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趨勢的日漸推進使得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主要工具,英語教學所受到的關注度在這一背景下顯著提高。聽說教學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能力,還是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縱覽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詞匯教學和語法講解是核心,忽略了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難以在實際交流中自信地表達。在此情況下,引入英語學習活動觀非常關鍵,其強調學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互動交流,完成對語言的有效習得,從而為英語聽說教學提供嶄新的視角?;诖耍杂⒄Z學習活動觀為基礎,分析英語聽說教學的開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概述
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依托活動體驗實現(xiàn)語言習得,主張讓學生在實踐中以互動和交流的方式掌握語言技能。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支撐,認為語言學習應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符合實際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在經(jīng)驗的支撐下完成語言學習。與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有很大差異,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同時注重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旨在以實踐創(chuàng)造的方式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整體而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核心是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以情感化或互動化的教學模式助推學生對語言的直觀理解,從而有效地突破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局限,將課堂變?yōu)槌錆M活力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提供真實、具體的語言應用機會。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對英語聽說教學的幫助
(一)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聽說學習興趣
情境化和互動化的教學設計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參與提供更多的保障,使英語知識脫離傳統(tǒng)教學的枯燥乏味,而是更加具有活性,可以切實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聽說的學習興趣。結合傳統(tǒng)教學來看,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課堂較為枯燥,難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英語學習活動觀則提倡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參與熱情,將學生置于仿真的語言環(huán)境內(nèi),使其在有趣的活動中持續(xù)練習各項技能。與此同時,現(xiàn)階段的教材更新更是為此項教學的落實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許多教材內(nèi)容都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關聯(lián),可以為學生的彼此互動提供更多的支持,促使其主動地使用英語進行語言表達與交流。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夠促使學生提高英語聽說的積極性。更為關鍵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獲得滿足,他們會因為能夠應用英語交流而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動力,達到良性循環(huán)的效果。
(二)有助于構建理實結合的英語課堂
聽說能力是實踐能力的組成,英語的基礎知識教學則關注學生理論能力的養(yǎng)成,要想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加強理實結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英語學習活動觀可以為此項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充足的支持,使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英語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情境內(nèi),從而打造出理實結合的英語課堂。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再簡單地講解單詞或語法,而是可以利用活動引導學生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解基礎英語知識后,教師可以設計與現(xiàn)實生活相互關聯(lián)的活動,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來完成描述,從而在親身實踐和口頭交流中掌握對應的語言技能,提高聽說能力。其中,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迅速地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為實踐技能,使其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在情境內(nèi)體驗語言的實際用途。學生不僅可以掌握語言規(guī)則,還能夠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完成語言表達,這種課堂模式更具有活性,學生的參與度和語言應用能力都將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切合當前新課標的要求
英語新課標強調語言學習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在小學,要求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聽說能力和語言應用意識,學習活動觀正好契合此項要求。通過活動化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完成聽說技能的練習,達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語言應用目的。新課程標準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簡單地進行日常對話或事物描述,教師則可以結合此類要求設計對應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聽取描述和口頭表達的方式來進行語言練習,如此,學生自然能夠在具體的活動中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基本聽說技能,鍛煉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策略
(一)提煉教材,科學設置目標
教材中的內(nèi)容和練習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來源,而聽說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詞匯和句型,還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自信表達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備課階段有必要做好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部分,將知識點融合到相應的教學活動內(nèi),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保證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年級差異以及學習特征打造符合其認知水平的聽說目標,以此讓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更有方向性,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聽說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例如,在教學“Whattimeisit?”這一單元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提煉教材中的核心語言知識,即時間表達的句型和基本用語,以此幫助學生奠定理論學習的基礎,使其能夠在后續(xù)進行有效的應用表達。其次,教師播放對應的Flash動畫,要求學生結合本單元所學完成聽力練習。再次,教師為學生提供每日活動時間表,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完成表格的填寫,并與同桌互動交流,相互介紹自己幾點鐘起床、幾點鐘上學等,從而讓英語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起來,以模擬問答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時間表達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設計時間問答游戲,如展示鐘表圖片或以手勢表示時間,要求學生快速反應并完整地回答。在此類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鞏固對句型的掌握,而且能夠在真實的互動中鍛煉聽說能力,提高表達的準確性與流暢度,從而掌握語言知識。
(二)聽力材料,導入課堂話題
