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喲”和“啃”均收人《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2013),分別列在一級字表和二級字表中。[1]這兩個字在現(xiàn)代漢語中較為常用,尤其是“喲”。[2]《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xiàn)漢》)第7版和《新華字典》(以下簡稱《新華》)第12版給“喲”和“啃”都立了字頭。
《現(xiàn)漢》第7版“喲”和“啃”條釋文如下:
喲yo嘆表示輕微的驚異(有時帶玩笑的語氣):喲,你踩我腳了??衴o見“哼啃”。喲·yo ①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的語氣:快點兒來喲丨大家一齊用力喲! ② 用在歌詞中
作襯字:呼兒嗨喲!
《新華》第12版“喲”和“啃”條釋文為:喲yo丨て嘆詞,表示驚訝或疑問:喲,這是怎么了?暗yo丨て[哼啃]嘆詞,集體從事重體力勞動時,為協(xié)調(diào)動作而發(fā)出的有節(jié)奏的呼喊聲。喲yo·丨て ① 助詞。1.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大家齊用力喲!2.用在句中停頓處:
話劇喲,京戲喲,他都很喜歡。 ② 歌詞中做襯字:呼兒嗨喲!
不難看出,《現(xiàn)漢》第7版和《新華》第12版給“喲”和“啃”注音用的是同一個音節(jié)/yo/。[3]進一步考察這兩部辭書的不同版本,我們發(fā)現(xiàn),“喲”和“啃”的讀音標注實際上經(jīng)歷了一些變化。尤其不同尋常的是,《現(xiàn)漢》第7版和《新華》第12版所用/yo/音節(jié)的韻母io并不在《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里。這一情況涉及語文辭書普通話注音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問題,有必要給予關(guān)注和重視。
本文不揣諤陋,嘗試對“喲”和“啃”的讀音標注情況及其相關(guān)問題進行初步的梳理和討論??疾熘饕浴冬F(xiàn)漢》和《新華》為主。
二、“喲”和“啃”讀音的有關(guān)標注情況
《現(xiàn)漢》從試印本算起,已有60多年的歷史。《新華》初版至今,已逾70年。通過查檢它們的早期版本,我們發(fā)現(xiàn)“喲”和“啃”讀音的標注前后有些變化,《現(xiàn)漢》的變化頻次少一些。
(一)《現(xiàn)漢》關(guān)于“喲”和“啃”的標注
《現(xiàn)漢》1962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試印本。試印本“喲”條釋文為:
喲yao嘆詞,表示輕微的驚異(有時帶玩笑的語氣):喲,你踩我腳了丨喲,她害臊了!在“哎喲”中念you。
喲·yao 助詞。 ①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的語氣:大家一齊用力喲! ② 用在歌詞中作襯字:呼兒嗨喲!「打夯本費力喲,擔土不輕閑哪!在“哎喲”中念you。
《現(xiàn)漢》試印本將“喲”的讀音注為yao,又特別說明“哎喲”中的“喲”另讀you。雖然“喲you”沒有單立字頭,但是“哎喲”卻單獨出條,現(xiàn)轉(zhuǎn)錄如下:
哎喲(曖喲、曖呦)aiyou嘆詞,表示驚訝或痛苦:哎喲!都十二點了丨哎喲!我肚子好疼!
這表明,《現(xiàn)漢》試印本按用法將“喲”分別歸入兩個不同的音節(jié):/yao/和/you/。這兩個音節(jié)的韻母都在《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的韻母表里。
《現(xiàn)漢》后來各版本都收的“啃”字在試印本中未見。
跟《現(xiàn)漢》試印本相比,《現(xiàn)漢》第1版有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注音上,“喲”的讀音由yao改為yó,“哎喲”不再讀āiyou,而改讀αiyó,即“喲”由試印本中的兩個讀音統(tǒng)為一個音(輕聲不單算)。此外,《現(xiàn)漢》第1版補收了“啃”字,讀音跟“喲”相同。4]《現(xiàn)漢》第1版的釋文轉(zhuǎn)錄如下:
啃yó見“哼啃”“喔啃”。喲yo回表示輕微的驚異(有時帶玩笑的語氣):喲,你踩我腳了。喲·yo ①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的語氣:大家一齊用力喲! ② 用在歌詞中作襯字:呼兒嗨喲!
哎喲aiyo 嘆詞,表示驚訝、痛苦:哎喲!都十二點了|哎喲!我肚子好疼!
