,精心設計各種戲劇形式的教育活動,以便激發(fā)學生探索音樂世界的好奇心,并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的理解,讓學生成為音樂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惠歆譽.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4(34):132-134.
[2]楊漾.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琴童,2024(17):102-104.
[3]尤雅.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路徑[J].琴童,2024(9):27-29.
[4]劉云.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4(3):110-112.
[5]張楊楊.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3(32):52-55.
作者簡介:毛傳潔(1971一),女,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黃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