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指引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創(chuàng)新地將“寫作”與“口語交際\"融合為“表達與交流”,這一變革強調了語言運用的綜合性和互動性。而在小學中段,特別聚焦于應傍戰(zhàn)場開”的詩句,本意是說“依然憐惜遙遠故鄉(xiāng)的菊花,“微寫作”這一教學形式,它作為課堂內高效利用時間的寫作練習,通常在10分鐘內完成,字數(shù)限定在150詞左右,與傳統(tǒng)“大作文\"的冗長不同,微寫作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嶄露頭角。面對學生在寫作初期常遇到的障礙一觀察淺嘗輒止、表達平淡無奇、情感與思想深度欠缺,筆者精心規(guī)劃了一條由“微觀察'啟程,逐步邁向“微表達”深化的成長路徑。
一、由“微觀察”到“微表達”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理論解析
1.感知層,基礎微觀察,捕捉生活細節(jié)
感知層,即寫作的起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使其能夠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中發(fā)現(xiàn)不凡。這一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微觀察”,即聚焦于生活的細微之處,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捕捉那些稍縱即逝卻充滿生命力的細節(jié)。通過日記、觀察筆記等形式,讓學生養(yǎng)成記錄生活點滴的習慣,逐步構建起豐富的寫作素材庫。
2.表達層,創(chuàng)意微記錄,描繪獨特視角
在積累了足夠的觀察素材后,學生需邁入表達層,即學習如何將這些微觀察轉化為生動的文字。這一階段強調“創(chuàng)意微記錄”,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獨到的視角去描繪所見所感。教師可以通過教授描寫技巧、修辭手法,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聯(lián)想,幫助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維的束縛,讓文字成為展現(xiàn)內心世界和個性色彩的舞臺。同時,鼓勵學生勇于表達個人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
3.深化層,反思微創(chuàng)作,升華情感思考
寫作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心靈的成長和思想的深化。在“深化層”,學生需要學會對自己的微創(chuàng)作進行反思,通過審視作品中的情感表達、主題呈現(xiàn)等方面,進一步挖掘和升華作品的內涵。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敢于質疑、勇于探索,將寫作不僅視為一種技藝的展現(xiàn),更是自我認知、情感共鳴和思維碰撞的過程。通過不斷地反思和修改,學生的作品將逐漸呈現(xiàn)出更加深邃的思想、更加豐富的情感和更加獨特的風格。
二、小學中段學生微寫作能力的三階段實踐培養(yǎng)路徑
1.基于感知層,多感官體驗激發(fā)觀察興趣
(1)觀:感知之“景”?!坝^”即視覺感知,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微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用眼晴去觀察周圍的世界,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美好瞬間。通過組織戶外觀察活動、校園風景寫生、自然攝影比賽等形式,讓學生置身于豐富多彩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的教學中,這篇文章的魅力不僅在于描繪了一幅幅金黃色的草地美景,更在于通過主人公對草地變化的細致觀察,展現(xiàn)了童真與自然的和諧共舞。在教授此課時,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對課文內容的表面理解,而應深入挖掘其作為教學素材的潛力,特別是基于感知層的多維體驗教學。可以在晴朗的天氣,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陽光下的草地,讓學生用眼睛感受那片隨風起伏、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光芒的草地,感受色彩與光影交織的美妙。隨后,學生漫步于草地之上,腳下是柔軟的青草,指尖或許還能觸碰到偶爾躍起的蚱蜢或輕拂而過的花瓣。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嗅覺體驗,想象那清新的草香、泥土的芬芳,以及可能隨風飄來的花香,讓整個心靈都沉浸在這自然的懷抱中,為微寫作積累素材。
(2)觸:感知之“覺”?!坝|”即觸覺感知,是除了視覺之外另一種重要的感知方式。在微寫作教學中,觸覺體驗同樣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觸摸不同材質的物品、參與手工制作等活動,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物體的質地、溫度、重量等特性。這種親身體驗能夠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使他們在寫作時能夠更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依舊以《金色的草地》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與觸覺相關的活動。首先可以準備一些與草地相關的實物或模型,如柔軟的草地毯、不同種類的草葉樣本等,讓學生親手觸摸,感受草地的柔軟與韌性。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觸覺體驗,鼓勵他們用文字描繪出那種觸感帶來的感受。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觸覺體驗,還巧妙地融入了視覺和嗅覺的聯(lián)想,使文字更加生動飽滿。
2.基于表達層,多樣化練習促進微記錄能力
(1)捉:表達之“源”。在現(xiàn)行的教材單元中,已經專門設置了習作單元,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架構。但是,要讓學生的語言變得“活”,那就得慢慢去做了?,F(xiàn)有的教科書語言模式豐富,表達方式豐富,段落結構特殊,值得教師研究。
通過對教材中所涉及的微習作內容進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小學生微習作培養(yǎng)的基本特點:觀察型、探究型、想象型、體驗型和思辨型五種。三四年級的微習作以觀察型、想象型、探究型為主。
(2)搭:表達之“架”。幫助學生實現(xiàn)基礎閱讀到創(chuàng)意表達,需要聚焦“微寫作”,拓展多樣化活動,搭建思維支架。