上面材料顯示一個不爭的事實:《現(xiàn)漢》試印本中沒有 /yo/音節(jié),/yo/音節(jié)首次出現(xiàn)是在其1978年12月出版的第1版中,用于標注“喲”和“啃”的讀音。[5]單獨使用的“喲”和“哎喲”之“喲”的讀音這時也統(tǒng)一了。《現(xiàn)漢》第1版之后的其他6個版本(即直至目前的第7版)一直保持這種標注,不再有改動。[6]
(二)《新華》關(guān)于“喲”和“啃”的標注
《新華》初版于1953年。該版“喲”“啃”及“哎喲”的釋文如下:
喲一幺 ① 語助詞:大家齊用力喲!呼兒嗨喲。 ② 感嘆詞,表示出乎意外:喲,你怎么來了!
暗丨て感嘆詞,表示驚訝或疑問:啃!這是怎么了?
哎喲牙「て感嘆詞,表示驚訝、痛苦。
《新華》初版時,《漢語拼音方案》尚在擬訂中,編者采用的是注音字母??梢钥闯?,《新華》初版中,“喲”和“啃”的讀音標注不同:前者是“丨幺”,轉(zhuǎn)換成漢語拼音即為yáo;后者是“」て”,用漢語拼音轉(zhuǎn)換即為yó?!鞍选敝械摹皢选备鷨斡谩皢选睍r的讀音yao不同,讀作yo,即跟“啃”讀音一致。
這種情況跟《現(xiàn)漢》試印本有所同,亦有所不同。相同的是,單用的“喲”兩書都為/yao/音節(jié);不同的是,“哎喲”之“喲”在《現(xiàn)漢》試印本中屬于/you/音節(jié),在《新華》初版中為/yo/音節(jié)。另外,《新華》初版的標注還表明:/yo/音節(jié)的出現(xiàn)并非自《現(xiàn)漢》1978年第1版開始,早在1953年(按出版年份算),《新華》即開始使用了。
查檢《新華》其他版本,我們發(fā)現(xiàn),《新華》1954年版“喲”和“啃”的讀音標注沒有改動,但是,“哎喲”由初版的“萬丨て(āiyó)”改變?yōu)椤叭f丨幺(āiyāo)”?!缎氯A》1954年版還有一個較大的變化,即用同音字輔助注音(直音法),比如“喲”后標注“腰”,「7」“哎喲”后標注“哀腰”。這就是說,《新華》1954年版“喲”屬/yao/音節(jié)字;“啃”沒有同音字,無直音標注。
跟1954年版相比,《新華》1957年版(新1版)、1959年改排版中的“喲”“啃”和“哎喲”的讀音標注沒有變化。但是,1962年7月的修訂重排本(版權(quán)頁標明“第3版”)改動很大,“喲”(包括“哎喲”之“喲”)和“啃”讀音趨同,都屬/yo/音節(jié),區(qū)別只在于是否讀輕聲,具體如下:
暗(喲)yo丨て嘆詞,表示驚訝或疑問:啃!這是怎么了?
喲yo·丨て助詞: ① 用在句末表示祈使:大家齊用力喲! ② 歌詞中作襯字:呼兒嗨喲!
哎喲αiyoる丨て嘆詞,表示驚訝、痛苦。
由此可以看出,《現(xiàn)漢》1962年試印本標“喲”為/yao/時,《新華》在這一年將“喲'從/yao/改為 /yo/。
《新華》1962年修訂重排本之后,各版本標注“喲”和“啃”的讀音一直沿用/yo/音節(jié),不再有變化,只是從1965年修訂重排本(第4版)開始,“哎喲”不再單獨出條,一律放在“哎”字條內(nèi),注音是-γo。
可見,無論是《現(xiàn)漢》試印本,還是《新華》初版,“喲”的注音一開始用的都是/yao/音節(jié),只有“啃”初現(xiàn)時用/yo/音節(jié)標注。這應(yīng)該不是隨意標注的。后來,《新華》和《現(xiàn)漢》都棄/yao/而用/yo/,“喲”“啃”統(tǒng)讀“yo”,應(yīng)該也不是無心之舉。至于為什么做這樣的改變,目前我們尚不得而知。
三、《漢語拼音方案》與/yo/音節(jié)
1956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草案)》。次年11月1日,國務(wù)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通過《關(guān)于公布〈漢語拼音方案(草案)gt;的決議》。為區(qū)別起見,我們將1956年的草案稱作“舊草案”,1957年的草案稱為“新草案”。新舊草案較大的不同是:舊草案里au和iau兩個韻母在新草案里改作ao和iao,其他沒有變化。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通過《關(guān)于〈漢語拼音方案gt;的決議》,隨后即頒布并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從此,《漢語拼音方案》就成了漢語普通話注音的國家標準,也被國際標準化組織文獻工作技術(shù)委員會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漢語拼音方案》(1978)規(guī)定,“i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憂),yan(煙),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u行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yu(遷),yue(約),yuan(冤),yun(暈);ü上兩點省略”。這就是說,漢語普通話讀音拼寫系統(tǒng)中,用y標示零聲母的音節(jié)共有14個,其中沒有/yo/這個音節(jié)。因此,《新華》和《現(xiàn)漢》用yo標注“喲”和“啃”,跟《漢語拼音方案》的規(guī)定不協(xié)同。
因為某些原因,現(xiàn)代漢語各地語音歧異較大。學界根據(jù)較宏觀的系統(tǒng)性差異,將漢語分為七大方言區(qū),[8]各方言區(qū)內(nèi)部語音仍有或大或小的不同,也就是所謂的“十里不同音”。各地語音的差異體現(xiàn)在聲韻調(diào)的不同上。如果以漢語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作為參照,我們會發(fā)現(xiàn),普通話有的,某地方言沒有,或者相反,某地方言有的,普通話卻沒有。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表現(xiàn),不同之處只在于差異的大小和多少。在有些方言(如江淮官話)里,“腳”和“擢”不同韻,“藥”和“要”不同音;“腳”和“藥”的韻母是io,“擢”和“要”的韻母是iao,io與iao 這兩種韻母共存。這就是說,在一些方言里,“藥”是/yo/音節(jié),跟它在普通話中的發(fā)音不同——在普通話里,“藥”是/yao/音節(jié)。
