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時間·隱逸·羈旅:蘇軾禽鳥意象的多維文化意蘊

        2025-07-23 00:00:00鄭林鵬
        關(guān)鍵詞:文化意蘊蘇軾意象

        摘 要:蘇軾詩詞中的禽鳥意象,是其抒情表意與托物言志的重要媒介,具有鮮明且重要的地位。蘇軾借燕、鴻雁等禽鳥的物候特征,抒寫對時光流逝的焦慮與歷史興亡的喟嘆;通過鷗鷺、白鶴等意象的象征隱喻,突破了傳統(tǒng)隱逸書寫的單向性,在“仕宦”與“退隱”的矛盾中構(gòu)建出“超然物外”的精神空間。其禽鳥意象既承襲了《詩經(jīng)》《楚辭》以來的比興傳統(tǒng),又將悲歡離合與理想抱負融入其中,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禽鳥意象文化意蘊的傳承與發(fā)展并呈現(xiàn)了蘇軾對自我生命價值的深刻思考與體悟。

        關(guān)鍵詞:蘇軾;禽鳥;意象;文化意蘊

        意象是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的重要概念,《詩格》有言:“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會于物,因心而得?!盵1]其中融合了自然物象的固有特征與屬性,同時承載著作者所賦予的情感內(nèi)涵與深邃意蘊。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情感的抒發(fā)往往借助形象的符號來表現(xiàn)抽象的意念與情感,而意象正是“以語詞為載體的詩歌藝術(shù)的基本符號”[2]。蘇軾善將抽象情志寄寓于具體物象,這種“即物達情”的創(chuàng)作特質(zhì),使得意象分析成為探析東坡詩詞藝術(shù)的重要路徑。

        禽鳥作為自然中的客觀存在物,本身并不具有審美屬性,但經(jīng)過文人的藝術(shù)加工后,便成為詩詞中的語言符號,具有了“象”的意義。自《詩經(jīng)》首篇《關(guān)雎》起,禽鳥便成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意象。《詩經(jīng)·國風》中提及禽鳥的篇章多達28篇;《楚辭》中,屈原將鳥意象與人的道德精神進行比照,“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諂佞……虬龍鸞鳳,以托君子”[3];兩漢魏晉時期,禽鳥意象頻繁出現(xiàn)在賦中,如賈誼的《鵩鳥賦》、班昭的《大雀賦》、張衡的《鴻賦》和曹植的《白鶴賦》等等;唐代詩詞中,禽鳥意象的范圍極為廣泛,僅李白的詩文中便出現(xiàn)了約60種禽鳥;在《全宋詞》中,更是有超過7000首詞涉及禽鳥意象。這不僅昭示著禽鳥意象在文學(xué)演進中逐漸從自然符號到文化符號的轉(zhuǎn)換,更折射出宋代文人“以物觀道”的思維深化。

        一、蘇軾詩詞中禽鳥意象概況

        筆者以王文誥輯注和孔凡禮點校的《蘇軾詩集》,以及鄒同慶和王宗堂撰著的《蘇軾詞編年校注》為統(tǒng)計依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蘇軾詩詞中共出現(xiàn)40余種禽鳥意象,這充分表明禽鳥在其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地位。為使其呈現(xiàn)更為清晰,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將以表格形式展示,見表1和表2。

        說明:(1)對一首詩或詞中出現(xiàn)的多個鳥意象,按不同鳥類分別進行統(tǒng)計。(2)保留同一種鳥類的不同稱謂,如杜鵑和子規(guī),雁和鴻等。(3)對作修飾詞或?qū)S忻~的鳥類不予統(tǒng)計,如鳳池、鳳凰山、鴛鴦機、鵲尾爐、鵲橋等。(4)對蘇軾存疑詩或詞,以及誤入蘇軾詩詞集中的詩或詞不予統(tǒng)計。

        蘇軾詩詞中的禽鳥意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現(xiàn)實中自然界真實存在的鳥類,如燕、雁、鶯、雞等;另一類則是源自神話或傳說的虛構(gòu)鳥類,如鳳凰、鵬、鸞、青鳥等。從數(shù)量上看,自然中常見的鳥類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本文旨在通過對蘇軾詩詞中具有代表性的禽鳥意象進行研究分析,管窺其詩詞中禽鳥意象所內(nèi)含的文化意蘊。