每日“微”閱讀。在日常語言學習的規(guī)劃中,確保學生每天至少擁有三十分鐘的課外閱讀時間至關重要。這一安排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通過同類文章的閱讀,激發(fā)他們的模仿欲和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寫作動力。為了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吸收閱讀中的精華,可以引入“讀書記錄卡\"這一工具。這張卡片鼓勵學生摘錄書中的精彩詞匯、短語乃至句段,讓他們在尋找和記錄的過程中,學會欣賞語言的美麗,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逐漸構建起自己的詞匯庫和表達框架,為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每日“微”記錄。除了積累詞匯和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記錄習慣同樣重要。鼓勵學生每日進行“微”記錄,即捕捉并記錄下生活中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有趣的發(fā)現(xiàn)或深刻的感受。這樣的記錄不僅幫助學生保留珍貴的記憶,更讓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用文字描繪生活,表達情感。
一周“微”活動。每周設置兩次專門的微型寫作課程,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這兩節(jié)課中,教師應重點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校訂與反饋:首先,組織學生對自己的微型作文進行初步的自我校訂,包括檢查錯別字、標點符號、語法錯誤等。
精品鑒賞:其次,選取幾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全班展示和鑒賞。通過分享和討論這些作品,學生可以學習到他人的優(yōu)點,如獨特的視角、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構思等。同時,也能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作欲望,促進整體寫作水平的提升。
3.基于深化層,多維度引導深化微創(chuàng)作內涵
(1)解:目標之“微”。教師梳理各個年級的寫作訓練點,實際上就是在為微寫作的培養(yǎng)做好鋪墊。比如三年級上冊練習單元中的語文要素: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習作要點:留心觀察事物。練習的重點很明確,但就算學生認真對待,也很難將作文寫好,因為即使他們了解自己所要達到的目的,僅靠自身力量是難以達到的。
本文以“微寫作\"為例,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拔懽鳌笔且环N對寫作能力進行系統(tǒng)性的培養(yǎng),就是將這一寫作內容的“訓練點”,分解幾個小的部分,找準重點,一個個實施從而完成一個個小目標,以期助力完成大的單元習作目標。
(2)聯(lián):要點之“銜”。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各單元之間的教學要點既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形成了一個螺旋上升的習作序列。這一特點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僅要精準把握當前單元的訓練重點,還要善于尋找和銜接前后單元之間的知識要點,構建一個系統(tǒng)、連貫的習作教學體系。特別是在“微寫作”的設計上,更應注重材料之間的垂直聯(lián)系,以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微寫作能力培養(yǎng)路徑規(guī)劃的價值追求
1.在感知層,培養(yǎng)觀察習慣,積累寫作素材
微寫作要求學生具備敏銳的感知能力,能夠捕捉到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通過微寫作訓練,學生可以學會用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種感官去感知世界,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這種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質量,還能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細膩地感受世界的美好。
2.在表達層,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展現(xiàn)個性風采
微寫作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微寫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嘗試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技巧。這種創(chuàng)作過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3.在深化層,促進深度思考,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微寫作雖然篇幅短小,但同樣需要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在微寫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如何選材、如何構思、如何表達等問題。這種思考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等深度思考能力,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在探索小學中段學生微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中,可以深刻體會到由“微觀察”到“微表達”這一過程的深遠意義。通過精心規(guī)劃的路徑,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在細微之處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好,積累了豐富而鮮活的寫作素材,更在表達自我時展現(xiàn)了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風采。
【參考文獻】
[1]索南才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微寫作活動的方法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4(08).
[2]汪小亮.微寫作訓練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4(07).
[3]張新喜.微寫作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4(27).
【課題項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指向語言運用的小學語文隨文微寫作序列化教學機制研究》研究成果,立項號:L/2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