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例探究
如圖1所示,長度為 2.0m ,質量為 3.0kg 的長木板靜置在水平面上,不計長木板和水平面間的摩擦力.距離木板右端 0.4m 處靜置一小物塊,質量為1.0kg ,兩者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0.1,10N的拉力作用在長木板上,拉動它向右運動.重力加速度為10m/s2 .求:
(1)啟動時木板的加速度是多少?(2)拉動木板初始到小物體脫離木板,拉力做了多少功;(3)若小物體要從木板上掉下來,求拉力至少作用多少時間?
方法1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厘清整個過程中的運動規(guī)律,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綜合求解.本題的誤區(qū):以為拉力要一直作用在 M 上,直到木板抽出為止,如圖2所示.
(1)木板的加速度: F-μmg=Ma ,求出加速度為 3m/s2 :
(2)對小物塊進行受力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 ,求出 a#J=1m/s2 .設木板上物塊滑出去的時間是 ,木板的位移x板
,拉力做功
(3)t 是有拉力的時間, F 作用時的相對位移 a物t2.撤去拉力F后,經過t'時間,兩者獲得同一速度
,小物塊剛好即將從木板上落下, t′ 時間內加速度大小為 a′ :
對木板,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μmg=Ma′,a′=
由速度關系得: at-a′t′=aHt+aHt′ 業(yè)撤去拉力 F 后的相對位移:
由位移關系得 Δx1+Δx2=L-d ,解得: t=0.8s
方法2第(3)問求解可以結合如圖3所示的運動 v-t 圖像,分析兩個物體多階段的運動情況,找到速度和位移等關系. v-t 圖像上“面積”大小對應位移大小,物理過程分析更為簡潔明了.
由 M,m 運動的速度關系得
a物t',t'
圖像上 ΔOBC 的面積大小等于 M 相對 ψm 的位移大小 L-d,ΔOBC 的面積大小1
(2
等于 ,即d ,解得 t=0.8s
方法3 M 運動以 m 為參照物, M 相對 m 的運動,先做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 的勻
線運動,最終速度減為0,整個過程相對位移為 L- d=1.6m .簡化為 M 由靜止開始勻加速直線運動和勻減速至速度為0的運動.運動示意圖如圖4所示,運動 v-t 圖像如圖5所示.
解得
解得 t=0.8s
方法4對 M 和 m 組成的系統(tǒng)的整個運動過程應用動量定理,力 F 的沖量 Ft 等于 M 和 m 系統(tǒng)動量的增加量 (M+m)v ;同時對 M 和 ψm 系統(tǒng)的整個運動過程應用功能關系,力 F 所做功減去系統(tǒng)摩擦生熱,等于系統(tǒng)增加的動能.運動示意圖如圖6所示.解析如下:
Ft=(M+m)v.
解得 t=0.8s
2 結語
探討此類題型應該應用運動學基本規(guī)律、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功能關系等物理規(guī)律,同時結合圖像綜合應用、數(shù)形結合、數(shù)理并舉、圖文并茂,將涉及多個物體、多個過程的較為復雜的物理情境分析清楚,能夠靈活巧妙地解決相對運動、臨界問題等實際物理問題,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科學思維能力.
【基金項目:1.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書院制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實踐研究”,課題編號BHA220266;2.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立項課題,課題名稱“高中物理課程基于大概念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研究”,課題編號JSTY14585】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書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