        二、蘇軾詩詞中禽鳥意象的文化意蘊

        蘇軾素來關(guān)注自然,體察萬物之情,深諳“應(yīng)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4]的創(chuàng)作機理。其筆下的禽鳥意象,既精準捕捉各種鳥類的形聲色貌的物態(tài)特征,又通過藝術(shù)加工轉(zhuǎn)化為具有豐富情感意蘊的文化符號。無論是借春燕秋鴻抒發(fā)韶華易逝之思,還是托孤鴻顧影書寫羈旅漂泊之嘆,抑或以白鷺翩躚寓寄林泉之志,這些禽鳥承載著蘇軾對生命境遇的深刻觀照。禽鳥意象由此成為蘇軾寄興寓情與托物言志的信息載體和重要媒介。

        (一)禽鳥意象所蘊含的時間憂患

        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作者常通過多種意象的組合來傳達情感與主題。然而,這些意象若僅是簡單堆砌,往往顯得雜亂無章,缺乏內(nèi)在的生命力。唯有通過情趣的觸發(fā)與貫注,才能賦予意象內(nèi)在的生命力與外在形態(tài)的統(tǒng)一,使不同意象之間的有機組合更好地表情達意[5]。蘇軾將禽鳥意象與春秋代序、晨昏晦明等時間維度相融,構(gòu)建具有時序?qū)徝捞刭|(zhì)的意象群落。其創(chuàng)作或傷春悲秋,抒發(fā)對韶華易逝的感慨;或懷古傷今,寄托對往昔歲月的緬懷,皆通過情致灌注實現(xiàn)物象的內(nèi)在統(tǒng)合,使意象群落既葆有物態(tài)本真,又承載生命觀照的深度。

        禽鳥隨四季的更迭而遷徙,四時之景不同,四時之鳥亦不同,文人常將禽鳥當作季節(jié)變化的物象加以吟詠。《禮記·月令》中“仲春之月,玄鳥至”[6],燕子便是春天的使者,黃鶯也是春天常見的禽鳥,與燕子一起成了春天的象征,“亦有杏花充窈窕,更煩鶯舌奏鏗鏘”[7]121,“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7]674。再如鴻雁是春往北飛,秋往南翔的典型候鳥,鴻雁的遷徙向文人墨客們昭示著季節(jié)的更替,“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8]295,“夕烽過后人初醉,春雁來時雪未滋”[7]1649。

        借助禽鳥因時遷徙的特性來描繪四季更迭,此時禽鳥僅作為描寫對象,其意義停留在時間審美意蘊的表層[9]。禽鳥意象更深一層的時間審美意蘊,則體現(xiàn)在蘇軾對禽鳥南來北往中所感受到的光陰易逝的焦慮感和懷古傷今的惆悵感?!皶r間的情感化是華夏文藝和儒家美學(xué)的一個根本特征”[10],時空永恒與生命有限的終極命題引發(fā)文人的普遍思考,“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11],四季的更迭與景物的變化觸動了詩人的情思,象征四季變化的禽鳥意象自然承載了詩人的憂患意識與生命意識。這些意象本質(zhì)上反映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敏感、對機遇錯失的哀怨以及對歷史變遷的感嘆。

        歲序更新,春光絢麗,奈何時光易逝,蘇軾借禽鳥意象抒發(fā)傷春惜春之情,如“小院黃昏人憶別,落紅處處聞啼鴂”[8]686,“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8]753?!赌咎m花令次馬中玉韻》中的“落花已逐回風去?;ū緹o心鶯自訴”[8]660,通過“落花”和“鶯啼”表達了對春天逝去的無奈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無心之花隨風而去,而黃鶯的啼叫卻賦予了落花離愁別緒,巧妙地將物候變遷轉(zhuǎn)化為情緒流轉(zhuǎn)。此外,在《游寶云寺,得唐彥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書一絕句……》其二中的“出處榮枯一笑空,十年社燕與秋鴻”[7]1743,更將候鳥春秋往復(fù)與宦海浮沉并置,“社燕”喻聚散無常,“秋鴻”指行役不定,終以“一笑空”的超然姿態(tài),完成對人生榮枯的審美超越。

