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點科目,其主要的學科特性是將文化知識與語言融合為一。語文課程標準曾指出:人類文化的繁衍離不開“語文”知識的助力,在人際交往中,“語文”則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由此可見,語文對于人類的重要性。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在小學階段奠定下良好的語文基礎。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則引入了多種教學模式,如“教學評”一體化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極具靈活性,能夠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它也是“新課標”極力推崇的教學模式。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貫徹新課標理念,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融入“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發(fā)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縱觀以往的寫作教學評價體系,都將“評價”重點放在寫作成果上,對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評價略顯不足,這樣的評價方式無法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到: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樹立起“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并將其運用到語文寫作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重點強調將“評價”機制貫穿到整個“教”與“學”當中,“教學評”這三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且評價的核心要深入落實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tài)度、參與度以及核心素養(yǎng))中,如此才符合國家對人才的培育標準
一、“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含義
(一)“教學評”的概念
“教學評”一體化指的是: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將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表現(xiàn)的評價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體系。具體來說,“教”就是教師通過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標的一個過程,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學”是學生通過認真學習完成學習目標的活動過程,并最終提升個人素養(yǎng)。而“評”則需要融入教與學,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優(yōu)勢
1.革新語文教學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施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求。“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推翻了傳統(tǒng)教學的單一化,鼓勵語文教師順應課程改革,勇于挑戰(zhàn)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方式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之余還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此外,“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主體,重點關注他們在學習中的實際需求,尊重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诖耍Z文教師在設計寫作教學方案時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需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目標。種種舉措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語文教師了解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在設計寫作教學方案時,教師除了要深入研究課本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只有將兩者相結合,才能保證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能夠提升個人的專業(yè)水平,還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成效。
二、“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探究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設置多元化教學目標
“教育”的開展過程為:教學目標一教學活動一教學效果。其中,教學活動是否優(yōu)良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效果是否優(yōu)良則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教學的關鍵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準則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形式單一的教學目標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在新課標視域下,語文的教學目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寫作教學目標不僅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一前提下,還應培養(yǎng)他們的個人修養(yǎng)(包括審美情操、思想道德等)。因此,語文教師需要設置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有效提升他們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促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山水畫的意境》這篇課文時,從課本內容和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教師設計了以下寫作教學目標:第一,審美的締造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整篇文章以“山水畫”為切入點,重點強調的是“意境美”,弘揚的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并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詩人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寫下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一幅多么美麗的景象,以及在這個意境中詩人所表達的是什么樣的心情。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并從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正確運用寫作能力。學生在語文學科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就是寫作能力。教材除了要求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地體會作者所傳達的情感之外,還需要從課文中收集一些好詞好句,以及描寫手法非常精彩的片段,以便在今后的寫作練習中靈活運用。第三,拓展思維能力。通過對《山水畫意境》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山水畫的精妙,語文教師應帶領學生正確了解文中所表達的核心思想,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大膽展開聯(lián)想,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景象。
(二)以學生為主體,嚴選教學活動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新型教學理念強調,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如此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教學活動。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更加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脫離了小學時期對周邊人、事、物懵懂無知的狀態(tài),逐漸積累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現(xiàn)階段,他們更加注重的是個性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學習風格,單一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的教學活動才能成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舉辦寫作大賽等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學習活動除了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合作能力??偠灾?,通過組織多種教學活動,語文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故鄉(xiāng)》一課為例,教師便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活動:
第一,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收集好詞好句。課程初期,為了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自主性,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解故事情節(jié)脈絡。隨后,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組內進行討論,如課文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好詞好句?情節(jié)描寫生動的段落有哪些?你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或詞語?像這種學生之間互相討論的方式不僅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還能促進其口語表達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師生共同分析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豆枢l(xiāng)》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作者回到故鄉(xiāng),深切感受到人民在封建主義的壓迫下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的悲慘境況。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所描述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心理活動,通過這一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他們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識。
第三,創(chuàng)辦寫作大賽,與他人分享寫作技巧。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無非是“聽說讀寫”,寫作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至關重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以舉辦“寫作大賽”,結合《故鄉(xiāng)》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學生不妨嘗試寫一寫自己的家鄉(xiāng),然后相互傳閱、相互欣賞。對于一些寫得較好的文章,作者可以走上講臺,分享自已的寫作經(jīng)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寫作能力,還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寫的文章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以便隨時調整教學方案。
(三)注重多元評價,完善評價體系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積極、正面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新課標明確指出:教育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此,“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將評價機制貫穿于整個“教”與“學”中,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能夠使“教學評”一體化模式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將重點放在階段性測驗結果之上,這樣的評價方式是不健全的。為此,語文教師應積極完善評價體系。
第一,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評價準則。在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當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需要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例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教師組織了寫作教學活動,為了對寫作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評價,特地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評價準則,包括A、B、C三個等級。A層級的學生:能夠了解文中的情節(jié)內容,并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能夠準確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深厚感情,并可以聯(lián)想到自已的母親;可以根據(jù)課文的學習進行寫作練習,描繪出自己母親的形象以及自己對母親的深厚感情。B層級的學生:能夠找出描寫母親“勤勞”的段落,明白母親擁有什么樣的個人品格;能夠結合上下文說出作者在母親身上學習到了哪些品質;但是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對“母親”這一形象的描寫存在詞不達意的問題。C層級的學生:無法感受文中作者對母親的崇拜之情,寫作任務完成度不佳;僅能簡單概括出課文的情節(jié)脈絡。這三種不同的評價規(guī)則可以涵蓋整個班級寫作能力不同的學生,同時這套評價標準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深入分析能力。
第二,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差異化評價。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個體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且自尊心很強,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之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實施差異化的教學評價,以此來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寫一寫自己的老師。首先,學生需要挑選出課文中描述人物外貌和行為舉止的句子,并摘抄下來,與同桌互相分享彼此的抄錄成果,以此來為寫作活動積累素材。其次,組織學生自主寫作,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及時給予言語鼓勵,以激發(fā)他們的自豪感;而對于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應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并加以鼓勵,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總之,評價方式應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而進行差異化選擇,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消除對學習的抵觸心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教育方針強調,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教學模式的特質是:將評價深人落實到“教”與“學”中。評價是確保寫作教學能夠持續(xù)優(yōu)化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不僅關注學生的寫作成績,還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以及課堂表現(xiàn)。在將“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應用到實際寫作教學時,教師應轉變思維,認識到這種模式在教學中產(chǎn)生的正面效應。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為主體,隨時調整教學方案,科學合理地布置學習任務,完善評價機制,最終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宋行軍)