聽力材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英語語音和語調,還能夠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逐步進人課堂主題。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在實際情境中使用語言,聽力材料的引入為學生提供了真實應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在理解材料內(nèi)容的基礎上,自然地過渡到課堂話題上。同時,聽力導人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主題產(chǎn)生好奇心,從而更積極自主地融入活動,切實提高認知能力,為后續(xù)的課堂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理解并融合主題內(nèi)容,為聽說教學的深度開展提供了保障。
例如,在教學“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單元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關于四季特點的聽力材料,其中包含不同季節(jié)的描述,如“Springis warm and flowers bloom.”“Summer is hot andsunny.”“Autumniscoolandleavesfall.\"以及“Winteriscoldandsnowy.”其次,聽力材料播放完畢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相關內(nèi)容,如“What seasoniswarm?”“Whichseasoniscold andsnowy?”以幫助學生熟悉與季節(jié)相關的詞匯,激發(fā)學生對四季話題的興趣。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以及原因,如“Spring is myfavouriteseasonbecauseIlikeflowers.”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聽力理解的基礎上自然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逐步掌握了表達個人偏好的句型和詞匯。通過聽力材料的導人,教師成功地創(chuàng)設了情境,既豐富了聽說訓練的內(nèi)容,又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高了理解和運用能力。
(三)銜接生活,激發(fā)聽說興趣
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基礎的聽說教學不僅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還強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應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念在這一背景下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對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關注度,更容易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場景內(nèi)學習新知識,所以將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銜接起來,有助于學生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尋找學習的切人點,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既能夠直觀地掌握聽說內(nèi)容,還能夠在實際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實際應用,而不再認為英語是空中樓閣。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能夠描述自己的生活并與他人交流時,往往會在情感上產(chǎn)生滿足感,會嘗試著在后續(xù)的日常交流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對英語的親切感,從而提高課堂參與度。
例如,在教學“Myweek”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學生回憶并描述自己一周內(nèi)每天的活動。同時,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周一到周日的時間安排表,并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用簡單的句子描述每一天的活動,如“WhatdoyoudoonMondays?”學生回答:“Igo toschool.”或“Iplaysoccer”在學生熟悉基本句型后,教師可以設計組內(nèi)交流活動,讓學生輪流詢問并回答彼此的活動安排,從而逐步熟練使用表達時間和活動的句型。以此為基礎,教師鼓勵學生用英文描寫自己的每周生活計劃,并在課堂內(nèi)進行分享,這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聽說技能,并體驗到應用英語知識描繪自己日常生活的樂趣。更為關鍵的是,學生還可以通過圖畫等方式來呈現(xiàn)所學知識,從而體會到英語的實際價值和應用場景,顯著增強學習熱情。
(四)合作表達,培養(yǎng)深層思維
組內(nèi)合作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方式,也是回應當前新課標提出的個性化學習理念的方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持續(xù)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強化學生的深層思維,這對學生綜合成長的幫助是巨大的。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基礎的教學活動強調,依托組內(nèi)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并解決問題,合作表達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消除畏懼心理,使其在組內(nèi)合作的過程中獲得支持與信任,從而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不僅關注語言的表層應用,還要依托情境化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層次思考,讓學生能夠在語言活動中逐漸提升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由此來強化學生的深層思維。
例如,在教學“Weather”這一單元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并為每組呈現(xiàn)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的天氣情況。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描述相應地區(qū)的天氣特點,如“sunnyandwarm”或“coldandsnowy”。再次,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們的城市遇到了極端天氣,比如暴風雪或臺風,你們會如何做好準備?”學生需要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并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如“wear warmclothes”“stayinside”“preparefoodandwater”等。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運用天氣相關的詞匯和句型進行表達,還要結合生活常識和邏輯進行推理,從而拓展思維的深度。最后,各組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完成對本組討論成果的展示,并接受來自其他組的提問。這種合作探討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鍛煉思維的條理性,從而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五)創(chuàng)新應用,課外調查活動
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策略強調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語言應用,而課外調查活動正是將這種理念延伸到課堂之外的一種有效方式。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與課堂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調查,不僅有助于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自信心。
例如,在講解“Myclassroom”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一個調查任務,要求學生記錄家里或教室中不同物品的位置和數(shù)量。學生可以按照教室的布局,用英語進行描述,如“Theblackboardisin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There are six desks andtwelvechairs.”等。完成調查后,學生需要在課堂上用英文分享調查結果,如“inmyclassroom,there arefivewindowsandonebigwhiteboard.”教師引導學生相互提問,進一步練習表達物品位置的句型和詞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鞏固了課上學習的內(nèi)容,還在真實的調查和表達中提高了語言運用的流暢性。課外調查活動拉近了學習與生活的距離,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和學習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學習活動觀無論是在對應當前的課程標準,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方面都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結合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教師需要精準地確定教學主題,為學生打造真實、具體的情境,以此來引導學生完成深層次的學習,達到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的目標。此舉有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