        同時,由于文化積淀和創(chuàng)作因襲,自劉禹錫創(chuàng)作《烏衣巷》后,“燕子”這一意象便成為表達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人事代謝的象征。在《和陶使都經(jīng)錢溪》中,蘇軾寫道:“謝家堂前燕,對語悲宿昔?!盵7]2308這句詩化用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12]的詩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深化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更迭的感慨。以“謝家堂前燕”為切入點,詩人描繪了燕子依舊在堂前呢喃,卻只能悲嘆往昔的榮光。這里的“謝家”象征著曾經(jīng)的顯赫與繁華,而燕子的對語則成為詩人與往昔對話的媒介,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世事無常的感慨。然而,蘇軾并非單純?yōu)榱恕鞍l(fā)思古之幽情”,而是立足于現(xiàn)實,回觀歷史,面對眼前荒蕪廢園與黃土墳塋,蘇軾的追憶已經(jīng)超越尋常的懷古,燕子意象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盛衰之思,更含攝對現(xiàn)實困境的審察。蘇軾借燕語溝通古今,既蘊含懷舊之思,也具有鑒今之識,在歷史回響中投射自己的現(xiàn)實關(guān)切。

        (二)禽鳥意象所蘊含的隱逸情懷

        隱逸思想在先秦即已發(fā)端,如孔子所言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13]。而禽鳥意象中所蘊含的幽遠隱逸的意蘊,可追溯到《列子·黃帝篇》中的“鷗鳥忘機”[14]的典故,其后漸次演化為“親鷗盟鷺”的志趣表達。到了魏晉南北朝期間,陶淵明借“歸鳥”“飛鳥”自況心志,表達對歸隱的向往,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蕙帳空兮夜鶴怨”[15],將鶴鳴擬作山靈對隱士變節(jié)的詰問,后世便以“鶴怨”比喻期待歸隱之人,表達對官場的厭倦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唐宋文人承此傳統(tǒng),在詩詞中鷗、鷺、鶴等禽鳥與隱士相伴,并成為典型的隱鳥意象并構(gòu)筑起了林泉高致的象征體系。

        蘇軾對陶淵明的推崇顯豁可見,在宋元豐五年(1082年)創(chuàng)作《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中,蘇軾寫道:“只淵明,是前生,走遍人間,依舊卻躬耕?!盵8]352直將五柳先生引為異代知己,陶淵明的人格和文格成為蘇軾追摹的對象。陶淵明詩文中所構(gòu)建的田園意象與精神世界,象征著超然于世俗紛擾的政治生活之外的理想境界。蘇軾同樣試圖構(gòu)筑一處心靈休憩的凈土,借此化解內(nèi)心深處長期糾結(jié)的仕隱矛盾。因此,效仿陶淵明借助禽鳥意象以抒發(fā)歸隱情懷,自然成為蘇軾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如“日暮無人鷗鳥散,空留野水伴寒蘆”[7]2592,“望眼盡從飛鳥遠,白云深處是吾鄉(xiāng)”[7]1229等詩句,均突顯了蘇軾對歸隱生活的憧憬,同時彰顯了禽鳥作為隱逸象征的深層意蘊。在蘇軾的筆下,禽鳥不再是單純的寫實物象,而是化身為山水中具有情感特質(zhì)的觸媒,引導(dǎo)心靈進入到清凈澄澈自然之中。

        蘇軾一生屢遭貶謫,壯志難酬,仕途的困頓使他形成獨特的人生體悟。他渴望擺脫現(xiàn)實的羈絆和世俗的束縛,讓生命回歸自然,追求曠達超然的人生境界和虛靜淡泊的審美心境。而禽鳥作為自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便成了蘇軾自甘恬淡、與世無爭的寄托物,貶謫生涯中的沙鷗翔集、白鷺忘機之景,不只是自然摹寫,更是消解現(xiàn)實拘束的審美媒介以及追求隱逸閑適的具象載體。