根據(jù)劉丹青(1995)朱建頌(1995)鮑厚星等(1998)梁德曼和黃尚軍(1998)汪平(1994)的報告,南京、武漢、長沙、成都、貴陽這五地方言中都有io韻母。下面根據(jù)相關(guān)方言調(diào)查報告發(fā)布的材料,將這五種方言里io韻母跟聲母j、q、×相拼及單獨自成音節(jié)(零聲母)的情況列如表1所示:
從表1可知,南京、武漢、長沙、成都、貴陽五地方言不僅有io韻母,且該韻母都可自成音節(jié),即聲母為零,其音節(jié)為/yo/。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鮑厚星等(1998)和梁德曼、黃尚軍(1998)列舉長沙、成都的方言代表字時,都提到了“喲”字。還有一點,這五地方言中都另有iao韻母,它跟聲母的搭配很廣泛,與io韻母的邊界也很清晰,相互沒有糾纏。
這樣看來,io作為韻母,在一些漢語方言中是一個客觀存在。那么我們能不能由此說《新華》和《現(xiàn)漢》后來改標“喲”和“啃”為yo音,是考慮到兩者的方言讀音而做的變通處理呢?答案是不能,因為要是考慮方言讀音,那就不會僅限于這兩個字——普通話里有大量的字在方言里讀不同的音,都這么標注的話,那就混亂不堪了。再說這也不符合這兩種語文辭書服務(wù)于普通話推廣和語言規(guī)范化的功能定位。
有一個事實倒是能引人思考,方言中的io韻母字到了普通話中,有的要歸到iac韻母里,比如有些方言里的“腳(jio)”和“藥(yo)”,在普通話中是“腳(jiao)”和“藥(yao)”。這就是說,韻母io 和iao有轉(zhuǎn)換對應(yīng)關(guān)系。因此,雖然在一種方言內(nèi)部,韻母io和iao不會有糾纏,但是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二者有可能會相混。《現(xiàn)漢》和《新華》關(guān)于“喲”和“啃”的注音在/yao/和/yo/之間變換,是不是受這種情況的影響呢?
四、討論與建議
《漢語拼音方案》是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服務(wù)的,而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是基于北京語音建立的,以北京話語音為基礎(chǔ),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北京音?!稘h語拼音方案》從最初擬訂到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歷時數(shù)年,其間廣泛征求意見,[10]多次討論修訂。這說明,《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中沒有收人io韻母并非一時之疏漏。
我們考察了幾種北京話詞典,比如徐世榮(1990)的《北京土語辭典》傅民和高艾軍(1986)的《北京話詞語》劉延武(2015)的《老北京方言俗語趣味詞典》董樹人(2010)的《新編北京方言詞典》,這些辭書都沒有涉及/yo/音節(jié)?!缎戮幈本┓窖栽~典》和《北京土語辭典》分別收有“喲”和“喲”,“喲”字讀音均注為you。[1]這說明,至少“喲”在北京話里不是/yo/音節(jié)字。
“喲”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口頭交際,要么單用,要么用于句子末尾,[12]人們實際發(fā)音時,其音長、音高不是很固定,既因人而異,也因交際語境而異,因此它給人的語音感受不會那么“定于一尊”。若發(fā)音短促,聽上去即如 /yo/或 /you/;13」如高聲拖延,聽起來更能凸顯/yao/的語音特征。因此,從學理和實踐兩方面來說,發(fā)/yo/、/you/或 /yao/,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考慮到《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系統(tǒng)有iao而無io,從規(guī)范性的角度來看,用韻母iao標注,是較相宜的。
《新華》最初為全國掃除文盲工作而作,《現(xiàn)漢》為推廣普通話和促進漢語規(guī)范化而編寫,《漢語拼音方案》的聲韻調(diào)系統(tǒng)應(yīng)該是這兩部語文辭書讀音標注的依據(jù)。因此,《新華》1953 年第1版和《現(xiàn)漢》1960年試印本將“喲”的讀音標為yao,[14]是符合語音規(guī)范的。至于為什么它們后來改變“喲”的讀音,將它跟“啃”統(tǒng)一為yo,[15]現(xiàn)在無從得知。如果一定要探尋的話,下面這個線索或許能幫我們做一點推測。
1957年11月,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常用漢字拼音表(初稿)》。該表共收漢字3986個(涉及多種讀音的,分別計算),其中2000個為1952年教育部公布的常用漢字。這個表既列有/yao/音節(jié)字(如“夭、妖、腰、喲”),也列有/yo/音節(jié)字(如“啃”)?!冻S脻h字拼音表(初稿)》中以“啃”為例字的/yo/音節(jié)或許是后來《新華》和《現(xiàn)漢》改訂“喲”標音的依據(jù)。
即使這個推測是對的,仍有兩點不太好理解:第一,1956年2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fā)表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中沒有/yo/音節(jié),1957年出版的《常用漢字拼音表(初稿)》卻列了/yo/音節(jié),為何加上這個音節(jié)?依據(jù)是什么?第二,《常用漢字拼音表(初稿)》/yao/音節(jié)中,“喲”字赫然在列,為什么辭書編修人員卻“視而不見”?
