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中國畫家,王西京對過去、現在與未來有著明晰的認知,對東西方的文化心理與藝術形態(tài)耳熟能詳,對中國畫的筆墨、線條、色彩、造型等技法形式精純嫻熟。這些觀念與技法上的諸多問題,早在他的寫意人物成熟之后已被解決。如今,他只是在尋找以何種載體來表現華夏人的文化心理需求, 鏈接藝術史所需要的經典塑造。
當我看到他的新作中國“ 戲劇人物系列”,心中很是震撼,為他以這種媒介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人文精神, 鏈接時代而贊嘆。畢竟,他已至耄耋之年,依舊有著旺盛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與精力,這在當代中國畫壇堪稱是翹楚之一。
當然,這也與他身上與生俱來的擔當,以及深厚的憂患意識相關聯。他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明白東西方藝術的異同,心中存有一股浩然之氣。他在求同存異中拓展出新,在近些年里一次又一次地跋涉于以不同物象為載體來承載中國文化藝術精神的旅程中。
時代的腳步不斷向前,藝術的路徑不斷拓展,王西京的藝術觀念在天翻地覆的變化中,走向藝術生命一次又一次的涅槃。繼他早期的寫實與寫意畫之后,前幾年他把藝術觸角伸向域外,伸向民族文化的血脈長城,以文化的世界視野和大文化心態(tài)表現著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并以這些經典的人物形象回向傳統精神。今日,觀瞻他的中國“戲劇人物畫系列”,看那些經典的人物形象,如在舞臺上的亮相,又一次感染了我。
這些突破與變化,是他人生又一高光時刻。王西京深知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與藝術觀念,在當代多變的藝術思潮中,既能謹守中國畫的底線,又緊隨時代,拓展出新,錘煉筆墨技法,凝練色彩構成。雖然筆墨、線條、色彩、造型的問題在他的作品中已不存在,但表現中國畫的技法與形式依舊是筆墨、線條、色彩與造型。而筆墨、線條、色彩與造型如臺階般,一階一階,有著藝術家永遠無法觸及的層面與高度,是藝術家窮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標。為此,不斷給自己以藝術的挑戰(zhàn)既是王西京的使命,也是烙在他記憶深處的藝術形態(tài)在今日的彰顯。
這組“戲劇人物系列”,大約有40余幅,畫作通過對《盜御馬》中的竇爾敦、《鍘美案》中的包公、《周仁回府》中的周仁、《竇娥冤》中的竇娥、《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游西湖》中的李慧娘、《火燒裴元慶》中的裴元慶等一系列角色的描繪,串聯起中國戲劇典型人物的長廊,使國人一看到他的畫作就能激起內心的記憶,從而找尋人文精神中“成教化,助人倫”。
王西京在以這組“戲劇人物系列”發(fā)掘傳統人文精神,為傳統文化立照,為戲劇人物塑魂,也是將潛藏在自我靈魂深處藝術審美的自發(fā)意識于其藝術之旅中的顯相。王西京血脈中勃發(fā)的藝術基因在今日的郁博而出,成就了他無愧于時代的經典作品。
觀瞻王西京的“戲劇人物系列”,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審美特征,應予以了解。
一是王西京畫作中所具有的東方神韻、詩化審美,通過他的筆墨、線條、色彩以及扎實的造型,將人物的神韻表現得惟妙惟肖,使不同的人物形象符合不同時代文化的特點與精神,這是傳統儒家思想映射之下文化心理的藝術重塑,是他與生俱來對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關注所成就的血脈傳承,是潛意識中所蘊藏的藝術元素的彰顯。這些東方神韻、詩化審美蘊含在其戲劇人物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亮相、每一個動勢中,令這些戲劇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完美呈現。
二是王西京的畫作貫徹了“謝赫六法”的要旨,將戲劇人物的心理生態(tài)、神情特征點化出來,展現出一個個特定環(huán)境下的生命狀態(tài),與當代人心中的集體記憶相契合。他以繪畫藝術這一媒介鏈接起戲劇迷們的欣賞沖動,為戲劇迷打造了又一欣賞形式。
三是王西京以戲劇人物串聯起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長廊,以一個個生動的人物形象呈現出一個藝術家的審美機制與觀念重塑。為此,這組作品色彩或絢爛或素樸,線條或犀利或凝練,都在體現著一種中和之美。而中和之美,是中國哲學的一種境界。
四是王西京的“戲劇人物系列”,以各種鮮明的形象表現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美感和人生觀,揭示了華夏民族的文化精神、歷史傳承以及獨特的表演藝術。這些都是中國戲劇的靈魂,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涵括著中國人的道德觀、哲學觀、文學藝術觀、宗教信仰觀等,蘊含著中國人的生活和情感。畫家通過藝術的手法傳達了社會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中國現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畫家通過一位位不同的人物形象,重塑與彰顯著這些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深厚承載。
這是他審美心理的成熟。挖掘傳統文化,尋找中國人文命脈就在中國自古流傳的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不同朝代的服飾、建筑、雕塑、繪畫、音樂等中,這些都是華夏大地上最美的文化遺產,使人們在枯燥的生活中不再乏味,而如何表現它們對于當代的藝術家無疑是一個命題和挑戰(zhàn)。
王西京選擇繪畫這一媒介去展現他深思熟慮后的戲劇人物形象,他從對歷史的勾陳中尋找人類生命歷程中美的元素,將暗潛于內心的歷史記憶與兒時對戲劇人物的耳熟能詳都當作創(chuàng)作的動機。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戲劇,尤其在其步入藝術圈之后,視界打開,與很多戲劇名角成為好友。他在閑暇的時候也會沉湎其中,吼一段秦腔,來宣泄自己的情緒。
因而,今日他以戲劇人物的風神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無疑是其與生俱來的血脈鑄就,這與他過去的以線塑形、以形塑神的古詩意人物一脈相承。王西京在以戲劇人物勾陳歷史,鏈接過去與現在,壯寫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從而使藝術光照未來,成就經典。
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陜西西安,現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陜西省文聯副主席、陜西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陜西省中國畫學會會長、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云南大學、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一級美術師,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榮獲“中國時代先鋒人物”、“第四屆中國改革十大最具影響力新銳人物”、“陜西省紅旗人物”、“陜西省行業(yè)領軍人物”、“陜西省優(yōu)秀共產黨專家”、“勞動模范”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