        蘇軾在徜徉于湖光山色之時,將內(nèi)心的情感融入外在的自然之中,實現(xiàn)了個體心靈與自然的高度契合,達到了“物以情觀”的審美境界。此時,禽鳥意象成為心靈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象征,為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審美享受。如“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7]1366,“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8]474,“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jīng)行處”[8]716。在《訪張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其一中:“魚龍隨水落,猿鶴喜君還。舊隱丘墟外,新堂紫翠間?!盵7]799描繪了山中寧靜而美好的景象,其中“猿鶴”意象不僅是自然生靈的象征,更是表達隱逸情懷的重要載體?!霸锄Q喜還”之語,化用孔稚珪“蕙帳空怨”典故而翻出新境——昔時鶴怨隱士出山,今朝猿鶴喜迎山人歸隱,恰見蘇軾對林泉真意的別樣詮釋。白鶴以其超凡脫俗的形象,常被文人用來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而猿猴則以其靈動與野趣,增添了一份山林的自然氣息,與鶴共同構(gòu)成了隱逸生活的典型意象。再如《浣溪沙》:“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盵8]370蘇軾以白鷺意象與“青山”“桃花”“片帆”等意象構(gòu)建出清新明快的詩境。白鷺的自由翱翔與漁父“斜風細雨不須歸”[8]370的悠然生活相呼應(yīng),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隱逸情懷。

        “禽中唯鶴標致高逸,其次鷺亦閑野不俗”[16],蘇軾筆端的白鶴與鷗鷺等禽鳥意象承載著超然物外、托情山水的審美理想。但是蘇軾一生未離開官場,也未真正歸田隱退,正如在《超然臺記》中提出“游于物外”的調(diào)和策略——以超然心境化解仕宦困境,于俗世政務(wù)間開辟“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精神凈土。李澤厚精準地指出其退隱書寫的內(nèi)在轉(zhuǎn)向:“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盵17]這種思想特質(zhì)呈現(xiàn)為“吏隱”的雙重性:一方面堅守儒家“修齊治平”的濟世理想;另一方面借用“小舟從此逝”的漁隱想象建構(gòu)精神層面的隱逸空間。這種雙重性構(gòu)成士大夫調(diào)和仕隱矛盾的典型范式,實現(xiàn)了“仕”之責任與“隱”之自由的動態(tài)平衡,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和光同塵”的集體智慧。

        (三)禽鳥意象所蘊含的羈旅孤寂

        自宋玉《九辯》中“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的感慨起,“羈旅”逐漸成為古典詩歌中一種重要的主題[18]?!傲b旅”特指士人泛萍浮梗的生存境遇,是一種客居異地、歸途無望的生命體驗。這種狀態(tài)使羈旅者在漂泊中失去歸依,不得不直面時空變遷帶來的生命悲感,常常成為詩人們反復(fù)吟詠的情感母題。蘇軾宦游沉浮四十載,五遷謫地,其內(nèi)心的羈旅孤苦之情,自然而然地流溢在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

        傳統(tǒng)儒士的羈旅行役的背后總是貫穿著“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19],服膺儒學(xué)的蘇軾自然同樣信奉著“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儒家文化理想,以經(jīng)世濟民、致君堯舜為志投身仕途。然而宋元豐二年(1079年)的烏臺詩案以及宋紹圣元年(1093年)被貶嶺南等政治風波,使其“致君堯舜”的理想幻滅,當這種精神困境投射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時,遂形成其詩詞中獨具特質(zhì)的“孤獨感”,由此“孤鳥”便成了蘇軾內(nèi)心羈旅孤寂的絕佳寫照,其既是現(xiàn)實困境的投射,亦為精神持守的象征。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盵8]275蘇軾在詞中以“孤鴻”自況,這孤鴻在深夜中驚起回首,滿心幽怨卻無人能解;它揀盡寒枝,始終不肯隨意棲身,最終選擇獨宿沙洲,甘于寂寞。以孤鳥襯孤人,詩人將自己的孤獨心境投射在“孤鴻”上,使得這種孤獨感得以充分展現(xiàn)。然而,在這悲涼凄冷的氛圍中,詩人并未沉溺于自憐,反而通過孤鴻的形象,展現(xiàn)出其高潔傲岸的品格與堅定不移的志向。唐圭璋先生曾評此詞“說鴻即以說人,語語雙關(guān)”[20],揭示出詩歌內(nèi)涵的雙重維度:表層書寫“寂寞沙洲冷”的現(xiàn)實際遇,深層傳遞“浩然正氣不可缺”的精神品格。此外,在蘇軾晚年貶謫嶺南期間,禽鳥意象的孤寂書寫逐漸轉(zhuǎn)向超脫。如《澄邁驛通潮閣》其二“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fā)是中原”[7]2365,以“鶻”振翅高飛、隱沒天際之景,暗喻詩人對仕途沉浮的釋然:鶻鳥雖孤,卻能在蒼茫天地間自由翱翔,最終消逝于視野之外。相較于《卜算子》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絕,此處的“鶻沒”更凸顯了詩人歷經(jīng)劫波后“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悟——孤寂不再囿于個體生命的困厄,而是升華為對人生際遇的豁然觀照。這一轉(zhuǎn)變印證了蘇軾晚年儒釋道思想的深度融合,禽鳥意象亦從“孤身漂泊”的載體,蛻變?yōu)椤靶南蜃杂伞钡木穹枴?/p>