以上疑問因事過境遷,缺乏史料,很難搞清楚,姑且不論。當前比較緊要的任務(wù)是解決權(quán)威語文辭書關(guān)于“喲”和“啃”讀音標注跟《漢語拼音方案》語音系統(tǒng)不諧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兩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在辭書修訂時,將“喲”和“啃”的讀音由yo改為yao。第二種辦法是修訂《漢語拼音方案》,增補/yo/音節(jié),使io韻母成為普通話韻母系統(tǒng)中的一員。前者可視為恢復(fù)《現(xiàn)漢》和《新華》最初關(guān)于“喲”的注音,后者則需要啟動《漢語拼音方案》的修訂工作。
不管采取哪種辦法,都是為了使語文辭書關(guān)于字詞的讀音標注符合語言事實,并嚴格遵循《漢語拼音方案》的規(guī)定。
本文僅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做一點初步考察,目的在于拋磚引玉。歡迎批評指正
附注
[1]一、二級字表分別收字3500個、3000個。
[2]《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頻度統(tǒng)計》(語文出版社,1989)顯示,“喲”在常用字中居第2646位。
[3]本文用“//”標示音節(jié)。
[4]其他如詞性標注、釋義和舉例等的變化與本文的研究無關(guān),除非特別需要,不做說明。
[5]yo也為“育”的又音,因與本文論題無關(guān),暫不考慮。
[6]釋義、舉例等的變化是另外一回事。
[7]《新華》各版本中,“腰”都屬于/yao/音節(jié)。
[8]有的分成九大、十大或十一大方言區(qū)。
[9]成都方言中“喲”有三種聲調(diào),因此這幾個代表字標明聲調(diào)。
[10]文字改革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漢語拼音方案草案討論集》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和第四輯。
[11]就單獨的音節(jié)來說,you和yao兩音很接近,特別是發(fā)音較快的情況下。
[12]“喲”參與構(gòu)詞僅限個別詞語。
[13]如果發(fā)音短促,作為語氣詞的/you/和/yao/音節(jié)在具體語境中,聽感差別也不是特別明顯。
[14]《新華》注“丨幺”,同yao。
[15]這兩部辭書設(shè)立的/yo/音節(jié),僅僅就“喲”和“啃”兩字。
參考文獻
1. 鮑厚星等.長沙方言詞典(第2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2. 董樹人.新編北京方言詞典.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
3. 傅民,高艾軍.北京話詞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4.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處.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頻度統(tǒng)計.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
5. 漢語拼音方案.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78.
6. 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7. 漢語拼音方案草案·常用漢字拼音表(初稿).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
8. 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北京:語文出版社.
9. 梁德曼,黃尚軍.成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10. 劉丹青.南京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11. 劉延武.老北京方言俗語趣味詞典.北京:群眾出版社,2015.
12. 汪平.貴陽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13. 新華辭書社編.新華字典(第1版、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1954.
14. 新華辭書社編.新華字典(新1版、修訂重版、修訂重排本第3版、修訂重排本第4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57、1959、1962、1965.
15. 徐世榮.北京土語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修.新華字典(第12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20.
1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試印本、第1—6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60、1978、1983、1996、2002、2005、2012.
18.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關(guān)于漢字拼音方案草案的說明.文字改革12月號.
19. 朱建頌.武漢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