        蘇軾自宋嘉祐六年(1061年)鳳翔簽判始入仕途,至宋建中宋靖國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四十年間僅于治平、元豐年間兩度返蜀丁憂,便再未踏上故鄉(xiāng)的土地。這種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以及長年的漂泊孤寂之感,深深烙印在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伴隨其整個宦游生涯。早在鳳翔任職期間,蘇軾便已流露出“誰使愛官輕去國,此身無計老漁樵”[7]168的思歸情緒。而在貶謫之后,政治的失意與生活的困頓,更使他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愈發(fā)魂牽夢縈,甚至達到“一寸鄉(xiāng)思一寸灰”的地步。于是,蘇軾的悵惘鄉(xiāng)思便寄托于各種禽鳥:或是孤飛的鴻雁,或是翩然的白鶴,再或是棲息的鷗鷺。這些鳥類在他的筆下,不僅是自然的生靈,更是他漂泊心靈的象征,承載著他對故鄉(xiāng)的無盡眷戀與思念。

        蘇軾詩詞中常以候鳥遷徙的物候特征映照宦游羈旅的生存狀態(tài),此類“羈旅—歸鳥”的意象對照在其詩詞創(chuàng)作中有許多,如“西望峨嵋,長羨歸飛鶴”[8]123,“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7]1402。在《壬寅重九,不預(yù)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中:“憶弟淚如云不散,望鄉(xiāng)心與雁南飛?!盵7]151詩人將鴻雁南遷的秋日物候與“獨游普門寺僧閣”的孤寂場景并置,將詩人不得歸鄉(xiāng)的現(xiàn)實困境與鴻雁南翔的自然規(guī)律形成鮮明對照,不僅突出了羈旅中的孤獨,更在肅殺的秋景中增添了一份悲涼,使得詩人的孤獨感愈發(fā)強烈,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也更加深沉。再如《莘老葺天慶觀小園,有亭北向,道士山宗說乞名與詩》中的“春風欲動北風微,歸雁亭邊送雁歸”[7]406,北風式微,雁陣北遷,詩人佇立亭畔目送歸鴻,這一畫面不僅生動地勾勒出季節(jié)更替,更隱含著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懷。雁群能夠按時北歸,而詩人卻無法歸鄉(xiāng),這種對比進一步強化了思鄉(xiāng)之情,同時“蜀客南游家最遠”[7]406一句,詩人以“蜀客”自比,表達了自己遠離家鄉(xiāng)、漂泊在外的孤獨。整首詩通過“歸雁”意象,巧妙地將懷鄉(xiāng)情思與早春景象融合在一起,表層書寫自然的節(jié)候更迭,深層傳遞詩人的宦游羈思,既展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也表達了羈旅漂泊中的落寞與無奈。

        “一切人生的不能在其自己,都是生命的漂泊。生命的漂泊的詩意,就在于它是與生命的安頓一體而兩面的?!盵21]蘇軾的羈旅詩詞是抒發(fā)自我豐富情感體驗的文學(xué)呈現(xiàn),并且借助禽鳥意象表達了對現(xiàn)實政治生活的否定與疏離,同時也傳遞出在羈旅漂泊的生存困境中對故土的思念。

        三、結(jié)語

        禽鳥作為大自然中客觀存在的物種,歷經(jīng)華夏文明數(shù)千載文化記憶沉淀,逐漸凝練為具有民族文化特質(zhì)的意象體系。在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禽鳥意象被廣泛運用,承載著懷古興亡、出世隱逸、羈旅愁思和男女戀情等豐富的象征意義與文化內(nèi)涵。在蘇軾的詩詞中,禽鳥不僅是自然的生靈,更是表現(xiàn)豐富文化意蘊的藝術(shù)符號,通過禽鳥這一獨特的藝術(shù)符號,蘇軾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與文化追求巧妙地融入詩詞創(chuàng)作之中,實現(xiàn)個體情志與傳統(tǒng)意象的有機結(jié)合。

        本文主要對蘇軾詩詞中禽鳥意象中所蘊含的三種文化意蘊進行了剖析研究,雖然這三種文化意蘊并不能完全詮釋禽鳥意象的全部內(nèi)涵,但我們?nèi)阅軓闹懈惺艿角蔌B意象中豐富的文化意蘊。宗白華在《美學(xué)漫步》中曾指出:“鳥啟示著自然的無限生機。中國人……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鳥中發(fā)現(xiàn)了無限,表現(xiàn)了無限。”[22]這一觀點深刻揭示了禽鳥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蘇軾借助禽鳥意象抒發(fā)個人情感,將悲歡離合與理想抱負巧妙融入其中,從而使禽鳥意象承載了更為深邃的情感與哲思。這種意象不僅成為中華文化中獨具魅力且內(nèi)涵雋永的經(jīng)典符號,更在歲月的沉淀中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它引導(dǎo)受眾在困境中持守本心,在喧囂里覓得精神棲居。當古老傳統(tǒng)的意象與讀者建立起內(nèi)在而深刻的聯(lián)系時,便能夠深刻影響讀者的情感與想象,使他們在不自覺的神往中領(lǐng)悟其深刻意蘊,進而持續(xù)影響中國文學(xué)與文化的發(fā)展脈絡(luò)。

        參考文獻:

        [1] 王大鵬,張寶坤,田樹生,等.中國歷代詩話選(一)[M].長沙:岳麓書社,1985:39.

        [2]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0:64.

        [3]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M].北京:中華書局,1962:121.

        [4] 劉勰.文心雕龍[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26.

        [5]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xué)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54.

        [6] 陳戍國.禮記校注[M].長沙:岳麓書社,2004:111.

        [7] 蘇軾.蘇軾詩集[M].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

        [8]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2.

        [9] 鄒學(xué)慧.宋詞鳥意象藝術(shù)探析[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2):158-163.

        [10] 李澤厚.華夏美學(xué)·美學(xué)四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2008:61.

        [11] 陸機.陸士衡文集校注(上)[M].劉運好,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6.

        [12] 上彊村民,敖煉.唐詩三百首[M].長沙:岳麓書社,2021:306.

        [1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77.

        [14] 張長法.列子[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62.

        [15] 吳楚材.古文觀止(下)[M].北京:中華書局,1987:272.

        [16] 魏慶之.詩人玉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16.

        [17] 李澤厚.美的歷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1:153.

        [18] 楊吉華.宋代羈旅詞:存在主體的欲望焦慮與自我救贖[J].云南社會科學(xué),2016(6):177-182.

        [19] 程磊.羈旅山水與家園體驗:論羈旅行役詩中家園感呈現(xiàn)的意象形態(tài)研究之一[J].海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3(1):45-53.

        [20]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94.

        [21] 胡曉明.文化的認同[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414.

        [22] 宗白華.美學(xué)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49.

        猜你喜歡
        文化意蘊蘇軾意象
        初中古詩詞中的“秋愁”意象解讀
        蘇軾為什么反對王安石變法?
        蘇軾與王安石的歷史和解
        《康震詩詞課:蘇東坡12講》:解讀蘇東坡的詩詞人生
        蘇軾:悲慘又豁達的大才子
        《辭源·辰集》典故詞的文化意蘊研究
        孟郊詩歌中的植物意象探析
        三角洲(2025年18期)2025-08-04 00:00:00
        初中語文古詩詞意象教學(xué)的審美教育路徑探究
        初中語文羈旅詩意象教學(xué)策略探究
        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中文|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男男| 欧美黄色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 就爱射视频在线视频在线| 天天爽夜夜爱| 久久久窝窝午夜精品| 日本草逼视频免费观看| 嫩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香港台湾经典三级a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综合在线| 伊人影院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久久一二三四区中文字幕| 亚洲最好看的中文字幕|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 亚洲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狠狠爱亚洲综合影院| 亚洲黄色电影| 国产毛片三区二区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91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白浆|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中文人妻有码| 久久色悠悠亚洲综合网|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 丝袜美腿网站一区二区|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